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拾香萦绕

日期:03-24
字号:
版面:文化周刊·海风       上一篇    下一篇

    《居古泉十香图》(即《十香图册》)中的素馨花)。

    (水墨设色金笺纸本,清代居廉作,香港艺术馆藏)

    ●唐文明

    总台元宵晚会上,知名粤剧花旦曾小敏和粤籍歌手刘惜君合唱了一曲《彩云追月》,“拾香花径倍亲近,淡雅撩人,欲诉瑶琴,弄影千里情未禁。”相信词作者是很熟悉广府文化的,因为在广州有个十香园,承载着一份厚重的岭南自然和历史文化底蕴。

    十香园原是清代画家居巢和居廉的故居,位于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中路上。因庭园内种有素馨、茉莉、瑞香、夜来香、鹰爪、夜合、珠兰、君子兰、白兰、含笑10种香花及各种草木,故命名为“十香园”。

    寻访十香园这一天,恰逢立春。

    园子不大,依山而建,有书房、琴房分别坐落在园子两端,都是独立的青砖小房子。它们通过花园的假山湖石、岭南特有的香花嘉树以及廊、亭、水道的间隔,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中国园景建筑的空间概念,叫“隔”。“园必隔,水必曲”,所谓“隔”,有山的隔、桥的隔、廊的隔、树丛的隔、房子的隔等,风景越隔越深。小小空间,就因为这些巧妙的山石树木,直廊曲径,隔出了幽深和意境。能有这般巧思的人,自然非庸常之辈。

    居巢、居廉是堂兄弟,并称“二居”。“二居”的画作在晚清岭南画坛独树一帜,两人在晚年结束幕僚生涯回到十香园,作画弹琴交友,设帐授徒,培养了高剑父、陈树人等“岭南画派”的开创者,被称为“岭南画派的启蒙祖师”。

    十香园纪念馆里的每一件家具、用具和文具,都有历史,散发着真正文物内敛的岁月光泽。以居氏兄弟为代表的岭南旧时风雅,令人思慕。在北书房有对镇纸,写着一幅联句:“名画要如诗句读,琴声当作流水听”;中堂一幅水墨芍药花,两旁一幅对子,是皮日休的诗句:“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这两联,可以说就是当年“居门风雅”和今日十香园环境氛围的写照。

    只不过园内有画室和琴室,却并无“人间第一香”芍药花,只有最具岭南特色的“十香”:从正门进园右边墙壁就有十种香花的石湾陶瓷画像。其中,素馨花和我有一段故事。我曾在岭南学者王美怡的《广州沉香笔记》和梁基永的《天下至艳》中读到过“素馨花”,前者描述这种花儿雨中暗香,渲染出优美浪漫的氛围,后者则直言素馨花是曾经在花城为万人钟爱但最终消失无踪的奇花。我的好奇心被触发了,然而那时从现实中的野外到植物园,从网络上的搜索和向专家请教,我都没有办法见到素馨花的真容。直到2018年,我游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园,在一个凉亭歇息时,我闻到了阵阵清甜的香味,转身就见到了素馨花。

    要是早些了解十香园,寻找素馨花可能就不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据说现在的纪念馆里还栽种了素馨花,但这次我并未见到。不过“二居”的画作中总会有吧?是的,居巢负责种花,还负责填词,居廉就依词意补画了《十香图册》。居门风雅,留下了淡雅而撩人的岭南“花草精神”,“素馨花传说”已经入选为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也可以在绿植网店买到素馨花苗了。

    在“二居”的画作中,可以寻找到几乎所有岭南常见的乡土特色园林花卉,也有引进的异域奇花异树比如蓝花楹,还可以看到不为其他画家在意的野草虫鸟种种,看到岭南应时的新鲜果蔬如荔枝、龙眼、芒果、苦瓜等,也有应节的岭南美食如火腿、腊鸭、粽子、月饼……简直就是岭南时令风物大全!

    走出十香园,江南大道中火红木棉初燃,街边人家门口的兰花正艳,商铺前的大年橘果实还挂在枝头,洁白的橘花也在新叶间笑绽,散发着浓烈而不腻人的芬芳。盆边的酢浆草开着粉色的小花,街心公园里盛开着色彩浓郁的三角梅和各色的月季花,不知道泥地里的杂草中,有没有那种开着紫色小花的堇菜?居巢在其《今夕盫诗钞》中写素馨花:“素馨田畔素馨斜,生长珠娘尚有家。珠女至今颜色好,一生衣食素馨花。”十香园中的那些花儿,也是那些年岭南人家随处可见的花儿,还是相依相存的衣食之源。

    花到岭南无月令,十香园里拾花香,它更像是岭南浩瀚华章中的一页诗笺,可在平仄声韵中触摸到此地自然与人文的风貌。相信吧,看花的人,只要到了岭南,就一定不虚此行,一年四季,十二月令,皆有繁花。

    (作者系广东高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