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全“澄”动起来了

日期:03-14
字号:
版面:汕头观察·重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澄海正掀起一股绿美热潮。受访者供图

    今年以来,澄海开展各类植绿护绿活动超200场次,栽种树木超6万棵。受访者供图

    全区12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在11个种植点同步种植树木超4000株;香港澄海同乡联谊会、广东省澄海商会、深圳市汕头澄海商会、莲华深圳同乡联谊会认捐110万元……这是3月12日植树节当天,汕头市澄海区集中植树活动中的两组数据,也是澄海党员干群积极投身绿美生态建设的生动图景。

    烟外晓寒轻,枝头春意闹。三月的澄海,田野阡陌纵横交错,幼树新苗抽枝拔穗,风铃木花、木棉花竞相芳菲,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连日来,澄海抢抓植树黄金期,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和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进乡村绿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绿美工作。从“绿而多”到“绿而美”、从“星绿点青”到“绿意袭人”、从“运动式”到“可持续”,以“三个转变”推动绿美澄海向“美化、规模化、持久化”转变,绘就心中有绿、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移步有景的绿美澄海新画卷。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澄组 澄宣

    171份“规划图”点绿成景

    早晨,踏着春意,循着花色,澄海莲华镇下长宁村67岁的村民陈姨漫步到家旁的小花园,边给盛开的花朵浇水,边跟左邻右舍闲聊。素雅的百合花、艳丽的虞美人、金黄色的万寿菊……花儿随风飘曳、竞相绽放,错落有致地点缀着乡村。

    这是澄海乡村绿化的一个角落,也是澄海绿美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以绿为底”到“向美而行”,一处处绿色景观的打造背后,是园艺培训的赋能和群众观念的升级。

    近段时间以来,澄海区以“头雁”学堂为载体,邀请挂钩园艺专家、园林规划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展开专题培训,传授如何根据绿植高矮、花叶形色营造多样景致。不少学员当堂分享自己的“选树秘方”“造景窍门”,满满的“干货”让在场学员们纷纷拍手称道。目前,全区参加乡村绿化专题培训人次超1万。

    如2月21日澄海区开年首场“百千万工程”培训班,两天时间里,培训聚焦绿美生态建设专题,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开展专题授课,组织带领学员开展植树实践,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绿化意识和能力。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只有因地制宜,才能适地适树、点绿成景。在党委统一部署下,澄海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开展全域调研。根据当地绿化底数、绿化特点,摸清“四旁五边”数量,形成共171份“绿化规划图”,强调综合考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绿化、庭院绿化。

    与此同时,澄海全区党员挂图作战,带头绿化美化自家房前屋后,参加植树活动,营造“村村比绿美、户户争出彩”的火热氛围,让每一抔绿色都种得下、管得好、长得美。

    一村一韵,一地一景。绿美澄海生态建设成果跃然纸上。截至目前,澄海累计建成“四小园”139个、“美丽庭院”9个、“口袋公园”6个,完成三洲灌渠绿道、苏隆排渠、莲阳公园等多项景观绿化升级改造工程。

    由“一点发力”到“全民参与”

    在北港社区居民悉心呵护下,“小菜园”里菜籽吐露嫩芽;南溪村村道旁,隆都中学100多名学生种植的幼苗郁郁葱葱;抢抓时节,党员干部、志愿者在汕北大道刚刚栽下的150棵火山榕、风铃木迎风挺立……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党员到群众,澄海正掀起一股绿美热潮。

    推动绿美澄海生态建设由“一点发力”到“全民参与”,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上行下效。

    澄海区委主要领导出镜拍摄“县区林长话绿美”宣传视频,现身打CALL带动全民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区委组织部印发《党旗飘扬我先行·植树添绿“澄”就美》倡议书,吹响党群携手植绿护绿“冲锋号角”。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区陆续开展“绿美澄海先锋行”“党群合力添新绿”等植树活动,各村(社区)共组建超300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巾帼志愿者、青年团体、离退休干部、“两新组织”志愿者等乡村绿化服务队,率先垂范凝聚绿美力量。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走访宣传、乡贤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传递爱绿植绿护绿理念,号召社会各界为绿美澄海贡献力量。

    “哇,好可爱的小树展板!”刚刚接完孩子放学的李妈妈和孩子在精美的绿美主题展示板前合影打卡。盐鸿镇党组织在辖区内设置了10个“绿美盐鸿生态建设行动”打卡点,通过精心布置、趣味游戏,吸引亲子群体到场打卡互动、拍照留念,并以拍照发布朋友圈的形式把乡村绿化知识带回家庭群、带到交际圈,通过“小手拉大手”让乡村绿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澄海是养育我的地方,希望尽自己所能回馈家乡,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加亮丽,人民生活得更加舒心。”在澄华街道下窖社区一场座谈会上,乡贤张姨带头捐款2万元,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踊跃加入乡村绿化行列。

    短短一个月,全区党组织连续举办200场次乡贤座谈会,走访乡贤人数1000余人,向商会、企业募集了800余万元的绿美捐款。

    如今,在村(社区)、企业园区、医院学校,处处都能看到人们植树的身影。据统计,今年以来,澄海开展各类植绿护绿活动超200场次,栽种树木超6万棵。全区“少先队林”“青年林”“人才林”“巾帼林”“乡贤林”“银发林”“金融林”“侨胞林”等主题林21片群植而起,爱绿意识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澄海人的心坎里。

    绿化“二十条”让新绿变长青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只有日积月累植树造林的潜功,才能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

    绿色是新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让“一时绿美”转为“时时绿美”?这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为此,澄海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乡村绿化“二十条”》。通过提升绿化指标在年度堡垒指数中的比重,将绿化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包抓、挂钩单位包干、党员干部包管的职责“三包”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防止绿美工作沦为“运动式”“一阵风”。

    三分栽种、七分管护。澄海区将绿植管护工作与“双服务双报到”机制、网格积分制等党员服务联系机制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到村(社区)对幼苗新树进行管养管护。

    “我现在周末没事就过来看看我的责任区,看到刚种下去的小树苗茁壮生长,我就放心了。”南社村党委第四支部书记陈添为欣慰地说。

    溪南镇南社村运用网格化管理制度,将每个村(社区)根据党支部数量划分为若干“书记植绿区”,由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包片负责区域内绿植管护,推动绿美工作由“集中种植”向“长期管护”转变。截至目前,全区171个村(社区)的绿植网格化管护机制全部建成。

    绿植管养也是一门技术活。澄海区从各镇街和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管等部门抽调乡村绿化专业技术人员15名,与市级选派的专家搭配组建乡村绿化专业技术服务队红色先锋队,以组团服务等方式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帮扶近50场次,帮助解决管护养护的技术难题,为基层绿化提供专业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