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柔性引才实现医疗服务“硬核升级”

日期:03-27
字号:
版面:梅州观察·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吴山边为患者看诊,边带教徒弟。

    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吴山(右二)正带领徒弟认识人体穴位。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符文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为患者看病。

    202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田家炳医院)进行了一场惊险万分的手术。

    手术台上的患者大脑运动中枢有一肿瘤,一旦损伤,术中出血将会非常凶猛,同时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瘫痪。术中医务人员全神贯注,手术室中仿佛能听到紧张的心跳声。最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东的指导下,医疗团队顺利完整切除肿瘤。

    周东自去年6月在该院成立名医工作室以来,已指导完成数场难度极大的神经外科手术,助力该院溶栓时间及取栓时间在梅州市处于领先水平。

    名医“师带徒”促发展,让苏区群众更有“医”靠。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柔性引进孙光荣、李佃贵国医大师和陈志强、何伟、黄健玲、吴山等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设立省级及以上名老中医工作室37个。最大限度吸引集聚专家人才,化解山区医疗机构人才引进难题,让苏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蕊

    有“医”靠

    “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老人这是因为焦虑抑郁及帕金森导致的身体不适。”3月23日上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符文彬如约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坐诊。

    诊室外一大早便已有诸多市民前来排队。“听说符文彬教授周六要来广中医梅州医院坐诊,我们蹲守着抢号,并顺利抢到号。”陈先生说自己的母亲已73岁,时常感觉身体多处不适,晚上入睡难,多次入院检查但只发现了帕金森,无法解释其他不适的来由,“这次终于搞清楚病因了。”

    符文彬让老人躺在治疗椅上,便开始针灸治疗。“在梅州就可以享受到省里的专家诊疗服务,很方便。”老人边接受治疗边说道。

    “省去了往返省城的舟车劳顿和金钱消耗,还能享受到高水平治疗。”老人的儿子陈先生补充道。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的符文彬是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符文彬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设立“符文彬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基地”,该院针灸科7名业务骨干向符文彬拜师学艺。

    基地成立后,依托这个平台,通过带徒带教、查房会诊、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让符文彬学术思想在梅州落地生根,使得其针灸技术在梅州推广应用。同时,符文彬每月来到该院坐诊一次。

    2023年9月,符文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首批弟子正式出师,新一批弟子再拜符文彬门下,学习针灸技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刚成立不久,在针灸推拿康复这块,人才支撑能力还是比较低的,服务水平也不高。”符文彬表示,一家市级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等中医重点学科却处于弱势位置,是不利于长久发展的。“医院柔性引才的策略做得非常正确且及时,通过柔性引进专家教授,让本地群众可以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资源。能看到这些外来专家教授的资源给医院带来了长足发展。”

    自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成立以来,该院每年都有举办多场学术带头人聘任仪式。今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行政副主任李学瑞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名医工作室正式揭牌,将全力助力乳腺专科诊疗能力的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该院已柔性引进学术带头人37名,覆盖医院各学科领域建设中。“我们按照‘中医为龙头、西医也不落后’的原则引进学术带头人,中西医共同发展,各学科齐头并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院长王锦说。

    优结构

    “以师带徒”梯级培育业务骨干

    “腰部疼痛的症状有多少年了?”

    “2019年开始的,当年出了车祸,之后就会时不时腰痛。”

    在了解患者的过往病症后,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吴山边按压患者患处,边与身边的徒弟说:“她这是车祸导致的内伤、关节紊乱。”随即,吴山又转向患者嘱咐她要加强运动锻炼。“你骨盆倾斜了,我们帮你做推拿,推正了就不痛了。平时要多锻炼,可以多做前吊运动,比如拉单杠纠正关节紊乱的问题。”

    站在吴山身边的徒弟记录下笔记后,在师傅的指引下,对患者进行推拿康复。

    “我是我们医院第一批拜在吴教授门下的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主治中医师丘波介绍,拜在吴山门下后,他成为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三代学术思想传承人。“我觉得‘以师带徒’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父言传身教,亲身示范和指导,能够使我们在医疗实践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

    经过近8年的跟师学习,丘波基本掌握林氏正骨推拿技法,能独当一面。“我从2016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工作,也是伴随着医院成长,看着医院发展越来越好,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丘波说,在专家型师父的带教下,不断突破自身限制,对医疗技术更加精益求精。“有这么好的机会去施展、去成长,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以年轻医务工作者居多,虽活力十足却也缺乏经验,如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聘请针灸推拿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师带徒”便是关键之“钥”。

    近几年来,该科室通过柔性引进专家学者,已打造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符氏针灸”品牌,同时积极拓展中医传统技术,开展了雷火灸、热敏灸、精灸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逐步发展成为以针灸推拿为核心、以中医杂合以治为理念,综合防治伤科、内科、儿科等领域疾病的专科,逐步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中医内外兼治诊疗中心。

    “接下来要聘请更多名医来传帮带。”吴山认为,名医通过理论教学、临床带教等形式,可以让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接受更高维度的理论学习。“比如说推拿这一技术,可以通过传帮带,掌握各流派的关键技术,运用在诊断、治疗上,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吴山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在师父的带领下,徒弟可以共同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目前针灸推拿康复科也就是市重点专科,希望再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再提升一个档次,成为全省重点专科,在这个过程中也希望丘波等弟子成才,成为当地的名医。”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通过“以师带徒”取得实效,针灸推拿科是典型但不是个例。在该医院,37个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省内外名医资源,建设成为学术传承平台、特色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医学科研平台,不断带动院内人才成长,有效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带动重点学科发展,化解人才引进难题。

    强队伍

    突破地域限制促医院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进行的大脑运动中枢区域的脑肿瘤手术,并非周东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进行的难度最大的手术。早在去年10月,周东便已在该院进行了一场高难度椎管内肿瘤手术。

    彼时,因反复腰痛而出现无法行走的患者张先生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就诊,经完善磁共振检查,提示髓外硬膜下肿瘤性病变,脊髓受压变扁。肿瘤周围存在重要的神经血管,一旦损伤,将出现截瘫等严重后果。

    “手术中需仔细分离肿瘤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同时肿瘤占满整个椎管且基底位于椎管腹侧,切开硬脊膜后将首先面对脊髓神经,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非常大。”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脑病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罗妙泉回忆起当天的手术,仍心有余悸。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周东的指导下,经术前准确定位,该次手术中只打开两个椎板,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脊髓神经,顺利完整切除肿瘤。

    “周东主任在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后,每月参与临床医疗工作1次以上,包括手术、专家预约门诊、业务查房、病例讨论等业务指导。”罗妙泉说,该院脑病二科在梅州市率先开展神经内外科共建的融合型卒中中心,一站式治疗脑梗死及脑出血,通过快速绿色通道,溶栓时间及取栓时间在梅州市处于领先水平。“有了周东主任的指导,已进一步开展脑肿瘤、脊髓肿瘤、巨大脑膜瘤、复杂脑积水、面肌痉挛、难治性癫痫等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为大家提供省级高水平医院医疗服务。”

    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医疗服务和患者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

    “为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医院积极探索建立了与知名专家一对一的合作方式,成立名医工作室、设立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合作形式。”王锦说,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通过柔性引才,“以师带徒”传帮带的形式,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让专家学者全面助力医院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教研水平。

    接下来,该院还有更多的柔性引才计划。“我们目前还与多个省内外专家学者在洽谈,在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不断推动医院各学科发展。”王锦介绍,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梅州市政府共建医院,今年该院还将引进12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持续做好沟通衔接、联系服务等工作,为专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施展才华提供一切必要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记者观察

    “飞地引才”助力

    山区医院

    化解引才难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柔性引进专家成为一种有效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柔性人才政策重点强调人才的柔性流动,是指各类人才在不改变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充分体现个人工作和单位用人自主的一种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可看作是医疗机构人才引进的“飞地模式”。

    位于经济相对后发、人才吸附能力相对较弱的城市,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把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作为解决高层次人才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按照“引进一批相关专业名医、建立一处专家工作站、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解决一批疑难病例、带培一支人才队伍、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的工作思路,发挥引进人才的引领作用,快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形成粤闽赣边领先的中医团队,带动医院事业的发展。

    飞地引才、借智发展。柔性引才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同时,又以“以师带徒”的方式,不断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技术,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可谓是一举多得。

    柔性引才模式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特色之举,也是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抢人才不是目的,让人才为医院发展发挥作用才是引才的初心。该院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柔性引才”制度,专家学者带来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该院相关医疗技术空白,让医院的学科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也为该院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