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4.8%。
英德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7.7万亩,综合产值达75亿元。
日前,英德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出炉,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吹响拼经济冲锋号角。
回顾2023年,在经济增速承压下,英德经济社会发展仍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8.6%,增速连续两年居清远县市区第一。
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站在新一年的起点,英德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出现的“新型工业化”“百千万工程”“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关键词,清晰勾勒出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和主攻点。英德提出,今年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焦莹
通讯员 英宣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今年,英德提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相比2023年的4.8%,压力不可谓不小。然而,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压力有、挑战有,但信心和底气英德同样有。
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做强县域经济就是关键一环。
作为清远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去年,英德深化“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工作扭着项目干、要素围着项目转”,以最大诚意、最好服务、最优政策,喜迎四海宾朋,广纳八方客商,新引进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103.07亿元,推动广康生化成功上市,广晟(一期)、华电分布式能源站、国能清远电厂(一期)顺利竣工投产。英德已成为蕴藏无限机会的发展热土、兴业福地、希望之城。
今年第一季度,英德就开始“抢跑”。全市2024年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仪式与广德产业园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相继举行,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了多个项目,拼出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英德产业发展的发力点——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县(市)。英德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服装纺织等产业招商引资,今年力争引进项目4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70亿元以上。推动国能清远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促东顺精细化工年产3.2万吨新材料等20个项目落地动工、银坑矿区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93亿元以上。
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2个以上,助推水泥、钢铁、玻璃等传统产业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发挥佳纳、科恒、广晟新材等头部企业的牵引作用,催生和吸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梯次发展、支撑有力的百十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整体推进“九大建设任务”,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推动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关键词:百千万工程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英州大地,风景如画。
春分后,英德茶园连绵起伏,满目青翠,茶农们正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园里,采摘新年第一抹青绿。英德是中国红茶之乡,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7.7万亩,年产干茶约1.65万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达75亿元。
英德红茶作为英德的特色农业产业,在提升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英德红茶产业是英德推进强县促镇带村的主要抓手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英德将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在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上实现新跃升,力争成功创建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从县域经济来看,英德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不错的增长,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领跑清远各县市。此外,英德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扭住麻竹笋和英德红茶两大抓手,立足优势产业和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了“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英德1镇、13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西牛镇、英红镇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市区石门台饮用水工程(二期)、国道G358线英德市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创建和美乡村3710个,5个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285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基本达到10万元的目标。
英德提出,今年将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理念驱动“2+2+N”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力争麻竹笋率先突破百亿产值、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达90亿元。高标准打造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深加工园区和九龙镇豆制品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级标准化大型屠宰企业。
以“一镇一策”精准推进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和普通镇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东华、浛洸等具有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带动英东、英西连片发展。
持续深化“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统筹抓好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75%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关键词:绿色发展
扎实推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
三月草木新,植树正当时。
日前,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林长翟永鸣带领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前往西牛镇赤米村冷坑组开展义务植竹活动,结合麻竹笋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绿美英德”,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交出“英德答卷”。当天,英德共组织1.8万名干部职工群众,种下18万株麻竹苗。
英德森林覆盖率达68.84%,辖区内有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和广东英西省级地质公园等,生态优势明显。
近年来,英德聚焦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结合本地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和打造麻竹笋百亿农业产业契机,坚持以绿为底色,以竹为特色,以富为核心,以美为目标,全面推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以绿美生态赋能绿色经济。
2023年,英德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称号,洞天仙境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大樟坑连樟段小微湿地列入省首批示范点名录。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超83万亩、产值超13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绿美英德”已是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到“以绿色发展为支撑点,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英德不仅“以绿为景”,更要“以绿生金”。
英德如何将这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方面,英德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林分优化4.43万亩,新造林抚育1.26万亩,森林抚育5.25万亩。积极配合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统筹推进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坚持以竹为特色,因地制宜加强“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全域打造“四小园”“口袋公园”等一批小生态板块,持续推动城乡绿化提质升级。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建设,做大做强油茶、麻竹等经济林产业,推动林药、林菌、林果、林茶等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关键词:民生福祉
大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连日来,英德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捷报不断:2024年春节招聘系列活动落下帷幕,超6000名群众达成就业意向;2023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结果出炉,英德群众安全感在清远市排名第一;英德市妇幼保健院成为清远首家县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民生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英德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兜底线、惠民生、保安全,让群众美好生活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在社会民生事业方面,英德将目光落在了饮水、交通、教育与医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今年,英德将力争建成石门台水库,国道G358线英城至浛洸段改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80%以上,市职校迁建项目完成总进度80%以上,推动浛洸大桥建成通车。加快桥头镇中心小学等3所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1500个。持续推进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市中医院创“三甲”,推动英城街道、东华等4个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
在社会保障水平方面,稳定就业和养老服务成为重点内容。英德将积极落实“稳就业十六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加快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15个“长者饭堂”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在社会安全稳定方面,英德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打防并举全力遏制涉电诈、涉盗抢骗、涉黄赌等突出违法犯罪。建成九龙镇等3个乡镇消防救援站,加快市消防战勤保障中心建设,有效提升消防应急处突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城镇燃气、非煤矿山、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
英德市2024年
十件民生实事出炉
近日,在英德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经过市人大代表票决,英德市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正式出炉。
一、提高英德市区石门台饮水工程保障水平
在石门台河新建调节库容为2200万立方米的石门台水库,提高石门台饮用水工程供水量(2024年底前完成工程项目70%)。
二、提升英西片道路交通水平
实施国道G358线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3.34公里,采用一级公路建设标准,其中英城至浛洸段29.53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设计,浛洸至大湾段23.8公里按双向四车道设计(2024年底前完成英城至浛洸段主体工程80%)。
建设省道S348线英德市浛洸至九龙金丰段改建工程K0+000-K2+230段,其中浛洸大桥(K1+300-K1+905)桥长605米,桥梁宽度12米,设计桩基础48根,系梁20道,盖梁22道,空心板预制梁81片,T梁72片;桥梁两侧引道长1625米,宽12米。
三、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组织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台账摸排及人文关怀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不低于省定标准690元、322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金提高到1407元;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202元、270元。组织开展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台账摸排,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低温冰冻天气人文关怀。
四、全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
将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压缩,并转运至清远市天堂山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落实村到镇的生活垃圾转运及圩镇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提高镇容村貌环境卫生水平。
五、落实基础教育支持政策
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1500个以上,进一步扩大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学位紧缺现状(2024年秋季学期完成新增学位1500个)。
六、英德市智慧城市建设综合项目
完善省道S292线大蓝村路段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2024年3月底完工);完善英红镇消防站建设和东华镇消防站设施设备,新建城市智慧照明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程(2024年底前完成)。
七、奖家洲整村搬迀工程
涉及搬迁安置345户、1193人,旧村庄拆迁补偿(2024年6月底完成发放征拆补偿款6800万元),新安置点三通一平及350套房屋正负零以下基础建设(2024年底前完成工程项目80%)。
八、市区城北排涝站工程
排涝站的装机容量为1680千瓦,排涝流量18.3立方米/秒,设计运行水位26.6米,自排闸箱涵断面为DN3500钢筋混凝土管,主要建设进水渠、泵房(含拦污栅、检修闸、主厂房)、自排闸、出水涵、防洪闸、出口消能设施及其配套设备等(2024年底前完成DN3500出水涵地下部分工程)。
九、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抽检,提升食药安全保障水平
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全年完成食品抽检不少于3150批次、餐饮具抽检不少于1000批次。
完成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抽检30批次,强化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排查防控药品安全质量风险,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十、开展“治乱补短 全民反诈”专项行动
全面推进涉诈重点人员逼投劝返工作;全力压降发案,开展打击“两卡”违法犯罪、切断偷越国边境关联违法犯罪综合宣传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