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东锋
结束安徽的旅程,决定返程途中到心心念念的高邮去看一下。从南京方向往高邮,可能是距离最近的原因,导航把我们带到了仪征出口,从省道一路去高邮。除了速度有点慢以外也蛮好的,可以看看沿途的风景,过了高邮湖就到高邮城。
到高邮,必须去汪曾祺纪念馆。从外面看,纪念馆不是很大,但一进入展厅,仿佛被带进了文学殿堂,从汪老的生平到他的作品,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汪曾祺的多部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从写在《受戒》篇头页上的“这不是我”,和听到“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时笑谈“不对,高邮双黄蛋比我名气大多了,我只能居第三位”,足见汪老的文字通俗易懂,也不乏诙谐幽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沙家浜》这出戏了,却是来到高邮才知道汪曾祺是改编这个剧本的主要执笔者,真是惭愧啊!纪念馆还展出了汪老的书法和美术作品,可见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
汪曾祺留给高邮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美食。油条搋斩肉是他自己发明的一道菜,在他的《一食一味》这本书中有记载,就是将油条劈开、切成段,塞入剁碎的榨菜和葱丝肉末,入油回锅炸焦,可直接食用也可煮汤,说煮汤后极嫩滑。汪豆腐其实和汪曾祺的姓没有关系,汪是一种烹饪方式,是豆腐搭配猪血和猪油渣以及虾米、生姜等辅料经勾芡而成的羹状菜肴。菜品表面覆盖一层熟猪油,呈现出油汪汪的感觉。在汪曾祺的家乡,这道菜再好不过了。我们因为早餐吃得太饱,午餐都不想吃,但是又不想错过高邮的这两道代表性菜肴,于是找了一家饭店,问人家有没有这两道菜,可不可以打包。这两道菜被我们带到住宿的酒店,休息了一下才吃的。油条搋斩肉买的是油炸后的成品,硬硬的,挺有嚼劲。
要了解高邮的历史,还得去盂城驿。盂城是高邮的别称,盂城驿始建于明代,是明朝沟通南、北二京的重要水陆驿站,也是现今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驿站遗存。兴盛时有厅房100余间,配有驿舍、驿丞宅、马棚、库房、驿卒宿舍等建筑,还有厨房、马饮塘等,可以看到当时驿站的繁忙。站在驿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驿卒来去匆匆的疲惫身影。驿站除了传递邮件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负责接待公出人员,相当于今天的招待所,我把它比作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也不为过。
高邮,京杭大运河边的一座小城,不仅有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的文字,还有秦少游的故事;不仅有中国邮驿“活化石”盂城驿,还有文游台的历史和大运河日落的唯美;不仅有汪豆腐,还有咸鸭蛋、阳春面、蒲包肉等等,不一而足。
高邮,一个小众旅游目的地,一个你去了还想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