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开展“微心愿”活动,为有需要的孩子送去学习文具、图书报刊。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近日,龙门县“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书记项目现场评审会在县工人文化宫举行。经过前期单位互评、专家评审、复审,10个项目在现场评审阶段角逐见真章。最终,由龙门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三微行动”获得一等奖。
近年来,龙门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实施“解民困·暖民心”微心愿活动、“以学促行·情暖万家”微实事活动、“传递党音·凝聚民心”微宣讲活动,推动各项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更加高效,让更多群众受益,真正实现以“三微行动”推动龙门基层社会大治理、高质量发展大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收集民需民盼
“为精确抵达、最大覆盖受益对象,在收集掌握民忧民盼、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三微行动’注重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向发力,确保信息征集全覆盖、无遗漏。”据龙门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收集“微心愿”为例,当地通过依托“龙门微心愿”小程序,以线上填报为主、线下走访征集为辅,由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社工义工、志愿者等立足客观实际,协助困难党员群众填写提交“微心愿”,县文明办统筹做好审核把关,确保取得“小小微心愿,传递大温暖”的社会效应。
领办“微实事”则是通过用好党建网格,并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各级领导干部等群体作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掌握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急难问题等。在全面收集困难党员群众反映的信息后,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四下基层”开展调研工作以及利用“党旗领航、部门下沉”“政治生日”等主动领办“微实事”。
此前,在龙城街道城东社区有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裸露地块,斜坡上杂草丛生,堆放着不少建筑垃圾。社区定期组织工作组成员清理,但效果不大,周边群众也向社区反映并提出绿化亮化的建议。城东社区为彻底解决该问题,积极收集周边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主动将亮化建议发在社区结对共建群。龙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社区表示了“接单”意向,最后经双方部门协商,决定采取部门联动方式共同完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安排专人现场勘察,制定亮化方案,通过机械化清理原建筑垃圾、填土修整、铺设草皮绿化等系列措施进行全面整治。整治后的斜坡焕然一新,西林河道也以更美观、更靓丽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获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点赞。
在组织开展“微宣讲”方面,龙门实施“金牌基层宣讲员”“优秀百姓宣讲员”全链条式选培管用工作,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行一村一策、一企一策、精准发力,动员县委宣讲团、各级党员干部、基层宣讲员结合分管工作、分管部门、所在行业领域,以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微宣讲”活动,真正讲出“百姓味道”“龙门味道”“时代味道”。
同时,组织创作一批沉浸式、接地气的宣讲微视频在“龙门发布”等微信公众号、“爱龙门”APP等线上平台发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基层群众,真正扎根龙门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聚焦急难愁盼重点解决三类帮扶
一支笔、一床棉被、一个轮椅……这些小小的心愿,在有些力所能及的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却是有些人的迫切需求;踏实做好安装路灯、路面修整等每一件“身边小事”,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才会进一步增强;及时开展党的最新政策宣讲,才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实惠。在实施“三微行动”中,龙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针对征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类的问题,视情况转化处理途径,分门别类给予解决。
对群众反映的物资物品、心理调适、法律援助等方面需求,相关部门按照“微心愿”的办法处理,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等点亮心愿。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项目类、发展愿景类、问题建议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按照“微实事”的办法处理,转相关镇村或县直职能部门研究领办、县级有关部门联合(或协助)办理等原则及时处理。对基层党组织或党员群众反映的“微宣讲”诉求由县委宣传部宣教理论室统筹组织开展,定期总结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不足。
具体到帮扶内容,“三微行动”也有详细区分。物资类的帮扶是根据实际情况,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粮米油品、生活用品、学习文具、图书报刊、运动器材等,按照“立足实际、力所能及”的原则,为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服务类的帮扶包括提供心理调适、亲情陪伴、探视慰问等志愿服务,也包括法律援助、矛盾调解以及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学业课程辅导、农业科技等内容。对此,县委宣讲团、各级党员干部、基层宣讲员、相关专业人士或志愿服务团队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要求,为有需要的党员群众提供帮助。民生类的帮扶则重点包括交通出行、教育助学、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帮扶解困、安居就业等民生实事,通过建立民生实事速办机制,加强实地调研,加快办理速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此外,通过建立互融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龙门确保“三微行动”有效对接,群众的困难诉求得到高效处理、及时反馈,实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
●搭起党群“连心桥”助力基层治理
龙门通过创新开展“三微行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政策,为困难党员群众办好一批微实事微好事,凝聚了党心民心,架起了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据统计,龙门“微心愿”活动启动以来,线上已点亮3857个,线下已点亮1800余个,为困难群众送去关怀与温暖。从2021年开始,龙门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群众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1675件,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过去一年里,龙门又依托“党旗领航、部门下沉”、志愿服务、“四下基层”、“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完成实事1200多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小事、急事、难事,让群众幸福生活底色更足。全县20余支宣讲队开展理论、政策、业务宣讲200余场次,以“大喇叭”、电视网络等开展各类宣讲1500余场次,在“爱龙门”视频号上推出各类优秀宣讲微视频,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在此期间,龙门县委宣讲团获得“2023年惠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1名基层宣讲员获得“2023年惠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龙门县永汉中学文艺类作品获得“追光逐梦”——惠州市微宣讲大赛优秀奖,龙田一小、龙华学校分别获得市思政课大赛小学组一、三等奖,龙门中学初中部获得市思政课大赛中学组三等奖。
基层治理持续有效,才能助力社会和谐稳定,“三微行动”恰恰契合了服务群众无小事、基层治理精细化的要求。正是这些“微心愿”的点亮,“微实事”的完善,“微宣讲”的开展,实现了从群众需求出发,改善群众体验,提升群众满意度。接下来,龙门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绿美龙门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党建引领好基层治理,不断夯实“三微行动”工作机制,扩大延伸服务触角,探索创新龙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以小切口、小投入撬动大治理、大变化,用绣花功夫走出一条具有龙门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