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办成事”服务模式作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获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新模式和地上地表地下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相关做法,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全国推广;深入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岭模式”改革,获《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全国率先建立企业碳标识管理服务体系,坪地六联小学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小学,相关改革经验获《朝闻天下》报道……
深圳市龙岗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赓续并弘扬特区精神,开拓奋进、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全区全面深化改革,接续推出一批引领性、集成性、标志性重大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撰文:陶清清
策划:凤飞伟
顶层设计
“统筹+机制”不断加大改革推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龙岗区加强改革统筹谋划力度,强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完善改革总结推广机制,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聚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龙岗出台2023年改革工作要点,其中2个项目列入市2023年改革工作要点。组织经济、民主法治等6个专项小组分领域推动改革工作。龙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牵头“深化‘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改革”和“推动营商环境改革”项目,分管区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起改革主体责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本领域改革。修订“微改革、微创新”项目管理制度,筛选民生领域等80项改革建立“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库。
为扎实推进改革,龙岗优化区委深改委会议定期听取改革工作汇报、绩效评估、区领导评价改革项目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紧盯各重点改革项目任务目标强化跟踪督办,督促各部门压紧压实改革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力推进、高质量完成。编制改革项目清单,实施项目化管理,逐项明确改革目标、改革举措、预期成效、完成时限、具体责任人等,全面推动落实工作。
与此同时,龙岗做好改革总结推广工作,组织各单位及时总结创新做法,深入挖掘改革方面取得的亮点成效。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改革,“一杯咖啡办成事”服务模式作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获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新模式和地上地表地下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相关做法,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全国推广。开展“深化改革看龙岗”系列宣传活动,累计刊发32期专题报道。积极与中央、省、市等各级媒体沟通交流,通过央媒报道、转载85次,通过省、市级媒体宣传167次,其中深入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岭模式”改革,获《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高位推进
“产业+低碳”确保改革部署开花结果
2023年,龙岗区坚持高位推动改革,各部门坚定改革方向、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聚焦产业、低碳等重点工作,体系化机制化确保上级部署改革任务扎实落地,全区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
首先是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
龙岗持续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备受关注。宝龙科技城G02203—0022号10万平方米的宗地试点地块,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出让的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该项目为全市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和首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专业园区项目,通过“总成本+微利”的方式,面向优质成长型企业、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分割销售,实现优质产业空间与优质成长型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目前已完成企业遴选和签约仪式,申报企业累计194家,130家达到入库门槛要求,预计入园企业产值将达100亿元。央视《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和《经济日报》对改革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由于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探索尝试成效显著,龙岗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龙岗还探索全国首宗物流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案例,成功出让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用地,按照“划分产权、分层出让”的方式,改变单一宗地整体出让的传统模式,采取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出让相结合,分别将地块的地面层与盖上部分出让给不同用地主体单位,实现单一宗地分层开发、多主体协同的混合利用,成为全国首例在传统铁路货站上盖智慧物流园,深圳首例分层设权的铁路货场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将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和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
其次,龙岗不折不扣完成市级重点改革任务。
作为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地,龙岗积极构建低碳发展新机制。去年以来,该区推动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储能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高水平举办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龙岗区首届氢能峰会,建成全球最大公共建筑类单体充气膜建筑;全国率先建立企业碳标识管理服务体系;坪地六联小学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小学。相关改革经验获央视《朝闻天下》报道。
龙岗还结合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的实际情况,探索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该区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将司法行政、审判资源导入商会,搭建“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街道和12个行业商协会”为架构的商会调解工作平台,构建覆盖全域的商会调解组织网络,帮助企业解决纠纷,全年成功化解涉企纠纷212宗、涉及金额6635万元。
重点攻坚
“创新+示范”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跑”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进入攻坚期,2023年,龙岗区坚持稳中求进,聚焦重点难点,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
突破一是综合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2023年一开年,龙岗就把招商稳商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全力吹响高质量发展攻坚号角。
一方面深化“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培育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建立“1+8+11”区级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指挥部体系,组建“区领导+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招商专员”的四级招商小组,建立企业分级服务机制和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线下对接服务平台,稳步推进“苗圃计划”“火种计划”等培育计划,研究制定“深龙英才计划”“鹏城优才卡(龙岗)”等人才政策。新增投资额超亿元项目284个、增长517%;引育7家上市企业,增量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二。
另一方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推进空间整备、“工业上楼”。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全新产业政策体系,编印《龙岗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打通了产业政策信息壁垒。率先实现涉企政策补贴一站办理,“龙岗区国高企业认定扶持”惠及辖区国高企业共1224家,拨付资金共计9385万元。全市首推个转企“到店办”“自动履行助力信用修复”服务,深入开展拟上市企业合规建设,进一步强化关区联动,建设全市首个跨境电商独立站平台。
突破二是经济领域改革持续发力。
龙岗主要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培育引导新的经济形态健康发展改革、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改革三方面重点推进。
去年,龙岗首次对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梳理,以“总部经济+智慧城市+低碳生态”模式搭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印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和三年行动方案,针对服务业七大定位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为培育引导新的经济形态健康发展,龙岗做好商圈规划顶层设计,全力打造龙岗大运商圈,成为深圳东部唯一入围,并于近期重点建设的全国级商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依托华为(龙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深圳工业软件园、省工业软件攻关基地集聚产业生态资源。成功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并获《新闻联播》报道。
突破三是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龙岗创新民生实事全过程监督机制改革,印发开展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清单和监督工作方案,对10件民生实事项目逐一分解、明确监督责任。实现项目“件件有监督”、代表“人人有任务”,促进民生实事项目“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革,出台《龙岗区关于优化提升“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完善工作模式、发挥法治职能、提升专业能力、优化工作保障方面推动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创新开展专项预调解活动,建立全时段、零距离、治未病纠纷调处机制。针对花园小区、产业园区、校园等推出法律服务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突破四是社会领域改革亮点纷呈。
龙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承接10个市教育评价试点,数量全市第一,龙岗区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城小学被评为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示范校;完成68所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被评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第二批)。
健全诉源治理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市制定无讼社区创建标准和考核要求,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源头治理等长效机制,实现“无讼社区”创建全覆盖。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构建“CIM+土地批后监管”应用,推动已供用地高效使用,提升对土地利用的监管水平,获评2023年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
探索数字家庭建设路径和服务模式改革,依托龙头企业完善数字家庭平台建设,打造协同开放的鸿蒙智联系统,成为深圳唯一纳入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城区。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城市管家企业管理指导意见,构建“党建+服务+运营”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区行业部门+街道属地”协同治理格局,整合执法、城管、市政、社区、城市管家等各方资源力量,科学划分街区微单元,健全“巡查、反馈、处置、总结”的扁平化工作流程,实现97%的问题不出街区,并在全市推广。
深化群团改革。深化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民主协商机制建设,累计组织66场次活动、吸引5000余名职工参与,获《工人日报》《南方日报》等报道,被新华社制作成政论片《中国的民主》进行宣传。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立“两新”团组织1444个,获《中国青年报》等报道。构建新兴领域妇女群体服务新模式,推选新兴领域国家和省、市、区“三八红旗手(集体)”27个、“巾帼文明岗”61个,获《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报》等报道。
突破五是生态与空间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龙岗优化土地整备工作机制改革,建立“总指挥部+11个街道现场指挥部”体系,出台高效推进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促进大面积产业整备项目攻坚提速,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拿地不到1个月即开工,获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仅5个月时间提前超额完成全年225公顷总任务,土地整备总量和产业空间专项完成量位居全市第一,获市领导批示,并在全市推广。
突破六是党建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龙岗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岭模式”改革,细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1+5”方案,健全四级党组织联动工作体系,确定38项重点任务。2021年以来,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民众参与度大幅提高,刑事治安总警情、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年均下降21.2%、21.49%、30%。龙岭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探索工程建设领域廉洁治理新机制改革,在工程立项、招投标、监管、履约评价等关键环节嵌入21项管权限权措施,打造“全流程管控”体系,有效防止权力滥用;聚焦领导班子议事等重要节点建立“节点式监管”机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构建“精准化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关键岗位人员监管,上线“街道重点事项监督系统”“智慧工务系统”廉政监督平台等数字化监管平台,一体推进廉政建设。
惠及民生
“微改革+微创新”
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改革的根本逻辑。
一直以来,龙岗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实施“微改革、微创新”项目,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湖街道创新华南城商圈治理模式,实现99%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园区内化解,经验做法获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市委政法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布吉街道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居住小区治理现代化工作机制,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向住宅小区延伸。
吉华街道探索社区数字化调解机制,实现民生诉求上报30分钟内必有回应,纠纷化解成功率96.7%,到街道以上层面维权的纠纷案事件同比下降68.2%。
坂田街道推动坂田“执法大讲堂”深入群众,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住建厅宣传案例在全省推广;第五园社区“民心接待”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获《中国改革报》等媒体报道。
南湾街道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构建“5分钟入社区公园,10分钟达城市公园,20分钟游自然郊野公园”绿色生活圈,入选住建部《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案例摘编》,并在全国推广。
横岗街道采用“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方式,以职工问题或需求为导向,构建工会“大服务”工作体系,职工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职工服务示范点”。
园山街道为眼镜企业提供“通用化+定制化”空间解决方案,并积极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辖区眼镜行业实现降成本、提效益目标,全力推动眼镜产业集聚发展。
龙岗街道建立社会组织“美丽街区发展促进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加快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街区治理新格局。
龙城街道积极探索民生与文明创建发展新路径,有效增强了辖区“内在”文明品质,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尚景社区获“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宝龙街道通过构建多元化调解队伍等方式,大幅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91宗,金额3114万元;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176件,仲裁前置调解率达91%。
坪地街道深入推进“低碳+客家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党建引领、三生融合、低碳示范”总体思路,在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深化劳动人事争议“调援裁诉”一体化改革,建成全市首家区级“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调解率同比提升8.18%、仲裁案件量增幅下降20.19%,改革经验获广东省人社厅领导现场调研肯定。
市市场监管局龙岗监管局深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企业信用三维画像,支撑多部门在预付式经营治理等专项领域开展协同共治,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多次调研肯定。
面向未来,龙岗将持续发挥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胜势,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打造创新龙岗,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