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坚持把绿色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春日添绿正当时。三月中旬,放眼南海,挖坑植苗、铲土入坑、培实新土的植树场景处处热火朝天,一棵棵树苗、一株株花在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南海坚持把绿色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接续努力下,南海森林覆盖率达到10.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96%,“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绿色发展的“含金量”“附加值”同步提高。
站上新起点,南海已打出绿美生态建设“组合拳”,让绿色继续担当城乡的鲜明底色,“变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撰文:陈梦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
挥锹铲土、扶树填坑、提桶浇水……3月20日,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2024年公益植树活动在南海里水举行,企业、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在厂区、园区种下300多棵宫粉紫荆。
众人植树树成林。3月12日,第46个全国植树节,南海举行2024年推进绿美南海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区镇村三级联动,共组织200多场植树活动,携手种下超2万株树苗。
和煦的春风中,南海掀起全民植绿护绿、兴绿爱绿的新热潮,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柿子树、香樟等新植苗木焕发出勃勃生机,仅今年1月以来,全区已投入1580万元,开展植树活动931场,种植苗木6.8万株。
从南海到佛山,向绿而生、逐绿而行早有先声。近年来,佛山用多项制度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2017年、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海持续投入资金保障绿化建设,用行动破解工业城市的生态命题,至今全区林地面积7.68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25平方米,绿意从西樵山麓直达千灯湖畔。
系列行动更从“绿起来”向“美起来”升级。把时针拨到2023年7月,南海区召开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工作动员会,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深入推进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部署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等“八大行动”,丰富“绿”的内涵,做足“美”的文章。
对照愿景,到2027年,南海全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不少于1.3万亩,森林质量持续提高,森林结构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力争全区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不少于3.3万亩,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混交林比例达75%以上,森林资源实现长效保障。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仅2023年,南海以“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高水平谋划推进绿美南海生态建设,让“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移步有景”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100亩。
2024年立春,南海再进一步,奋进美化、全民化、长效化的乡村绿化2.0版本。南海区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乡村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号召,南海落实“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乡村,需要每一个人迅速行动、尽力发光。
各方迅速响应。仅在2024年1月,全区累计发动2.4万人次村居群众参与,新增植树超过3.2万棵,投入的资金超过一半是集体资金,约1/4是社会资金。
城乡处处可见“绿色美学”
绿色让南海生态变美,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了。
榕荫水岸,花香满巷,漫步在九江镇水南社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近年来,水南社区充分利用各经济社闲置地建造了14个公园、62个“四小园”,实现了“社社有公园”。社区里的“四小园”还以墙为布,通过墙面彩绘装扮各个角落,居民家园的颜值不断刷新,步步见美景。
“身边的环境变美了,大家看着都觉得舒心。”看着身边的变化,村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今年初,水南社区还入选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受益于“名企百园”项目,越来越多南海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与远方”。在南海桂和路,TIC时代全球创客产业中心旁新添了TIC艺术营地公园。佛山市时代创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建设,通过新建草坪、种植绿化草木、新设休闲设施、特色涂鸦以及引入特色商业、多元文化活动等,把旧厂房改造成一个集亲子娱乐、休闲、运动、艺术于一体的网红营地。
在南海,公园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全区仅去年就累计建成“四小园”5017个,15个城市公园建成完工,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建设60个“名企百园”。
以绿美建设为牵引,南海还将进一步带动城市品质再提升。去年11月,南海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南海高品质城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南海区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发布。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直言,南海要把建设绿美南海与提升城市品质融合起来、统筹推进,以绣花功夫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方案》,南海明确城市形态、生态空间、城乡交通、市政管理、文化亮色提升五大任务,制定实施18项行动计划。其中,生态空间提升行动特别注重“绿”。
按部署,南海区住建水利局牵头推进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开展江河两岸整治提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牵头推进江心岛生态修复、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复垦复绿。
践行绿色美学,环境保护治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下一步,南海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筑牢生态环境安全根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绿色经济点绿成“金”
城乡“含绿量”和颜值持续刷新,南海加快挖掘绿美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让绿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九江镇下西社区地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内,近年一手抓生态绿美建设提升风貌品质,一手抓美学文化赋能经济产业发展。以水为道,社区内18座闲置老旧蚕房被盘活起来,引入古董摩托车展览馆、特色餐饮等业态。
乡村绿野间,音乐节、国风园文旅圈、蚕房美食持续发力,越来越多青年到此放松游玩或返乡创业。下西社区乘势带动水产养殖、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有效带动了集体收入增加。
西樵镇儒溪村一直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在绿美建设的热潮下,儒溪村一边带动各方参加捐树、种树,让乡村面貌更添生态美,一边加快推动文商旅融合“变现”。
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将转化成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和绿美行动同步,儒溪村组建起文旅推广小组,面向全国招引民宿、水上游船、特色餐饮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争取促成合作。
绿美还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注脚。作为重要制造业基地,南海工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一直坚持着力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既提升城乡的“含绿量”“减碳量”,也提升绿色发展的“含金量”“附加值”,推动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氢能产业就是典型。2009年以来,南海靠着“敢饮头啖汤”的改革胆魄和拥抱长期主义的耐心决心发展氢能产业,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在此诞生。至今,全区已汇集超130家氢能企业及机构,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南海“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在今年区两会上,南海进一步提出要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新型千亿产业集群。
南海制造业绿色化升级,传统产业是主要战场。发展至今,南海全区已有19家绿色工厂获得工信部认定,涵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饮料等多个行业。园区方面,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和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均已成功认定为首批佛山市绿色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园区内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完成率均达100%。
南海还有更多值得期待。3月18日,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党校举行2024年开学典礼,顾耀辉作开班动员并授开学第一课,期间论及绿美南海生态建设:“要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建设‘无废城市’,推广应用无水工艺、清洁技术,打造一批‘无废工厂’‘无废园区’。”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南海积极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高点,还将进一步带动城乡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交融共生,撬动经济的规模之变、质量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