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推进全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料图片
加快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既能够提升城市旅游、居住品质,更能不断增强城市韧性、强化城市应急响应能力的需要。资料图片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是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重要应急保障设施,“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自2023年以来,全国超大特大城市都加快了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日前,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广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讲暨项目银企对接会(下称“对接会”),加快推进全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会上透露,2024年广州第一批正式项目清单共含81个项目,总投资91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通讯员 穗发宣
到2030年
全面建立超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对于广州而言,作为一座实时人口超2400万的特大城市,加快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既能够提升城市旅游、居住品质,更能不断增强城市韧性、强化城市应急响应能力的需要。
根据《广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广州到2025年,在建设标准、运行机制、资金平衡、应急保障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到2027年,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建设任务;到2030年,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超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立。
事实上,地处广州郊区的乡村旅游,得益于距离中心城区近、交通条件便利,自驾、露营、采摘等备受青睐,以周边游、自驾游、休闲游为代表的乡村游异常火爆。随着市场优势的不断积累,作为新业态新形态的短途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十足,服务于山区旅游的“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将更有支撑。
此次举行对接会,正是希望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平台,打通银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民生有保障、企业有所得的“双赢”局面。
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广州正从加快推进“平急两用”项目审核和前期谋划、加大“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编制“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方案三大方向发力,推动广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尽快落地。
其中项目审核和前期谋划上,要求在每个项目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平急转换方案,满足“平转急”和“急转平”双向转换需求,实现在紧急情况下,仅做人员流线、设备运行方式、管控措施等方面调整,即可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平急转换,确保项目在“急时”真正用得上。
要素保障方面,明确各相关部门要加快编制广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加快制定旅游居住设施与市政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医疗应急服务点建设标准、城郊大仓基地建设标准,明确“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范。
此外,还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规划研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梳理项目实施面临的核心问题,明确在规划调整、供地政策、土地指标上需要支持的主要工作,严格按照“平急两用”有关建设标准开展规划与建设。
政企银合力
共促“平急两用”项目建设保质提速
位于广州从化区的天人山水健康产业园背靠群山、面向湖泊,是广州市民喜爱的周末出行好去处。未来,这里即将建设的酒店和商业中心,也将成为全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天人山水健康产业园开发方昊源集团助理总裁张阳介绍,该园区目前涵盖文旅、教育、酒店、总部等产业业态,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服务配套等方面均具备“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条件。
园区纳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酒店和商业中心项目,则预计今年动工,2027年建成。“为满足‘平急两用’项目在‘平转急’和‘急转平’双向转换的需求,我们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建设。”张阳表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以从化区天人山水健康产业园项目为例,研究测算设施嵌入“急时”功能和平急转换的成本与方案,建立示范案例库,为广州市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当天的对接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讲解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同时,来自金融机构的代表也向在场的企业和项目方代表介绍了“平急两用”贷款政策和审核要点。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邀请省行相关负责人解读总体政策表示,将对广州市第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清单进行梳理,对纳入名单的重大项目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支持,适当放宽项目主体贷款条件、优化项目办理条件、简化项目办理流程、实施差异化定价管理、实行经济资本优惠和资金封闭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