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奋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日期:03-15
字号:
版面:惠州观察·重点·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截至去年底,惠州长者饭堂(助餐点)数量增至110个。图为博罗县观华社区长者饭堂。王昌辉 摄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14元;全市首个慈善超市示范点——博罗县慈善超市正式开业;长者饭堂(助餐点)数量从37个增加到110个……过去一年,惠州市民政局聚焦兜底保障、“一老一小”、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民生问题,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日前,2024年惠州市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回顾总结去年民政工作成绩,并谋划部署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今年,全市民政系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兜牢兜实兜好底线民生,不断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助力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贡献民政力量。

    撰文:于蕾 惠民宣

    兜牢底线民生

    “双百工程”实现两个100%全覆盖

    今年1月1日起,《惠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实施,进一步明确救助标准并细化救助对象,切实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2月1日起,《惠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管理、救助等工作……

    随着一系列社会救助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城市“夹心层”和特殊困难群体从政策上得到更好的救助,惠州市社会救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惠州市民政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搭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并充分发挥“双百社工”兜底民生服务作用,完善“救助+服务”工作机制,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目前,惠州建成“双百工程”镇(街)社工站75个、村(居)社工点362个,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惠州市民政局还联合中山大学智库团队,率先在全省推出《惠州市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指南》,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据统计,全市针对11类人群共入户探访约60万人次,累计服务群众约195.18万人次。

    根据安排,今年,惠州市民政局将深化综合社会救助改革,发挥好社会救助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双百社工”作用,加快构建综合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同时,全力办好2024年惠州市十件民生实事涉民政事项,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兜牢底线民生,并深化长者饭堂(助餐点)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就餐服务。

    聚焦养老服务

    长者饭堂(助餐点)增至110个

    “来这里吃我自己在家就不用做饭了,而且这儿的饭菜软烂,很适合我这样牙口不好的人。”家住惠城区的梁伯说,自从老伴儿去孩子家帮忙带孙子,便经常到九如轩茶餐厅吃饭。“两荤两素一汤一饭15元,一荤一素一汤一饭10元,60岁以上户籍长者每天政府还补贴5元餐费。”

    在惠城区桥西街道南门路,九如轩茶餐厅远近皆知。这里是依托惠州市民政局长者服务之家示范项目——惠民九如康养中心打造的长者饭堂,在满足院内老人就餐需求的同时,也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

    去年,惠州市民政局指导各县(区)充分利用民政服务设施资源,依托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长者服务站、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福彩站点等场所,加快推动长者饭堂(助餐点)建设。一年来,全市长者饭堂(助餐点)从37个增加到110个,增长197.3%。在省委主题教育办、省民政厅召开的在主题教育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工作推进会上,惠州市民政局作为全省9个单位之一进行经验交流。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惠州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60.7万人,占全市人口10.05%;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41.3万人,占全市人口6.83%。为了探寻“养老难”的惠州解法,惠州市民政局步履不停。

    过去一年,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关闭39家存在安全隐患、位置偏远、运营管理不完善的乡镇敬老院,推动580多名特困人员在县(区)区域养老中心集中供养;累计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8家;超额提前完成省、市下达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的任务。

    今年,惠州市民政局将继续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协调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构建老年友好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全年计划完成2069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镇(街)长者饭堂(助餐点)全覆盖,设立村级老年助餐邻里互助示范点不少于100个。

    改进儿童福利

    150名福利机构儿童实现集中养育

    每天早上7时15分,一辆中巴车从惠州市儿童福利院(康教区)准时出发,送这里的孩子们去上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中巴车一站一停,把他们安全送到学校。同一时间,在近半小时车程外的惠州市儿童福利院(康养区),保育员们在帮残障孤儿喂食早饭,一天的照料工作开始了。

    去年以来,根据省民政厅等16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惠州市民政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链接慈善资源,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顺利完成市级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工作。

    目前,除仲恺高新区没有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全市6个县(区)儿童福利机构的150名儿童已全部移交到惠州市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推动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实现一体化发展。

    为了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去年8月,惠州市民政局还启动了“牵手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活动,来自各县(区)的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两天的第一期研学活动。当天,惠州市未成年人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也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揭牌,旨在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常态化爱心帮扶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惠州市民政局将继续推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强化对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摸清摸实辖区内困境、留守儿童底数;完善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网络,加强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队伍建设;以市儿童福利院康教区为主阵地,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持续开展“牵手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关爱帮扶活动。

    创新基层治理

    建成16个村(社区)惠民服务示范点

    走进位于惠城区江南街道寿山路的祝屋巷社区惠民综合服务中心,家的感觉扑面而来。整个中心共有4层,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一楼大厅为长者就餐区,二楼、三楼和四楼设有各种功能室,包括健康管理室、日间休息室、心理辅导室、书画阅览室、老少同乐空间、多功能会议室、党建活动室、健身室、声乐室、舞蹈室等,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大约1公里外,在惠城区鳄湖路与丰山路交界处,有个绿荫环绕的“口袋公园”。这是惠州市民政局利用城市边角地、见缝插针打造的首个福彩园,如今已成为居民遛娃、休闲小憩的好去处。“改造后,不仅环境好了,我每天买完菜也可以带孙女过来玩一会儿。”家住附近的徐姨赞不绝口。

    这一幕幕是惠州推动“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示范创建工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的生动缩影。

    去年,全市累计盘整利用社区闲置物业110.9万平方米,链接整合福彩、养老、慈善资金1000万元,建成16个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推动老旧社区“夹心层”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升级;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阵地、社区群众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纽带、“双百社工”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保障的“六社联动”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与此同时,惠州市民政局还联合工商银行惠州分行举办“助力社会组织会员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活动,为98家社会组织会员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牵头联合7个市直部门组建驻惠城区芦洲镇帮扶工作队,引导50家社会组织与当地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等。

    今年,惠州市民政局将在探索实施“六社联动”城乡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建成更多的惠民综合服务中心;并规范镇(街)社工站发展,培育18个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标杆社工站;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动能,引导社会组织服务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