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如约而至,每年都来北寮村越冬。陈杰 摄
阳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任浩沿 摄
阳西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许王荣 摄
红树林可提升海岸生态防护能力、有助于防灾减灾。任浩沿 摄
阳春三月的一抹新绿,为阳西大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3月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阳西县开展以“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宜居美丽阳西”为主题的2024年全县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义务植树高潮。
作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阳西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提升。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51.64%,拥有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森林公园。
今年以来,县镇村三级共植树约6万株。各镇村发动党员干部、社会群众、乡贤等投身于镇村绿化工作当中,共发动参与8485人次,已筹措社会投入资金约169万元,认种认养苗木约9300株。
秉承着殷实的绿色“家底”,阳西正在加快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让生态综合效益惠民利民。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本期统筹:杨世华 梁远红 赫鹏翀
为城乡添绿
掀义务植树热潮
据了解,2024年全县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旨在发挥各级林长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乡贤、群众等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3月12日上午,在县城大垌山森林公园以及各镇村的植树现场,大家挥锹铲土、扶树填坑、培土夯苗、提水灌溉,合力栽下一批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火焰木、香樟树等苗木,通过实际行动,示范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共建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西。
与此同时,全县各镇、各单位还组织开展了“乡村绿化党员先行”“绿美阳西人大代表在行动”“丹江同心·绿美阳西”“绿美阳西巾帼行动”“绿美阳西青少年在行动”“绿美阳西千企同种树”“军民共植拥军林,赓续军民鱼水情”等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驻村干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训部队官兵、企业家代表、乡贤代表、志愿者、青少年等也纷纷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到义务植树行动中。
在植树节当天,阳西县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45场,发动参与义务植树人员约4600人,栽植树苗约1.3万株。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阳西持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养绿。在发动群众进行义务植树的同时,阳西推出“数字+认种认养”模式,进一步拓宽义务植树渠道,也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近年来,阳西坚持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在阳西气象公园、大垌山森林公园、沙扒北额岭等义务植树基地以及各镇区公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23年,全县参与义务植树总人数达11万人次,种植凤凰木、白玉兰、大叶紫薇、木棉等适宜阳西水土的乔木树种51万余株,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连年达到90%以上。
阳西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绿美阳西生态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并踊跃捐资支持植树造林。全县打造“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1处,建设冠军林、巾帼林、青年林、政协林、人大林等不同主题的纪念林,带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绿美阳西生态建设,推动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深化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县不断提升“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品质,让阳西大地绿起来、美起来,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级林长齐上阵
林有人护、树有人管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阳西县全面落实林长制,网格化建立三级林长制,通过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确保“每片林有人护、每棵树有人管”。
2023年,全县三级林长共巡林1.2万次,各级林长带头全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在2024年全县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期间,阳西同步举行了县、镇、村三级林长植树活动。
阳西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确保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顺利开展,阳西多次召开全县林长会议、部门工作协调会和考核督查等会议,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各项任务和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工作,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以林长制为“引擎”,阳西全面对标对表抓落实,坚持“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工作要求,全面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强化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分级分片负责本辖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阳西明确各级林长分区、分片负责,加强护林员管护队伍建设,全面构建“一长两员”的网格化护林队伍和监管机制,并探索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森林资源全覆盖、全天候动态监测水平和“林长制”预警预测、智能查询、精准统计、考核调度等智能化水平。
阳西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县级林长抓推进、镇和村级林长抓落实、林区群众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强化督导考核方面,阳西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切实做到以督促行、以考问效。充分发挥媒体媒介的宣传引导作用,阳西动员各行各业积极支持林长制,在全县上下营造共同参与支持林长制的浓厚氛围。
实施“六大行动”
提升群众生态福祉
在家打开窗户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绿植,呼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走出家门即可与绿树青草亲密接触……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阳西为广大群众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2021年10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阳西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予以备案,这标志着该县正式开启了创建工作。近年来,阳西深入实施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在全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努力让绿色成为阳西的生态底色。
据了解,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包括: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阳西打造东湖森林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推进大垌山森林公园、南湖公园升级建设,加强生态治理修复,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开展“五边四旁”植树活动,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爱林护林,推动县城年植树万棵以上、各圩镇年植树千棵以上、各村年植树百棵以上。
2023年,阳西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万亩以上、森林抚育提升2万亩以上。阳西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乡贤、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推动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阳西积极利用城市边角地、插花地、街头绿地以及其他闲置地,建成一批绿美景观和群众休闲健身功能兼具的社区体育公园和口袋公园。
2023年,全县完成了2个森林乡村(塘口镇周南村、程村镇元岗村)、1个绿美古树乡村(上洋镇双鱼城村)、1个绿美红色乡村(沙扒镇渡头村)建设任务,进一步规划提升了程村镇站背村古树公园建设。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阳西紧紧抓住省委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做好“增绿”“护绿”文章。通过持续深入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提升林木树种丰富度,做好苗木的日常管护,巩固植树绿化成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祉。
为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品质,突出亮点,阳西将加快推进绿道建设,做好主要道路绿化美化、管护工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营造亮点,特别是促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成果与全域旅游康养深度融合,推进全域品质升级。
发挥生态优势
红树林孕育“蚝产业”
在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的同时,阳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做优特色、打响品牌、延长产业链。
程村镇是“中国蚝乡”,出产的程村蚝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高空俯瞰,红树林犹如镶嵌在程村湾的一块翡翠,置身其中恍若踏进绝美绿幕之中。凭借独特的红树林景观、丰富的水域空间、优异的生物多样性,加之天然的海洋生态资源,阳西的程村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的“引擎”。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程村镇海域拥有红树林总面积近1.5万亩,其中连片红树林面积近7000亩,是粤西地区除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国内仅存的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
“我们世世代代都感恩这片红树林,正是这片红树林孕育了红光村的养蚝产业,孕育了‘程村蚝’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我们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望着连绵不断的红树林,程村镇红光蚝协会会长谢汝细说。
红树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卫士”,可提升海岸生态防护能力、防灾减灾;遏制滨海湿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恢复湿地原有生态功能;净化水质,促进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为鸟类、海洋底栖生物等提供更多栖息地,有效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正是得益于这片红树林的“守卫”,程村蚝产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程村镇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在红光村就有80%以上村民从事养蚝业,红树林功不可没。红树林不仅具有消浪弱流的减灾功能,还能提供程村蚝繁殖必需的微生物环境,落叶分解之后还可以转化为天然饲料。
“绿美”一线
北寮村:
吸引鸟中“大熊猫”越冬
打响绿色旅游品牌
每逢冬去春来之际,溪头镇北寮村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众多观鸟爱好者从天南地北赶到这里,只为能近距离欣赏鸟中“大熊猫”——勺嘴鹬。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仅存600多只,因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令人欣喜的是,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在溪头镇北寮村都能看到勺嘴鹬的身影。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越冬的勺嘴鹬数量逐年递增。
“我特意从广州赶来,除了勺嘴鹬之外,希望还能拍到更多种类的候鸟。”一名摄影爱好者表示,北寮村候鸟种类的多样性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他印象深刻。
北寮村三面环海,上游是红树林,下游是沙质滩涂,十分适合鸟类生存和栖息。该村600多亩红树林湿地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都有鸟群景观,尤其是每年的迁徙季节,大批候鸟在此翩跹起舞,蔚为壮观。
“鸟群的集聚给我们村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动了村民增收。”北寮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圣威介绍说,前来拍鸟、观鸟的人增多,带旺了村内的民宿、餐饮等产业。旺季时客房数量供不应求,村里的虾酱、虾皮等土特产也颇受欢迎。
为了让候鸟有一个好的环境越冬,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足了功夫。北寮村设置宣传牌、宣传标语,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作为村级林长,谢圣威除了自己每天开展巡查之外,村里还组建了村民护林队伍开展巡查监管工作,充分发动群众保护红树林资源,杜绝非法捕鸟行为。
近年来,北寮村红树林湿地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观鸟胜地,还入选了全省“百鸟争鸣”旅游线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农业”乡村旅游新路子,实现了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的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