□ 周宏萍
由于单位离家一二十里地,寒冬腊月刮风下雨,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去不方便,1998年冬天,我们一家三口住进了先生单位的宿舍——园丁苑。
园丁苑里住着四五个小家庭和几个单身教师,宿舍在教学楼的后面,都是以前的老教室改造的。每间大教室用砖头砌成隔墙,墙头人字架上用三合板隔开,一排就成了六个单间。屋顶水泥梁,墙上的老石灰掉得有一块没一块,砖头地面凹凸不平。我们把一大间隔成两小间,里间放张床和简单衣橱,床头放着小书桌,外间放煤气灶和小饭桌。宿舍虽破小,但被我们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们用报纸把坑坑洼洼的墙体糊上,装上漂亮的窗帘,旧桌子铺上时尚的台布,倒也显得格外温馨。这一方小天地,能释放我们一天工作的疲惫。
宿舍外东南角有一个公用的大水池,每天一大早水池边热闹非凡,刷牙洗脸的、洗衣服洗菜的,大家在招呼声、谈笑声中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因为屋架密闭性不好,不管谁家做好吃的,空气里总弥漫着红烧肉的甘甜味,又或者飘来煮鱼的鲜香气。大家便循着气味,调侃着报出菜名,隔空喊话,戏谑地猜着:张老师,今天改善生活啦?李老师,今天来客人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冬天,前面的教学楼挡住了整个宿舍的阳光。遇到雪天,雪化了冻,冻了又化,宿舍门前便形成天然的溜冰场。孩子们可乐坏了,一放学就在上面追逐玩耍。
大家住得虽然简陋,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处得非常融洽。就这样一住就是十来年,直到老旧教师宿舍改造,拆掉原来的两排旧教室,重建了一幢宿舍楼。宿舍楼上下两层,共有二十间,每大间还是隔成两小间,乳胶漆的墙面雪白平整,光滑的地面砖清爽整洁。楼上下设有公用洗衣间、卫生间和洗澡间,方便了教职工的生活起居。楼下门前有个宽敞的院子,院子两旁中央砌了两个花池,各种花草绿植修剪得整齐漂亮。
如今,园丁苑里的孩子们已长大奔赴四方,当年的老师们也多数光荣退休。崭新的宿舍楼里,住满年轻的面孔。他们如同当年的我们,在这方安静的天地里,继续为乡村教育燃烧着光与热,守护着又一批孩子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