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春茶吐新绿 抢鲜采摘忙

日期:03-28
字号:
版面:新兴视窗·视觉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人正在处理今年第一批茶叶。

    刚刚冒出来的茶青。

    茶林间朵朵黄花风铃木绽放枝头。

    每一片茶叶子,都是企业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茶树林呈网格状、梯田形整齐排列。

    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由于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品质较好。

    今年第一批新茶嫩芽。

    春雨连绵,万物滋养。新兴县各处茶园,一垄垄绿茶树在春雨滋养下,嫩芽缀满枝头。茶农穿梭在茶垄之间,双指轻轻一掐,嫩芽便滑入掌中,竹篾编织的茶笼很快便装满。

    开春后的及时雨让茶树出芽率更高,新兴各茶场也抢抓时机采摘第一批春茶,开启美丽乡村的“茶经济”。近年来,以象窝茶、神仙坑茶、龙山圣地茶为代表的茶叶品种稳产高产、提质提量,让茶叶“走出去”的同时,更是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春茶即将上市

    新兴各山岭四处洋溢着春茶的馨香。有专家指出,新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为茶叶种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新兴县古名新州,古书记载“古新州山高林密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生长”,自古新州人便有种茶、采茶的习惯。

    在翔顺象窝山生态园,漫山遍野的茶树竞相冒出新芽。象窝山海拔在600—800米之间,隶属天露山脉一带,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采茶工人往往需要头戴斗笠、身着雨披拾级而上。茶农忙碌着,要赶在清明前,采收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嫩芽。

    “3月22日象窝山春茶开始采摘,下个月春茶将大量上市,茶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对于今年的茶叶市场我们很有信心。”象窝山生态园副总经理梁建参介绍,今年预计能产出17万斤茶青。

    在水源山神仙坑茶场,茶农默契配合,采摘茶叶。新兴县水源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勋介绍,该茶场全年产量预计在1.5万斤左右,春茶约3000斤,春茶价格最高是4800元/斤。

    创新生产方式

    山间茶农“采茶忙”,山下茶厂“茶芳香”。制茶车间里,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从鲜叶到成茶需要数道复杂的工序,摊青、杀青、揉捻、晒干,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这里的每一片茶叶子,都是企业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走进象窝生态园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工处理今年的第一批茶叶。“揉捻的过程要注意力道,要根据茶叶的嫩与老,既让茶叶充分受力,也不能让茶叶碎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揉捻就是让茶叶的细胞壁破裂,让部分茶汁渗出,增加茶叶的表面黏度,调节茶叶水溶性物质的浓度,最终影响茶叶冲泡时候的浓度。

    由于地域环境优势加上精细化管理,新兴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到了大量省外收购商青睐,来自湖北的收购商陈先生早在开采前就赶到茶园,等着首批新茶的上市。“我每一年都到这边来采购茶叶,这里的茶叶口感很好,回味甘甜。”

    正是每一环节的标准化提升,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近年来,新兴县在茶产业发展上坚持科技创新、绿色生产等方式,新兴的茶叶品质、安全性等都不断提升。而象窝茶更是凭借其卓越品质,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中国有机食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十大好春茶、岭南特色食品、中茶杯“特别金奖”、“茶王奖”等荣誉。

    茶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新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依托茶叶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夯实茶产业基础、延伸茶产业链条、拓展茶产业外延,提升打造茶叶产业观光综合体验园,有效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上午10时,走在茶林小路上,可以看到茶树林呈网格状、梯田形整齐排列,采茶人掩映在茶树之中。一群50岁上下的采茶阿伯、阿婆动作熟练地采摘茶叶。

    “我们是按量计酬,大家可以随来随采,随采随走。”象窝山生态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采茶工大多数是当地的村民。平均下来,多数人一天能拿到100多元收入。“现在是采茶高峰期,象窝茶农单日最多有600多采茶工人人在茶园采摘,多的一天可以摘8斤左右,一天大概能赚160元。”

    今年55岁,已有8年多采茶经验的梁大姐说:“我是山下水浪村的村民,每天上山采摘茶叶,一天能赚100元左右。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能赚到钱,还能够照顾好家庭,挺不错的。”

    以茶富民,以茶兴业。目前,新兴茶叶特色产业正朝着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茶叶品鉴、电商配送、餐饮接待、酒店住宿于一体的生态茶园观光、茶旅融合发展小镇快速迈进。

    文/图:谭笑

    策划:方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