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科技赋能 精准调控 打好抗旱保灌主动仗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8版:水利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泵站补水

  架泵打水

  田间液位计

  服务水产养殖业

  当前正是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但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农田灌溉带来一定影响。连日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水利局等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指导帮助全市各地农民朋友、种养大户积极应对用水紧张局面,打响了抗旱保灌主动仗。

  持续高温  用水矛盾突出

  “今年1至 7月,高邮累计降水量仅为361.2 mm,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45%。尽管‘七下八上’期间,我市降雨前少后多,短暂缓解了田间旱情,但农业用水依然紧张。加上近期天气持续高温,淮北地区旱情形势严峻,在上级部门严格限制大运河用水流量的情况下,我市种植业、养殖业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市水利局局长李江安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并明确全市用水管理和抗旱工作要求。市水利、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科学研判形势,科学制定抗旱保灌溉措施。有关乡镇(园区)及时做好宣传,落实应对措施,防止发生因缺水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面对用水矛盾,市水利部门一方面千方百计指导落实抗旱保供水各项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确保高效利用用水指标。为加强用水管理,该局进一步严明用水纪律,除加强对沿运闸洞用水计量外,要求高邮灌区信息化中心24小时值班开展集中调度,确保严格按照水期表和实时水位控制闸门。同时,开源节流保供水,通过关闭城区闸洞,闸断活水通道,实施控闸限流,强化支渠口门和田间用水管理,减少水源流失。 

  科技赋能  实行精准灌溉

  高邮灌区灌溉面积52.0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平时通过沿运8座闸洞引水自流灌溉,在大运河限制流量或遇干旱年景时,通过里下河补水灌溉。近年来,高邮灌区按照“突出重点、系统试点”的建设原则,选取南关干渠灌域(10万亩农田)构建适配南水北调工程形势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并打造了支撑 “用水早知道” 的灌溉调度运行体系,通过系列举措实现节水保供与精细管理,全面提高灌区“四预”能力,为农业节水与精准灌溉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灌区已完成数字孪生服务器、网络、展示大屏、调度中心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江苏省水利云上完成业务系统整体部署。“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骨干渠系水情实时监测、关键闸门远程自动控制,使灌区农田灌溉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有效节约了引运水量近三成。”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胡锦辉表示。

  面对用水紧张局面,高邮灌区充分发挥“用水早知道”灌溉调度运行系统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用水制度,从6月26日起将水期从4天一轮换改为6天一轮换,7月22日起改为7天一轮换,从而拉长引水间隔时间,减少引水次数。卸甲镇潘阳村种植大户杨明玉说:“以前种田都是大水漫灌,浪费水源不说,还浪费人工;现在凭数据说话,通过远程指挥阀门放水,省心省力!”他所说的‘凭数据说话’,指的是灌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利用农作物结构、土壤墒情、气象等感知系统,通过对作物需水模型精准测算灌溉水量,从而为水量分配与水源调度提供科学依据。近期,高邮灌区正是通过这一平台,结合各地田间状况,对沿运闸洞引运水量和里下河补水泵站提水流量实行精准调控。

  因地制宜 开展生产自救

  为确保打赢抗旱保灌主动仗,水利部门在科学调度沿运闸洞启闭的同时,还通过里下河10座补水泵站抬高相关部位干渠水位,并调拨抗旱机泵、发动社会有效动力进行灌溉补水,解决农田及养殖用水矛盾。今年以来,高邮灌区补水泵站已累计运行约1800小时,补水量达2700万立方米。

  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指导辖区农户开展生产自救。临泽镇韩夏村位于里下河腹部,这次旱情对当地农田灌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韩夏村调用了多台小型机泵,帮助农户及时解决灌溉用水难题。“前几天田里的庄稼都有些打蔫了,后来通过架设水泵从河道抽水灌溉,现在苗情明显好转,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该村村民马步余说。

  东北片乡镇高邮大虾养殖户较为集中,高温天气养殖用水更新需求量更大。虾农们在紧盯用水周期表的同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架设临时机泵及时向虾塘补水,以降低水体氨氮含量,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出现大面积旱情。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天气和田间作物具体情况,进一步做好指标争取、经费落实等工作,为全市抗旱保灌提供服务保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