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家藏《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赵旭东

  我的祖父曾是一名新四军战士,参加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我们家藏有当年的《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如今,八十二年过去了,优待证保存基本完好。

  优待证高13公分、宽9公分,共有7页。封面(第1页)上方印有“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下方印着在伍者姓名和家属姓名,以及“苏中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发给”字样。在“优待证”三个黑体字上,压印着6.4公分见方的篆体印章,因年代已久,无法辨认公章内容,估计是“苏中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的大印吧。翻开第2页,是一表格形式的持证者详细的家庭情况,包括在伍者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现在何部队、入伍时间、现任何种工作、子女家属情况等。第3页同样是用表格形式记录抗日军人的家庭经济生活现状:熟田27亩,草房5间,人口6个,以及证明人乡长马福香的篆体红色印章。表格下段及第4页均为表格形式的享受优待的登记。第5页、第6页印有持证者可享受的各项优待,以及享受其优待的家属条件、对象等内容。封底(第7页)上印有自右向左竖写的四句抗日口号——“一家从戎把敌杀,无上光荣是你家,政府民众帮助你,同争胜利安天下”。口号四边用黄色线条打框,中间印有五角星,下方自左向右印有一排中华民国年月日字样。

  1943年,我的父亲赵连堂已经13岁,他对优待证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记忆。在我成年后,父亲向我们姐弟讲述,我的祖父赵永仁是1943年春参加新四军的。祖父在前线打日本鬼子,祖母赵素贞带着老少六口人在家艰难地生活。1943年秋,地方政府发给我们家《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优待证是发给我祖母的,与祖母一同在界首区龙华乡公所领取优待证的还有另外几户人家。

  父亲还和我们说过,祖父在队伍里负责辎重运输。那时,高邮运东地区的新四军部队驻扎在董坛、小葛一带,利用芦苇荡区等天然屏障与敌伪周旋,打游击战、运动战,消灭敌人。为保护新四军的财产,发挥枪械修造厂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祖父他们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拆卸、搬运、转移、安装修造枪炮子弹的设备,还有新四军印刷厂的设备。1944年冬,在沙沟的一场遭遇战中,为抢运机器,祖父他们未及时撤退,他不幸负伤,后回家治疗休养。一年后,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祖父伤愈后拟归队,无奈部队已开拔华北解放战争前线,遂在家务农,然心存遗憾。1948年10月,我的父亲18岁,祖父坚决支持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队伍,投入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

  抗战年代,尽管地方政府经济条件有限,仍然给予抗日军人家属帮助耕种收割的优待。优待证,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抗日军人及家属的关心和激励。几十年来,我的父亲视《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为珍宝,一生中搬家十几次,始终将其妥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