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用心用情听民声 专业敬业解民忧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龙虬镇党委书记 高梦颖

  为进一步解决“办公室中的困惑”,应“三进”活动要求,我前往龙腾村第一网格,以一名网格员身份走到群众身边开展调研。通过半天下沉网格、走访民情、一线办公,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网格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矛盾交织的“问题原点”,更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只有扎根泥土、直面问题,才能感受肩上责任之重、群众期盼之切。

  一、打破信息隔阂,告别“坐等上门”

  踏入网格,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网格工作的繁杂与琐碎,从邻里纠纷的调解,到安全风险的排查,从政策宣传的落实,到困难群众的帮扶,都涵盖在这张无形的“网”中。通过走访,我发现一些基层实际与我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比如群众对政策一知半解、诉求难以解决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治理因信息滞后而陷入被动。这让我意识到,必须要经常性地主动深入一线调研,从家长里短的闲谈中提炼共性矛盾,才能真正解析民众诉求,唯有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民情直通机制,才能让公众意愿与公共政策真正同频共振。

  二、应对治理难题,跳出“常规套路”

  在与网格员和群众交谈时我发现,当前基层矛盾纠纷逐步呈现量大面广、复杂多元的特点,个人诉求常涉及公共事务,比如土地纠纷掺杂历史遗留与集体资源分配矛盾;简单问题易因家族、面子等因素复杂化,民生小事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群众治理需求不断迭代,从求温饱到要公平,从重结果到重程序。过去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我们总习惯于面上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却往往忽视了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绝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需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行政逻辑与乡土逻辑、传统人情与法治规则,不断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同时考验我们基层干部能否靠制度刚性守住公平底线,是否善用柔性智慧弥合价值分歧。

  三、回应群众期盼,不止“物质给予”

  在与群众和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时,我强烈感受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期盼,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多指向尊严感、参与感、安全感。比如渴望在公共决策中有话语权,获得“被看见”的尊严;期望规则透明、执法公正,拥有“可预期”的安全环境;期盼乡村振兴能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实现“向未来”的发展。这些诉求提醒我们,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仅需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网格议事等自治模式,将群众从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主体。

  四、补齐能力短板,锻造“网格尖兵”

  网格员工作成效关乎百姓幸福指数高低,但在实际走访中,还是发现了一些网格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比如政策理解转化能力不足,在政策解读时照本宣科,在执行文件时机械照搬;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足,面对网络舆情、隐形安全隐患等问题时被动应对;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问题时,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问题解决周期延长。为此,必须要加快制定一些补短措施,既需要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给予奖励,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敬业+专业”的网格员队伍。

  未来我将始终牢记,基层治理的答案藏在群众之中,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立在实干之中,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改革破解难题,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群众的笑脸成为乡村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