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日期:03-27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圆桌交流环节。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鲁力 摄
3月25日,“数·质——深圳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经验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在以“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圆桌交流环节,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副局长赵歆、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文美英、光明区公明街道营商环境办(经济)副主任杨耿骅、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成坤等嘉宾展开热烈讨论。
●徐怀
多措并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赵歆首先介绍了去年深圳首创的“音视频双录签名”模式。该模式在前海、盐田和河套进行了试点,共有8500笔业务成功办理,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120万元。“今年我们打算在全市推广这个技术,作为我们市场监管局改革创新的项目之一,由我们局的一把手挂帅推动,预计到年底会在所有市场主体类型的所有业务上推广。”
文美英分享了对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心得体会。她介绍,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主要承担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包括承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鉴定,广泛联系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服务机构,宣传国家省市各个政府的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资助奖励方面,使企业在政府资助下快速壮大发展。
“我们感受到深圳市、区、街道办的各级政府单位分工非常明确,大家办事的效率也很高,企业整体对政府公务员素质都有很高的肯定,对他们的办事效率非常认可。”文美英说。
杨耿骅分享了光明区公明街道创新探索实施园长制的经验。公明街道把64名园长下沉到64个工业园区内,专人对接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找空间、为企业的发展找动能、为企业的发展造环境。实施园长制以来,公明街道主动服务了辖区的1500家企业。
成坤表示,深圳供电局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会有针对企业的重点举措。第一是快接电,深圳供电局内部成立了重大项目专班,选派了高端客户经理团队对接“20+8”产业部署,提供全流程的服务;第二是降成本,深圳供电局对所有高压办电的企业全部延伸到客户投资红线的,对于抵押的200千伏安以下的接电全免费;第三是用绿电,深圳供电局去年在深圳市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个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绿电是很多企业对接国际国内绿色贸易规则所必须的一项工作。
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一流的营商环境汇聚先进的新质生产力。在圆桌交流环节,嘉宾们就“深圳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建议。
赵歆认为,深圳营商环境的最大优势就是超过425万的经营主体,他们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底气所在,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新质生产力与营商环境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深圳能在全国率先开展‘音视频双录签名’模式,是因为深圳的本土企业能够提供这样的技术方案让我们的模式落地。正是因为这样的技术,能够反馈给更多的企业以回报,同时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赵歆说。
她建议,深圳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要更加聚焦企业的需求、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同时,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企业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它的核心在于科技因素作为主导,所以我认为深圳下一步还要大力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氛围。”杨耿骅表示。
通过在基层与这类企业的接触,杨耿骅发现大部分企业普遍体量比较小,企业负责人比较关注企业的发展,对于政策欠缺认知。他认为,在进一步做实营商服务方面,要走进企业,发现和发掘企业,把服务和政策送上门,帮助企业从创立到驶入快速发展赛道。如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未来还需要更精准的惠企政策、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高水平人才的汇聚和多样的融资渠道。
成坤用“1+1+1”的等式概括了深圳的营商环境特征——一流的区位优势,加上一流的政府保障,再加上一流的市场活力就等于一流的营商环境。“结合我自身所从事的行业来说,电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数据是数字经济乃至数字城市这个引擎的燃料。我建议可以推动政务相关数据和公共服务行的互融互通,例如电力数据、能源数据,尽量少一些堵点、卡点,这样数据的融合才会有乘数效应和倍数效应。”他表示,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今年也会跟相关政府部门一起,研究如何利用数据来产生更大的效用。
文美英认为,从感性的角度看,深圳的营商环境还有一个独特的特质,那就是包容、不排外。“‘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很有温度,这方面值得进一步挖掘,未来让任何来到深圳的创业者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