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清波流远 先贤齐聚

日期:03-15
字号:
版面:清远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阳山韩愈文化公园韩愈雕像。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刘禹锡雕像。

    清远历史悠久,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在历史长河中,融汇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清远,塑造出当地独有的人文风貌。

    此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不少名人雅士到访。南朝谋略家卢度、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唐朝诗人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宋朝大文豪苏轼、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等,均在清远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韩愈

    “百代文宗”开化阳山文明

    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清远阳山。当时的阳山,系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韩愈任职阳山县令虽只一年多,但他勤政为民,教民以诗书礼仪,易愚昧而文明,改狩猎而农耕,阳山由此风化渐开,人文蔚起。

    韩愈入阳山不久,就从最初的郁郁寡欢中解脱出来,整理好心情,过问阳山政事。他在阳山作的《县斋读书》一诗中开头便道:“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哀醒俗耳,清泉洁尘襟……”好山好水使他抛开了被贬的失意,恢复了本来的豁达胸襟。

    被贬阳山是韩愈政治生涯中难忘的一次经历,这些经历曲折难忘,也进一步促进了韩愈“雄奇险怪、富于哲理”诗歌风格的形成。令阳期间,韩愈先后写了《送区册序》等6篇散文,还写了《县斋有怀》等20多首诗。

    刘禹锡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被赞誉“有宰相之才”的唐代“诗豪”刘禹锡,曾两度被贬连州刺史。在连州任职4年半期间,刘禹锡践行“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之道,重教兴学,给连州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到连州上任之后,该地的山林景致之秀美、连州地下溶洞钟乳石等景观,都深深吸引了刘禹锡。“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这是刘禹锡对风景如画的连州所作的评价。

    在连州,刘禹锡深入民众,勤廉守政,为发展连州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他兴学重教开化连州,登台讲学,栽培人才,带动连州文化进入兴盛时期。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元和十二年间,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

    苏轼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宋朝大文豪苏轼中年后连遭挫折,多次被贬南下,后其两次途经清远,在清远停留稍作休息。其间,他不仅到金芝岩凭吊卢度,还到峡山寺拜访僧人,留下不少游踪墨迹和诗篇。

    在清远,苏东坡听说卢度曾在金芝岩隐居,便一路寻踪而至,他凭吊了卢度坐化的“卢公卧石”,又走访了卢度曾喂养鱼的“龙秋湖”等遗迹,深感隐士卢度的修养,于是欣然地在岩口题刻“金芝岩”三个大字。

    另据记载,苏东坡南谪惠州,舟经北江,游览流连于飞来峡多天,对峡内高峰对峙、湾回水曲和归猿洞传说十分赞赏,写下了著名的《峡山寺》诗,“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名句即来自于此诗。此外,苏东坡曾到峡石上赏景钓鱼,并赋峡山钓矶诗。

    米芾

    为英石扬名天下

    奠定基础

    米芾是北宋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鉴赏家。宋熙宁四年(1071年),20岁的米芾授浛光县尉,居职二年。据史料记载,米芾拜石为兄、爱石成癖,有“米癲”“石痴”之誉。在英德为官期间,有四篇诗文、三件墨迹石刻传世。他还曾到阳山贤令山和清远飞来峡等地游玩,留下题刻。

    在浛光县尉任上,米芾“职事修举,教化兴行”。离任后,当地官民为了纪念他,修建祠庙,塑像供奉。县志记载,祭祀米芾的祠庙共有三处。英德一直流传着“米芾拜石”的典故,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即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为英石扬名天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