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湾区平沙镇的台湾农民创业园。
三板村拥有岭南水乡风貌。
春分至,农耕忙。在珠海金湾,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林下塘边,一派忙碌景象。近日,2023年度珠海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公布,金湾区获“优秀”等次,位列全市涉农区第一名;在全市13个涉农镇的实地评估中,三灶镇同样名列第一。
站在新的起点,播撒新一年的希望。按照部署,金湾将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速绘出乡村振兴的实景画、丰收图。日前,笔者走访金湾多个镇村,从三个“切面”还原珠海乡村振兴的金湾实践。
撰文:董谦君
摄影:关铭荣
产业兴旺?? 大数据养鱼 科技赋能农业
位于珠海西南的金湾区下辖4个镇,共设有4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有半数为涉农社区,农业从业人口约2万人,农业产业的体量约占全市三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实现富民兴村的关键之举。
提及金湾的农业生产,黄立鱼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产品,金湾区在2019年荣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称号。2023年,金湾区黄立鱼产值达到7亿元。其中,以黄立鱼养殖为特色的大林社区还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仅去年的产值就超过3亿元。目前,黄立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基地。
去年,金湾黄立鱼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和运营成为当地的一件大事,以科技赋能农业,“大数据养鱼”正在乡村成为现实。
据介绍,整个平台系统可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信网络、智能传感设备和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施,对种苗、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过程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监测和精准管理,平衡供需关系,从而实现生产智能化、养殖精细化、加工自动化、流通信息化、消费可溯化。
作为数据可视化的终端设施,生产管理人员通过一幅智慧大屏就可清晰了解到黄立鱼养殖全周期的几乎所有信息。在大数据分析方法及AI算法的加持下,系统可实时分析各养殖环境的水质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养殖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告警和任务提醒,避免生产损失。
更多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应用场景正在金湾出现。在种植领域,金湾区持续推进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5G+农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同时,2023年,市、区共投资4700万元新建热带水果种植大棚,打造现代水果种植业样板。
金湾区有着近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世代居住在海岸线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因海而兴的生活方式。为此,金湾也把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目光投向蔚蓝大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当前,金湾区正力推2.7万亩用海养殖项目,力争实现生蚝养殖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1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目前已建成近5000套海上养殖设施,部分养殖区已陆续投产见效,2023年产量突破万吨,总产值约1.17亿元。此外,悦禾生物、蓝色种业等现代海洋牧场项目也在加快落地中。
村居蝶变?? 激发人居环境提升内生动力
金湾缘何在乡村振兴考核中斩获好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持续不懈的“补短板”系列举措,城乡二元格局得以打破,乡村人居生活环境实现大幅跃升。
红旗镇三板村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是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依托“一河两岸”特色风貌,三板村已高标准设计建成成太广场、广生公园、龙舟码头、广生桥等水乡旅游新地标。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三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以全面巩固提升。
近日,在日常巡河过程中,三板涌围砌石砖构筑物堵塞河道的现象引起了三板村工作人员的注意。随后,金湾区相关部门通过发放整改通知书、开展河道整治行动,一系列的行动迅速落实,河道原状很快就得到了恢复。这样的场景,正是金湾区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小切面。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需要久久为功的决心和坚持。去年以来,金湾区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区共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及志愿者2万多人次,出动机械设备2900多台次;清理房前杂物超1.5万件,清理垃圾、建筑废弃物等5万多立方米;拆除危旧房、棚户50间,清理违章建筑及乱搭乱建3700多平方米……用一次次的小行动,拼起了美丽乡村的巨幅卷轴。
在深入推进金湾“美丽田园”的行动中,过去由村民自发搭建,用于看护的田间简易窝棚成为整治重点,目标是要彻底整治农业生产窝棚房乱搭乱建、标准不一、形态各异等问题。去年以来,金湾区已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完成整治568间田间窝棚,进一步提升“美丽田园”水平。
过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系列行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难免出现“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困局。为彻底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让“要我动”转变为“我要动”,《金湾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区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随之出台。
“各村居社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奖补申请。”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经区级统筹审批协调配套资金,奖补比例可达70%。如此一来,基层村居社区可通过自发筹措的“小资金”去撬动政策资金“大投入”,也有力改善了“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充分调动起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自发性、积极性。
治理见效?? 村集体资产线上交易全年破亿元
红旗镇和三灶镇鱼林村分别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红旗镇三板村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红旗、平沙两镇,以及10个村(居)被评选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从这些2023年金湾乡村振兴荣誉墙上新增的内容,或可窥见正在发生的乡村之变。
持续提升的乡村治理效能,逐渐鼓起来的“钱袋子”,更加公开透明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正为金湾的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迎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金湾区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大抓手。通过优化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队伍、搭建区级平台、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指引、摸清资产底细、成立联席会议等,如今,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运营就是典型案例。该平台于2023年2月上线运行,截至去年底共通过平台成功交易144宗,交易总金额约1.06亿元,其中67宗溢价成交,最高溢价率313%。屡创新高的集体资产交易溢价率,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线上交易平台的启用,不仅可有效杜绝过去交易不透明、不规范的隐患,也有助于唤醒村集体资产“沉睡资源”。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资源也有了便捷交易的可能,为增进村集体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把村集体资产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后,潜在的交易者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咨询,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和沟通的成本,提升了交易可能性。”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还具备为村集体管理规划资产交易的功能,如根据协议到期时间提前进行规划以实现无缝衔接,避免出现空档期而造成实际损失。
数据显示,2023年,金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达到20%,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鱼林村凭借着村集体资产租赁等收入的稳步增长,继续蝉联经济收入“珠海第一村”的称号。
如今,金湾区正大力推进“村村有物业”,立足优势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村集体经济增收“金钥匙”。如去年以来,金湾区已完成三灶镇海澄村基础设施建设、鱼塘村临街道路建设工程和南水镇荷包村集体综合楼修缮工程、飞沙村掘头冲乡村道路环境及水环境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培厚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