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选堂奖”东莞市第十五届青少年书法现场大赛决赛。 占有兵 摄
在商圈里欣赏美妙音乐、在新民排渠泛舟、在莲花湖看赛艇比赛……一场场活动呈现了文体活动与生态旅游碰撞出的精彩火花,这是长安镇构建县域文旅融合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不断的探索和生动实践。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一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通报,长安镇作为全省首批8个示范区之一,在此次创新发展复核过程中表现突出,获评为全省优秀。同时,长安镇在城市文化空间服务网络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做法获得高度评价,相关经验做法将在全省推广。
这也是长安镇落实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自2017年成功创建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长安镇聚焦顶层设计、阵地创新、文化供给、本土创作、人才队伍培育,积极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辖区内市民美好生活。
南方日报记者 何明强
聚焦创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第一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通报中,长安镇获评全省首批优秀,其中,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做法获得高度评价。
据介绍,长安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长安镇图书馆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县域文旅融合服务新模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可知、可感的文化民生福祉。
文化阵地的创新建设是长安镇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2019年至今,长安镇陆续新建了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展、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长安镇文化馆分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和“两中心融合试点工作”,打造星级旅游厕所服务网,形成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
其中,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获得2022年全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十佳案例,并入选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公共文化空间品牌提名案例。
同时,长安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建设新型文化阵地。打造并启用了公共文化教育新阵地长安书苑;积极构建“莲花山下”城市文化空间服务网络,形成了以长安镇图书馆为中心的“1+13”城市文化空间服务体系,并获得2022年东莞市公共文化创新案例;搭建“莲花山下+粤书吧”“莲花山下+文明实践”“莲花山下+文旅服务”创新融合服务空间,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共建共享的新样板。
目前,长安镇已建成布局完善的村镇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
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近年来长安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提炼“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的核心理念,研究出台了长安镇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1+7”系列方案,以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依托各类文化阵地,长安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近年来全力打造38个品牌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提质增效。
从广东省书法篆刻“南雅奖”等省级文化盛事落地,到东莞市青少年书法现场大赛、“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等市镇共建文化活动开展,长安镇的文化魅力日渐凸显。
聚焦创作??
推动文艺精品佳作迭出
2023年11月7日,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作品结束公示,长安镇作家协会副会长莫华杰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世界微尘里》榜上有名,摘得此项省级文学大奖。
莫华杰摘得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是长安镇推动本土文艺创新的缩影。2023年,长安镇本土文艺创作共计获得77项省级以上荣誉,其中原创舞蹈《东江纵队》、纪实文学作品《世界微尘里》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原创音乐作品《生活那些滋味》荣获2023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类金奖。
长安镇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本土创作,长安每年持续投入100万元用于扶持与奖励精品创作,不断修订完善文化扶持与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近三年共扶持奖励100多个优秀文化项目。
为提升本土文艺创作水平,长安镇统筹打造了长安莲溪青少年交响乐团、长安镇小莲花艺术团、长安粤剧团三大文艺品牌,成功获评为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排演基地、东莞(长安)文学创作基地等。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长安镇突破原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出文化社工机制,创新推出宣传文化特聘人才机制,积极引进有才干的艺术人才落户长安,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发特聘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活力。
同时,积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加各项文化志愿活动,不断强化文旅志愿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长安镇文旅志愿者注册人数超9000人。
当前,长安镇文体旅事业正在向主题化、普及化、系列化、专业化、精品化迈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近三年来,长安镇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通过引进省级品牌、推动市镇共建、打造镇级项目,持续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提质增效,擦亮“书香长安”文化名片,力求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极引进省级文化品牌,是长安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大举措。2021年12月,被誉为广东省最高书法奖的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在长安镇图书馆如期开幕,长安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书法艺术。
“南雅奖”是广东省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书法赛事,每三年举办一次展评,每一届均吸引了3000多名书法爱好者参加。这也是2003年以来该奖项展评连续第七届在长安镇举办。2006年,长安镇成功获得“南雅奖”的永久举办权。自此,该奖项在长安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展示长安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深入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平台。
未来,长安镇将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持续构建全民阅读新平台、塑造潮流文化新场景、打造写意文化新名片,规划建设南部片区中心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启用“莲花山下·莞”大型示范性新型文化空间,打造绿道长安“生态游”、工业研学“智造游”等文旅品牌。
共融赋新??
推动全域文旅融合
在长安镇莲花湖绿道,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不时可见白鹭翻飞,市民沿着绿道休闲散步、健身运动、亲近大自然已是常态。
“绿水青山,空气清新,不论天气如何都到这里晨练,感觉心会更加平静,特别舒服。”家住长安镇中心咸西社区的市民蔡先生表示,如今,到莲花湖绿道“打卡”已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长安镇围绕“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文化核心理念,加强各方资源的共融共创共享,积极构建高品质、全景式的文旅活动供给体系。
近年来,长安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道长安”规划建设,围绕“拨草现珠,串珠成链,多链成环,环环相扣,扣扣相通,通山达海”理念,串联起了长安优质的生态资源,规划建设150公里绿道,全力打造集健康运动、休闲娱乐、观景休憩、文化展示、生态宜居于一体的魅力品质之城。
良好的生态优势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条件, 2023年5月,长安镇举行了“绿道长安 与你同行”长安镇生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周,“泛舟新民排、垂钓茅洲河、漫步后九洞、流连碧荷园”四大别致场景刷爆朋友圈。同年12月10日,“绿道长安‘艇’进未来”2023年长安赛艇邀请赛在莲花山风景区水上活动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支高校赛艇队伍和12支社会赛艇队伍参加。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长安通过斑斓厚重的文化底色,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的长安镇图书馆,拥有全国唯一以国学大师饶宗颐命名的美术馆(展览厅)、影像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多个展厅。自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以来,长安镇发挥图书馆的区位优势,全力构建全域性的“图书馆+”旅游路线。
与此同时,长安镇还与省市级资源共享联动开展文化嘉年华、旅游推广等活动,吸引市内外游客前来参赛、看展及观光。主动对接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及粤书吧服务网的优势资源,定期开展多元化、品质化的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长安镇有文体旅品牌项目35个,2020年以来,全镇年均开展各项活动超过4000场次,参与群众达80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标准化、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据介绍,长安镇近年来持续探索文化与教育、体育融合,全力打造38个品牌特色文化活动项目,通过共建共创的形式成功组建莲溪青少年交响乐团、长安镇合唱团等,充分盘活镇村两级资源,开展亲子阅读、旅游沙龙、非遗推广、文化培训、艺术赏析等特色化、地域化的文化服务。据统计,近三年来,长安镇、村两级每年开展各类文体旅活动超过4000场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接下来,长安镇将努力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硬件服务方面下功夫,全方位推动全域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