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维度奋力推进侨乡文化自信自强
日期:03-17
■陈 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科学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奋力推动江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三交之处”的高度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在地理位置上是“交汇处”,在文化上是“交融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是“交锋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尤其迫切和重要。
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关键。“三交之处”各种社会思潮斗争激烈,尤其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近年来,江门市创新制定了《江门市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指引》等一批工作指引材料,让意识形态工作变得可操作、可量化;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党内法规制度,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最基本、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一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重中之重就是守好互联网这个前沿阵地、主阵地,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懂网、管网、用网的本领和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歪理邪说;加强重大舆情风险研判评估,落实年度预判、季度研判、日常分析、临时会商等制度,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从“深入人心”的广度广泛传播践行思想传播工程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广泛传播践行思想传播工程,通过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在互联网时代,更要注重分众化、潮流范、情感味的宣传宣讲才能吸引流量,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基层一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新形式、新语态、新包装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江门市创新融合“碉楼下的党课”“榕树下的讲堂”“音乐党课”“演说党课”“漫画党课”“影视党课”“七彩流动课堂”在内的“艺术党课”,面向不同群体、融合不同场景、赋予潮流化包装,让思政工作可听、可感、可入心,变得更潮更有趣。《江门:打造高体验感“艺术党课”推动思政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江门:以“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为抓手有效提升学校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获评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七彩“流动课堂”品牌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碉楼下的党课”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从“建设为民”的温度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江门作为中国知名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呈现全社会文明程度、展示中华文明形象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作用。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品格。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以“建设为民”的温度,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质效,努力展现侨乡新风新貌。在实践中,坚持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落实推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抓手,落实创建惠民、城市长效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工作,持续运用“六种思维工作法”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助力“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用心用情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围绕“纵向深耕+横向拓展”,构建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培育“学习进行时”微课堂等众多文明实践品牌,探索“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江门路径”。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持续提高侨乡精神文明建设品质内涵,推动全社会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从“推进双创”的厚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侨文化是江门最为重要的文化DNA,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色是地方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近年来,江门市以“主题红心、潮流包装”“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为工作理念,大力激发社会各界创新活力,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拓展戏剧、美术、舞蹈、中医、美食等民俗传统文化领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打造更有传播度、辨识度、美誉度的侨乡文艺精品,从推进文化“双创”的厚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门制定印发《关于推动江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意见》,深入挖掘江门华侨文化优秀传统和精髓内涵,取得明显成效。如,运用好“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两张世界遗产名片,深度挖掘创排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引起海内外华人华侨强烈反响。以独特视角挖掘“侨批中的党史”并结集出版,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重磅播出;同时,建设侨批主题文化长廊赋能城市景观,推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因近年来18部“叫好叫座”的优秀侨乡剧目轮番上演,被业界专家赞誉为“江门戏剧现象”。从高产到精品,侨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双创”,创作推出更多带有侨乡风味、岭南风格、中国风骨的文艺精品。
从“提质增效”的深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侨乡江门有53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交往频繁,“海内外两个江门”的地缘优势造就了天然相融、人脉相承、情感相通的国际舆论场。
近年来,江门以侨乡之力探索国际传播之路,深入实施《中国侨都形象传播工程实施方案》,以“侨”为“桥”建设辐射全球的对外传播格局,擦亮“国际传播示范地”城市名片,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创新深化实施“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入选“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并跻身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案例。与此同时,江门充分借助传统节日、港澳明星、网络热点,以点带面,以“爆款”产品引发传播热潮。先后策划“江门来上分”“直播大湾区·江门篇”“端午龙舟直播”“中秋央视直播”等专题海外传播活动,市民参与程度高、传播效果好。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江门将以更昂扬的侨乡自信和崭新的话语表达,以城市为主体,站在国际传播第一线,从“提质增效”的深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让世界通过江门看到欣欣向荣的中国。
作者系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