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江港澳青年联手 “变废为宝”

日期:03-26
字号:
版面:江门观察·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会伍柒文创园举办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受访者供图

    短视频上,香港演员古明华(古Sir)、汤俊明用搞怪幽默的语言,将改造后的江门旧自行车厂推荐给更多人。短视频外,他们既是江会伍柒文创园(原江门自行车厂地块)的合伙人,也是创业团队内的“打工人”。打扫、搬砖和商家交流对话,他们乐在其中。

    近日,随着一场又一场文化活动的举办,这座位于蓬江区白沙街道,由江港澳青年共同创办运营的文创园热度不断上升。“这里就像是一张舒展的白纸,不限方式不限时间,给了我们书写梦想的机会。”江会伍柒文创园合伙人陈家烨说。

    自带“网红基因”

    走进江会伍柒文创园,多家网红餐饮的招牌尤其“醒目”。园区由原江门自行车厂地块的建筑改建而来,一栋栋旧厂房格外醒目,楼梯间铁质栏杆都保留下来,外部建筑独具工业感,内部雅致尽显文化美,别具风情。每逢节假日,到这里游玩拍照的市民很多。

    2022年,广州青年陈家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已发展到近3000万粉丝。机缘巧遇之下,陈家烨认识了同样热爱短视频的古明华、汤俊明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古明华选择到江门蓬江区创业,开了一家港式茶餐厅,开拓一片新天地。

    2023年,几名志同道合的青年决定扩大规模,打算发展电商带货产业。“一开始是想找一个有特色的场地,打造出独特的电商带货场景。”陈家烨说。后来,团队内一名合伙人介绍自己小时候经常路过的地方——位于江会路57号的江门自行车厂地块。

    实地踩点后,团队就决定改变方向——盘活旧厂房,打造文旅新亮点。

    老旧厂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产业历史与文化记忆,虽然在发展进程中失去生产功能,但其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仍值得深挖。近年来,盘活改造旧厂房也成为城市更新的新趋势,一座座旧厂房被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新场景。

    为此,古明华团队的改造主要参考结合江门地区的建筑风貌,保留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厂房形态,打造有人情味、有故事情怀的极具港风特色的文创园区。在空间布局上,文创园将餐饮、文创、联合办公、会议路演厅等空间集于一体,实现场景式复合文创港风型商业体空间体验与丰富的生活方式,将沉浸体验式经济贯彻到位。江会路57号也成为文创园的名字——江会伍柒。

    创业成为潮流

    在江会伍柒,29岁的江门人黄靖婷开始了人生中全新的挑战:担任负责人,经营好单车房炖汤店。

    单车房炖汤是不少江门人熟知的网红店,已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这次在江会伍柒开分店,更多的挑战在于菜式创新。“我们把菜式研发作为发展重心,最近推出沙爹牛肉、蒸肉饼等菜式,让客人能够吃到家常味道。”

    这是黄靖婷的第一次创业。在去年看到江会伍柒的文化宣传片后,她就决定要到这里来,大胆试一试。“感觉这里的文化氛围很好,大家有很多的想法交流碰撞,给我很多启发。”如今,店里客流不错,黄靖婷每天忙个不停。

    自洽、松弛、开放、包容,这是江会伍柒独有的文化气质。这里不仅吸引第一次创业的江门青年,也吸引有多次创业经验的澳门青年。来自澳门的李小华就是其中之一。

    在澳门拥有10多家餐饮店的李小华,看中这里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建筑,选择到江会伍柒进行餐饮创业,致力于将家乡的美食文化与侨乡文化融合。李小华说,目前还打算在这里开一家小酒馆,有澳门的亲属也在其推荐下打算到江会伍柒创业。“江门是大湾区里独具特色和潜力的城市,我们看好这里的发展。”

    江会伍柒在保留原厂房的历史文脉之上,赋予城市旧建筑新的面貌与内涵。蓬江区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沙街道一直推进“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向“存量”要“增量”,既让沉睡已久的文化基因得以传承与延续,更是释放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促进新旧动能的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接下来,白沙街道还将加强文旅策划,深挖城市内涵,打造更多包括江会伍柒在内的文旅新地标、新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