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科技赋能 送贷下乡 打响春耕第一仗

日期:03-26
字号:
版面:惠州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耕生产活动现场会上展示的农用无人机耕作。

    今年惠州预计春播面积150.05万亩。

 农用机械在农田里忙碌。

    驾驶新型农机耕作打田旋耕,随后操作无人机低空播种……在专业农机手的操作下,眼前十几亩的水田,很快便完成整套春耕播种任务,农机手的裤腿甚至没沾上一点泥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3月22日,在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2024年惠州市春耕生产暨农业政策、技术、农资、金融“四下乡”活动现场会举行。根据计划,今年惠州预计春播面积150.05万亩,对比上年同期增加3.06万亩;预计投入拖拉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等农机具数量1.78万台(套)。

    春耕春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事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前,惠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抓紧抓实春耕备耕工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市各地正掀起春耕备耕热潮。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措施给力 多措并举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从春节前开始,惠州便积极谋划部署春耕备耕、农资储备和调运等工作。全市各地积极开展农田沟渠情况摸排,并组织党员志愿者、村“两委”干部对水渠内的淤泥杂物、渠道两侧的杂草进行清理,保证春耕用水畅通到农田的每个角落,为春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在惠州春耕现场会上,各类新型农用机械轮番上阵,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琳琅满目,还有农业政策咨询、补贴办理、金融服务等展位,吸引了众多农户前来参观。来自省市各级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机构、农业金融行业企业、农资企业等,全面展示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政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惠州将如何完成粮食生产“只增不减”“提高单产”的目标任务?

    据悉,今年惠州计划打造40个粮食生产示范点和10个粮食绿色高产示范片,发挥重点农业乡镇、重点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同时,实施各类粮食项目,重点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双季稻轮作和市级发展粮食生产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推进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此次现场会,惠州公布了52个农业主导品种和43个主推技术,涉及水稻、蔬菜、果树、畜禽和水产等。春耕期间,惠州还将成立9支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组织6家院校部门专家或教师队伍,深入村组现场指导种养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用先进农业技术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目前全市春季农资到位早、货源充足,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大户奖补、撂荒耕地复耕补贴等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生产面积,优化结构,大力推进高标农田建设,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年度任务。

    科技护航 “轻骑兵”奔忙一线送良种推良法

    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极为迫切。春耕期间,惠州以农技“轻骑兵”服务为抓手,持续关注和指导全市各地春耕备耕,推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为早造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日前,在仲恺区潼湖镇的一处水稻育秧基地,由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的“轻骑兵”分队,来到这里进行指导调研。今年该基地采用机械流水播种,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培育出的秧苗更加均匀、整齐、壮实。根据计划,基地秧苗可种植水稻面积约200亩。

    基地现场,绿油油的秧苗茁壮成长,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地铺了一张绿地毯。但“轻骑兵”还是发现了部分秧苗因前期不良天气影响,出现叶色发黄状况。针对该情况,技术人员建议基地及时喷施功能性水溶肥,并加强水分、肥药管理,培优培壮水稻秧苗。

    在惠城横沥大竹园村,惠州市农科所的“轻骑兵”队伍,带着花生新品种来到农户涂维全的家里。去年下半年,涂维全试种了该所引进的“粤油43号”花生,并获得每亩鲜荚果1266斤的高产,让他种植信心倍增。

    尝到甜头后,涂维全希望今年春耕期间扩大种植面积,并多试种几个品种进行对比。当天,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益花1号”和“粤油43号”两个品种的特性,指导他做好地块整理、播种时间、播种间距以及地下虫害防控等方面种植管理。

    带着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惠州各级农技“轻骑兵”奔忙在春管春耕一线,通过与农户共同制定种植规划、优化品种结构,绘制出了一幅幅“科技春耕图”。

    向良种要效益,向科技要产量。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农科所计划开展研究类、试验类及推广类种子项目共53项,其中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5项,目前各试验正有序进行。水稻、鲜食玉米、大豆等多种类作物共260个品种已落地下泥,200多份玉米、苦瓜等育种材料的选育以及新组合试验也稳步推进。

    播下良种、推动良法。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大力推进粮食作物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水稻和玉米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带动全市粮食作物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金融支撑 特色惠农金融产品助振兴

    当前,金融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今年以来,惠州各金融机构配合春耕的节奏和步伐,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用金融春雨润秧田。

    在此次惠州春耕现场会上,共有11家涉农金融机构参与展示。当天,各金融机构代表向广大农户宣传了水稻、玉米等保险,推介针对各类作物、水产、畜禽等产业发展的特色惠农借贷业务,对农户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对比往年可以发现,今年不仅涉农金融企业参与惠州春耕的数量多,推出的农业金融产品种类也十分丰富。

    “今年我行已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超3000万元,惠及粮食生产农户近400户。”惠州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会当天,就有10多位粮食生产经营大户咨询后提出了融资意向。该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春耕备耕期间的融资需求,该行计划推出绿色快速通道,对经营企业和生产大户实行普惠利率,通过农行员工实地进村入户走访,实现“送贷下乡”,主动为粮企和粮农送资金,助力惠州春耕备耕夯实基础。

    针对在春耕期间普遍存在的农户及企业资金需求急、用款时间短、季节性明显的问题,邮储银行惠州分行则推出信贷直通车“种粮贷”专项行动,提供“低门槛、快审批、优惠利率”的专属信贷支持,种粮主体可通过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款的快速通道,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优化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实施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贷款贴息试点,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

    数据显示,2023年末,惠州全市涉农贷款1679.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5.6%,比上年增加390.1亿元,增速30.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6045万元,惠及农企/户达859户。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金融机构紧扣粮食、农产品和农资的生产、流通、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围绕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农户等各类主体的资金需求,充分保障今年春耕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