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和人大办公室 陈婷
陈瑄,一生致力于治水,尤以疏浚贯通京杭大运河功绩卓著,被誉为“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粮北运重任在肩。陈瑄作为漕运总兵官,深知责任重大。他常年驻守高邮,主持关键河段治理。其最著名的举措是在高邮湖筑起四十里长堤,实现“湖河分隔”,有效抵御风浪,保障漕运安全。堤上设涵洞、减水闸,兼顾农田灌溉,一举两得。乾隆《高邮州志》记载其功绩,军民“至今颂其功不衰”。此外,他还整治仪征、瓜洲等多处运口,督浚河道,开辟新河(如泰兴北新河、白塔河),开凿清江浦河,修建板闸,为运河全线畅通立下不朽功勋。他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任上。
陈瑄生有七子。其第七子陈侃的次子陈谦于天顺年间迁居高邮,建立庄园,成为“陈总兵庄”的起源。明正德十年,明武宗高度赞扬陈瑄治水功业,御赐对联匾额,将其家族堂号由“颍川堂”改为“继禹堂”,寓意继承大禹治水精神。这份荣耀激励着陈氏后人。
如今,继禹堂陈氏家族广泛分布于高邮等地。他们传承着陈瑄治水的精神,秉持严谨、坚韧、心怀天下的优良家风,如同悠悠运河水,滋养后世,持续为家族和国家贡献力量。陈瑄的故事,既是治水的传奇,更是家风传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