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与上期持平。
虽然本月LPR“按兵不动”,但有市场分析认为,接下来LPR仍存在跟随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调降的可能性;年内降准、降息仍有政策空间。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LPR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本月LPR‘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LPR与上期持平,有几方面原因。
其一,是今年前两个月金融数据较为理想;其二,是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其三,则是本月MLF政策利率维持稳定,商业银行短期LPR利率调整阻力大于动力。
从今年1月、2月金融统计数据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势头与力度并未减弱,实体经济融资平稳增长、内需稳健修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2024年开年以来信贷投放力度不弱。”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月以来,各项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例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效推进,各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并纷纷跟进落实;降准落地、五年期以上LPR调降25基点,增强了银行可贷资金,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振投资意愿,并对稳定房地产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2月,5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25个基点至3.95%,创出最大降幅。“受LPR大幅下调以及后续重定价效应等因素影响,容易形成诸多低利率贷款,这会进一步加大银行息差收窄压力,影响银行经营稳健性。”温彬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69%,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窄2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温彬认为,伴随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预计商业银行息差下行趋势将延续,低利率、低息差将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调降LPR的空间也在大幅缩窄。”
此外,LPR报价的定价基础——MLF利率维持不变,使得市场此前已对LPR“按兵不动”有了预期。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387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50%不变。温彬认为,在稳汇率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迹象显现等考量下,3月MLF实现“平价缩量”续作,也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LPR年内降幅或有所收窄
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
尽管3月LPR“按兵不动”,但分析认为其在年内仍存在调降的可能性。此外,年内降准、降息或仍有政策空间。
周茂华认为,LPR存在下调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存款利率存在调降空间、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国内存款市场仍存在失衡,其中定期存款占比仍高;年初以来国债利率进一步明显走低,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水平,为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创造条件。此外,国内经济稳步修复,物价低水平,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体系运行稳健,国内准备金率处于国际中高水平,货币政策空间充足。”
对于LPR年内的降幅,周茂华认为“幅度有所收窄”。他表示,LPR调整需要反映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一方面,此前存款利率调降,目前货币政策空间充足,银行金融机构LPR改革潜力释放,有助于银行平衡净息差压力与让利实体经济;但另一方面,国内偏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推动宽信用,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暖,银行存贷市场供需关系也在逐步变化,将制约LPR利率下行。
无独有偶,温彬认为,若降准再度落地、政策利率调降,则会带动市场利率、LPR报价进一步下调。但在“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要求下,后续LPR调降的空间也大幅收窄。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在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大幅度下降之后,年内LPR仍然还有下降的空间,预计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将有10到15个基点的降幅,具体降幅取决于银行资金成本变化情况和宏观经济恢复进程。”
此外,市场对于年内降准、降息的预期不减。首先,近期金融主管部门的表态已经释放了较为明确信号。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他还表示“在价格上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董希淼表示,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约7%,还有继续下降的必要,降准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未来可能选项。温彬则认为,为维持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可期。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黎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