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平稳增长,外贸稳健开局。消费方面,正抓紧研究细化举措,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贸方面,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段江含 泠汐
新动能新亮点频现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商品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消费潜力释放,特别是春节期间人气足、消费旺,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增长7.7%,电影票房创历年春节档新高。
在新闻发布会上,郭婷婷表示,在假日经济的带动下,服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数字和绿色等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特别是,前两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37.2%。“这些新动能和新亮点将为全年消费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展望今年全年,郭婷婷表示,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支撑消费增长势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也在持续增强,新潜能不断释放。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在发布会上,南方日报记者提问: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商务部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方面有什么举措?郭婷婷回应时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坚持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来促进消费,各类促消费活动接连展开,各类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郭婷婷介绍,春节期间的“全国网上年货节”是消费促进年的首场活动,为全年开了一个好头。近期,各地围绕春日焕新、悦己消费、智能家居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居民消费市场热度持续、亮点纷呈。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郭婷婷透露,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细化举措,在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下,推动汽车换“能”,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销售占比;推动家电换“智”,促进家电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推动家装厨卫“焕新”,支持更多存量房、二手房实施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
外贸取得“开门红”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社会各界认为今年进出口实现了“开门红”。在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两个月相当于一年。在当前国际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振奋人心。”
王令浚表示,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前两个月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出口分别增长了34.5%、61.3%、17.7%。另外,“国货潮牌”在海外广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带着文化、带着温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提到,前两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一成,市场采购出口增长15.9%。“在新模式的加持下,国内外优质产品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现双向通达,满足海内外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像南非的龙虾空运18小时就能到达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自贸试验区等新平台也激活了外贸新活力。数据显示,前两个月,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1.7%。其中,广东、江苏、四川、河北等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速均超过了30%;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推进,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两成。
“我们有蓬勃发展的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展望全年,我们对于稳外贸,应该说是有信心、有底气的。”郭婷婷表示,目前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
2024开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向好态势。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增长的“底气”从哪里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从不同角度给出答案。
他表示,从行业看,我国超九成工业大类保持增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增加值同比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
从地区看,工业大省带动作用明显。31个省份中有29个实现同比增长。10个工业大省均保持增长,浙江、广东、江苏增速在9.6%以上。20个工业大市中,15个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莞和深圳在电子行业企业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0.2%和13.5%。
“2024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潜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赵志国说,工信部将积极采取措施,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为着力点,促进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为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添薪助力”。
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从多方发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等重点产业竞争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他提出,将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