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老澡堂子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张传界

  家乡小镇上有条老街,东西长约两百米,老澡堂子就位于老街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说是老街最繁华的位置。之所以说是繁华位置,最主要的是其对面是供销社,平时来这里买日用百货和农资的村民特别多,供销社旁还有一间理发店和一家馄饨店。

  小时候,爷爷时常会牵着我和哥哥来老澡堂子洗澡。先是在对面的理发店里理个发,然后到老澡堂子里洗澡,洗过澡后来碗馄饨,最后再到供销社里买点东西回家。

  这是小镇上唯一一家澡堂子,一般到每年立冬时才会开放,立春过后天气暖和了就会停业,一年也就开放三个月样子,方便了附近几个村数千村民洗澡。老澡堂子只有男宾部。那时很多女性都是烧几壶开水,撑个浴帐、里面放个木澡盆,在家里洗澡。

  掀起棉被似的保暖门帘,一个木制的柜台显得老高,一位胖乎乎的老先生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端坐在柜台里面的高凳上。见有人进来了,他俯下头,眼镜自然地沿着鼻梁滑下一点,目光也不知有没有透过镜片上下扫一下。如果来人不认识,他就会问洗普间还是雅间;如果是熟人,则习惯性地客套一声“洗澡的”,然后直接递一根“筹子”给对方,收好钱。

  老澡堂子分普间与雅间,普间是五毛一个“筹子”,雅间是一块钱的“筹子”。“筹子”是用竹片做成的,约十厘米长、一厘米宽,雅间的“筹子”比普间的略大一点,并且用红绿漆记号区分。普间在澡堂子最外面一间,地面是砖头铺的,放有二三十张木制的躺椅,每张躺椅上铺一张草席,脱下的衣服就直接放在各人位置上。雅间是水磨石地面,虽然也是木制的躺椅,但是铺了一层薄薄的棉垫子,棉垫子上还铺一块蓝白相间的浴巾,人坐在上面暖和得多。客人脱下的衣服,若有需要可以吩咐跑堂的用叉篙叉到位置上面的挂勾上。另外雅间有免费茶水不间断供应,客人洗完澡可以在躺椅上小歇一会,喝喝茶,或者来包带壳的花生剥剥,奢侈一些可以叫上一碗馄饨送进来。

  那时,爷爷带上我和哥哥,一般就只能在普间里“享受”了。小脚穿上木制的拖鞋,拖鞋与地面摩擦会发出清脆的“咯嗒咯嗒”的声响,推开厚重的浸透水气的木门就见到一尊尊古希腊雕像般的浴客,同时还传来敲背师傅给人敲背时发出的“啪啪”声响,一阵一阵很有节奏,特别是最后一下声响略重些,背就算敲完了。

  浴区里面雾气腾腾,很是闷热,能见度很低。哗哗的水声、讲话声、熟睡的浴客发出的打酣声、烫脚丫的浴客发出的阵阵“哎哟哎哟”叫唤声……很是嘈杂。浴区共有三个池子,最外面的是温水,中间的是热水,最里面的是烫水。温水池里人最多,感觉温水池就是为小孩子准备的,特别是周末小孩就更多。热水池里面只有一些喜欢热水的大人在洗,偶尔我也会将小脚伸进里面试一下,不足一分钟就觉得热得受不了了。烫水池在最里面,为了防止人脚滑下去烫伤,更为了方便浴客休息,特地在上面加了一层木制的格栅,就像个大蒸笼。老浴客们喜欢在那里烫烫脚丫,用毛巾蘸上烫水,在脚丫里来回拉动,嘴被烫得歪歪的,甚至还发出叫唤声,煞是舒服惬意。还有像爷爷这样级别的老浴客,干脆身体躺在格棚上睡上一会。我也曾学爷爷的样子进去过,不过呆不了一分钟就出来了,太闷了,受不了。

  那时洗澡也没什么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的,洗头擦身一块老上海“蜂花”牌香皂全部搞定。如果下午来得迟些,温水池水面上就会有一层白色的飘浮物。我与哥哥在温水池里面洗上十分钟的样子就想溜出来,这时爷爷发现了就会严厉地要求我们再多洗一会儿。

  出了浴区,回到普间,这才感觉呼吸到了“新鲜”空气。这时跑堂的会递上一块热乎乎的毛巾,还帮你擦一擦后背。躺椅上的浴客,有的在小眯一会,有的在剥花生壳,还有两三个人在一起唠唠家常。爷爷与跑堂的很熟悉了,会递上一根“大运河”香烟给他。那人本来嘴里就叼着烟,接过爷爷递来的香烟,顺势朝耳朵上面一夹,同时会多递一条热毛巾给爷爷。

  修脚不是我们这些普间的浴客所能享受的了。爷爷有时会给他的两个孙子点上一包花生壳或者一人点上一碗馄饨,他自己却不吃,在一旁一边抽他的“大运河”,一边笑呵呵地看我们吃。

  迈出老澡堂子的时候,整个人神清气爽、浑身轻松,甚至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