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遭遇恐怖袭击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附近,俄罗斯安全部队在巡逻警戒。
多地民众悼念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恐袭遇难者。
本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外连线
莫斯科恐袭亲历者
讲述事发经过
枪声、尖叫、火海……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的一家音乐厅发生枪击。截至23日记者发稿时,俄官方给出的遇难人数最新数据为133人。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说,恐袭已造成143人死亡。
俄罗斯政府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声称制造了这起事件。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得到俄方证实。
悲剧如何发生?幕后黑手是谁?俄罗斯又将如何应对?在俄乌冲突持续延宕和俄罗斯大选刚刚结束的背景下,这个血与火的夜晚将给俄罗斯及周边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吴扬 杨琼 段江含 策划:彭奕菲 李杰伦
致命恐袭重创莫斯科 俄誓言“血债血偿”
22日晚,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里的一场音乐会正要开始,枪声突然响起。有幸存者回忆,数名武装人员闯进音乐厅,开枪向人群扫射,现场尖叫声接连不断。俄罗斯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袭击者戴着帽子,向人群近距离开枪。
一名知情人士说,袭击者投掷的手榴弹或燃烧弹引发爆炸和大火,这座可以容纳6200名观众的音乐厅瞬间被火海吞没。直到23日,音乐厅的部分区域仍有明火未扑灭。
中国留学生陈一鸣是这次俄枪击案的亲历者之一。当时,他正在案发现场附近200米距离内的商场,这栋商场大楼与发生枪击的音乐厅由走廊通道相连。“我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接着就是鞭炮声,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不是鞭炮,而是枪声。”陈一鸣告诉记者。听到爆炸声的几分钟后,陈一鸣和十几名现场群众一同向高处撤离,在撤离途中陈一鸣看见音乐厅的屋顶已经燃起了大火,整个音乐厅都被浓烟笼罩。
俄罗斯外交部22日说,当天在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的这起枪击事件为恐怖袭击。截至23日记者发稿时,俄官方给出的遇难人数最新数据为133人。而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23日报道,事件已造成至少143人死亡。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这是莫斯科数十年来发生的最致命恐怖袭击。
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强调,“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的败类必须被消灭”。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警告说,此次恐怖袭击的参与者必须“血债血偿”。
截至23日,俄方抓捕袭击者的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俄总统普京当天发表电视讲话时说,4名直接实施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者已被拘捕,目前共有11人被拘捕。俄内务部官员表示,已被抓获的4名音乐厅恐袭事件直接参与者均为外国公民。
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总编辑西蒙尼扬23日在社交媒体发布审讯视频,展现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招供细节。恐袭嫌疑人沙姆斯丁·法里丁出生于1998年。他在视频中交代说,他是3月4日从土耳其进入俄罗斯境内的。一个月前,招募者通过社交媒体“电报”与他取得联系并提供了武器。此外,招募者还给他发了实施恐袭的具体坐标,命令他无差别射杀,“没差别,谁来杀谁”。
事件目前仍有许多疑问待解,其中之一便是恐怖分子是如何向俄罗斯渗透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认为,俄安全部门在保障总统大选顺利结束后出现了懈怠和警惕性下降,这可能是此次恐袭发生的因素之一。此外,恐袭地点选择了位于莫斯科市郊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并非市区需要重点保障的核心区,这些因素也对俄安全部门的预警和防范能力造成挑战。
“伊斯兰国”宣称负责 乌克兰否认参与
稍早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宣布对此事负责。但该消息尚未得到俄罗斯官方证实。
“伊斯兰国”主动认领袭击,是否具备可信度?对此,赵隆认为,考虑到俄罗斯近十年来对“伊斯兰国”的清剿行动,这种宣称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近年来,受阿富汗问题的外溢影响,包括“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流入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活动。
而在不久前,俄安全部门还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卢加地区击毙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分支的疑似成员,阻止了针对莫斯科犹太教堂的袭击计划。
在袭击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官方曾多次表态,乌克兰及西方国家应当对此负责。俄罗斯联邦安全局23日发布消息称,目前已被拘捕的4名直接实施恐怖袭击者曾尝试往俄乌边境方向逃脱,并过境前往乌克兰躲藏,且已经与乌克兰方面进行了联系。
不过,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和乌克兰外交部均否认乌方参与此次恐怖袭击。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尤索夫也表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关于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中有“乌克兰痕迹”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22日晚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也表示,美方目前未看到乌克兰人以任何形式参与此次事件的迹象。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称,在悲剧还在发生的时候,美方“究竟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某某没有参与的结论”,此事大有疑问,若美方掌握可靠信息,应当移交给俄方。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7日曾发布“安全警告”,声称有“极端分子”正密谋在未来几天内在俄罗斯首都发动袭击。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宋忠平认为,美国第一时间出面否认,是因为美方担心如果此次袭击事件认定和乌克兰有关,那么俄乌冲突的性质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它不再是一个“特别军事行动”,它将会变成一场类似于“9·11”之后的“反恐战争”,也就是说整个行动将会进一步升级。这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
俄安全网络有漏洞 海外反恐面临挑战
有分析指出,此次袭击并不是孤立事件,幕后黑手的目的或许就是要在俄罗斯国内制造社会动荡与混乱,从而影响普京的执政地位。
“不管幕后的袭击者是谁,对于刚刚胜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说,此次恐袭显然是对其权威的重大挑衅。”赵隆表示,这同时也反映出俄罗斯国内存在比较明显的安全漏洞。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思羽接受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导致俄安全网络“外紧内松”。“俄罗斯的安全重心和安全资源已经过度倾斜至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当中,绝大多数的指令、情报、部署计划都是跟对乌作战相关的,这些任务挤占了绝大多数组织议程和信息传递线程,而反恐在俄罗斯国内安全系统中已不再是工作重心,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赵隆认为,考虑到普京对于恐怖分子的一贯强硬立场,如果此次事件被证实由“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策划,俄可能会对其在境内的实施者、海外策划者和资助方,以及在中亚、中东地区相应的分支力量进行报复打击。
然而要作出对“伊斯兰国”的有效打击,势必要从胶着中的俄乌战场上抽调资源。俄罗斯在削弱了瓦格纳组织后,甚至缺乏开展海外军事反恐行动的手段和资源,其反恐情报网络的效率在此次恐袭事件后也遭到质疑。
在恐袭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对恐怖袭击进行了谴责。
当地时间3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办公室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当天在莫斯科近郊音乐厅发生的该起恐怖袭击。古特雷斯向受害者及家属和俄罗斯联邦政府表示深切的慰问。
3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俄罗斯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回答记者提问。发言人说,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强烈谴责恐怖袭击行为,坚定支持俄罗斯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努力。
此外,巴基斯坦、尼加拉瓜、土耳其、伊朗、委内瑞拉、意大利等国领导人或高级官员对袭击事件进行了谴责。
莫斯科恐袭事件是否有助于国际社会在反恐议题上达成一致?美俄是否有可能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上展开合作?赵隆认为,考虑到俄乌冲突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高度紧张关系,现在谈合作可能为时尚早。
政治互信的缺失,可能导致俄罗斯对美国情报真实性的怀疑。就在不久前,普京出席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会议时就提出,“西方政客关于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可能性的挑衅性声明是公开的勒索”。“在俄看来,美国正利用乌克兰削弱并试图击垮俄罗斯,双方的官方交流接近归零,合作反恐的意愿和空间都比较小,针对关键线索和嫌疑人的信息分享,恐怕是仅剩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