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奋力建设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日期:03-13
字号:
版面:广东·社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大力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图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派驻粤西医院专家团队带队查房。

    2023年11月10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

    3月12日,2024年广东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总结盘点了2023年的工作情况,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广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去年1月7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这是广东首次以“1号文”形式聚焦卫生健康领域部署重点任务;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委省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过去一年,广东卫生健康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钟哲 吴雅楠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增至7家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又被称为公立医院的“国考”。今年初公布的2022年“国考”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稳居A++等级,再次排名全省第一。去年,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大湾区打造“30分钟救治圈”。

    同样在南沙,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建设正稳步推进,将建成有1200个床位、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全新高水平三甲医院。

    目前,广东正积极支持中山一院、省中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建设单位,推动优质医疗提质扩容增效。在2022年“国考”中,全省12家综合类、14家中医类医院跻身全国百强,较上年度分别增加1家、2家。

    同样稳居“国考”前列的还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去年,省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项,登上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进步最快榜。科研“顶天”的同时,省医还“立地”带动帮扶多家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省医赣州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阶段性评审,河源医院“国考”在三年间提升474位。

    我国的卫生健康“双中心”包括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旨在从不同角度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去年,珠海、横琴粤澳合作区、梅州各新增1家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让全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增至7家;与此同时,广东还承担了1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的任务。

    除此之外,广东还拥有1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家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强2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6家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绿色医疗”模式在全国推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23个,目前全省共有180个。

    多措并举让老有所养更有“医靠”

    去年11月,广东通过国家评估,成为第一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省份。

    生育体系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健康服务促进……一系列行动在广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力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目前,广东全省托育机构增至8000余家、提供托位超过50万个;修改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免费为53万名适龄妇女、106万名孕妇提供“两癌”筛查和产前筛查。

    聚焦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是广东不断强化卫生健康服务公益性公平性,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真实写照。

    医养结合机构增至54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增至2932家,城乡社区全年为708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咨询指导等健康管理,中央专项公益金和普惠养老专项投资108个医养结合项目覆盖13个地市……广东多措并举让老有所养、更有“医靠”。

    去年,广州、珠海同时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料服务示范城市和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截至今年1月,广州已在11个区设立13个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单位,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护。

    健康广东行动纵深推进,有力守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对职业人群,广东率先推动省级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基本实现县级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全覆盖;对制造业人群,东莞在全市范围实施“健康副厂长”制度,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上被推介;对港澳居民和患特殊疾病人群,推动“港澳药械通”定点医院和进口药械名单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深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双向转诊人次排名全国第一

    去年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共建高水平的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和临床专科专家等方式,复制平移中山六院的管理理念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信宜市人民医院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国绩效考核排名中跃升480名。

    高水平医院“一对一”帮扶、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等做法,助推广东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当前,超过50家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

    在韶关市曲江区,区级医院医生会定期下沉镇、村巡诊,牵头制定镇、村两级诊疗目录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指南。随着人才和技术“双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强基固本,遴选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和12个建设单位,各类医联体医共体总数达965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双向转诊人次均排名全国第一,市域、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5%、85%左右。

    随着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万名医师下乡”三大工程启动实施,“县强、镇活、村稳”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12家医院科技能力进入全国百强

    去年,广东举办首届全省优秀医学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发布优秀成果33项、签约转化10项,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慢性肾脏病系统抑制剂等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临床应用。

    近年来,广东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健全,卫生健康服务支撑力量更加坚实。

    数据显示,广东高水平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6项,新增备案管理临床研究项目3.4万余项,占全国1/6。省人民医院等12家医院科技能力进入全国百强,8家医院科研转化能力进入全国50强。

    医疗人才队伍也进一步壮大。去年,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分别增加至35.9万、45.1万、5.8万人,较上一年度分别提升7.2%、7.1%、24.7%。

    科技创新也体现在数字化转型和便民服务中。去年广东新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20家,95%二级及以上医院链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医院与医院间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共享走上轨道,已覆盖全省156家三甲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258家,去年全年共享调阅137.4万次、互认124.8万次。

    纵深

    今年广东卫生健康怎么干?

    坚持三大主攻方向以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3月12日召开的广东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有一个高频词: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与广东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委省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这一新的角色定位意味着什么?在新的使命任务下,2024年广东卫生健康怎么干?对于我们而言,它能够带来哪些医疗实惠?

    十大方面作示范

    根据委省共建示范省的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大力支持,广东勇挑重担,要在十大方面全力探索创新、示范引领。

    一是构筑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上作示范。二是构建更加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南大门”上作示范。三是建设卫生健康数字化智能化高地,在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服务上作示范。四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科技创新高地,在建设引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上作示范。五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卫生健康人才高地,在构建医疗卫生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上作示范。六是塑造国际一流健康湾区,在提升国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作示范。七是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强省,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作示范。八是推进生育友好省建设,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九是发展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上作示范。十是打造更加优质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在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上作示范。

    “这十项示范,既是国家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和重大利好,也是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实施路径。”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广东将争取在“点”上尽快逐项突破,在“面”上多出成功经验,带动推进全省全面发展,奋力建设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将打造一批省市共建示范市

    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十年来,从卫生强省到健康广东,全省“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初步形成。

    “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对标最好最优,勇于创新发展、善于攻坚克难、敢于争先示范。”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有三个主攻方向:

    坚持一地一策。据介绍,对标共建示范省,广东将打造一批省市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各市要积极谋划创建,根据十大示范要求,从‘一高一低’的角度,即高水平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手,加快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院一策。对于省属部属及省卫健委委属委管的医疗、公共卫生及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广东将以“一院一策”予以支持,推动这些机构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坚持行业特色,推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广东有头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国家级实验室等,建设示范省具备有利条件。”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要通过放管服改革,支持头部医院和研究教学机构做好创新研发,助力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

    以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卫生健康工作事关民生,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对于每个人将带来怎样的健康利好?会上公布的2024年重点工作透露了不少信息。

    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事关公众看病就医体验,在这一方面,今年,广东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争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医技楼等将加快建设。

    今年,广东还将优化区域内和专科领域内医疗资源布局,遴选1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26个省级重点专科。

    生育友好省是另一个重点。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将建设21个示范性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22个县级托育服务机构,并出台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幼儿园开设托班,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在中医药方面,广东今年将开展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同时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100%开设中医科室。

    “广东将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遵循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以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广东在全国首创

    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

    以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广深珠佛中位居前列

    3月12日,在广东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指标体系,对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客观评价和科学推动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团队,历经近一年时间,经多轮筛选、反复研讨、不断修改完善,构建了广东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评价体系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其中,创新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科研转化、信息化建设为导向,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实现更大的健康科研产出;协调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公益性为导向,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实现更优的资源均衡布局;绿色发展指标着眼以预防为主为导向,完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医疗、节能降耗,实现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放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发展内外联动为导向,用好健康湾区建设利好,实现更畅通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共享发展指标着眼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导向,优化提升健康服务流程和居民健康水平,实现更广泛的共建共享人民健康。

    指标体系建立后,通过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22年卫生健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了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以下简称“高发指数”)。经测算,全省卫生健康高发指数为86.6,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分指数分别为77.5、82.5、88.6、82.4、98.6。21个地市中,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高发指数位居前列,分别为95.7、90.5、89.2、87.0、83.9。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评价指标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2030年中长期目标,注重采用已纳入统计制度和调查系统的定量指标,根据线上数据科学测算、客观评价,不增加基层负担。

    “高发指数可动态监测与评价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状况,希望全省各地充分利用高发指数,对标对表认真分析,找准问题和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求突破,更好地促进当地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说。

    一图读懂2023年

    广东卫生健康

    新增一批“国字号”平台

    积极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建设单位

    珠海、横琴粤澳合作区、梅州各新增1家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全省共有7家)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23个(目前全省共有180个)

    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全省12家综合类、14家中医类医院跻身全国百强,较上年度分别增加1家、2家

    重点项目持续落地

    获国家“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项目11项

    启动新一轮强基层五年计划、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行动、支持粤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等

    目前全省在建卫生健康领域重大工程类项目(1亿元以上)151项,其中新增项目66项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组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挂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

    在57个县(市)部署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惠及人口超2000万

    加快在佛山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湛江等地分别布局建设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6家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市域内、县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95%、85%左右

    实施“百家县医院、百家县疾控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千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万家村卫生站、万名村医队伍固本,万名医师下基层”4项行动

    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全国排名第1

    推进健康湾区建设

    “港澳药械通”定点医院覆盖珠三角6个地市14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进口使用港澳药械增至58种,获批数量达到1.53万余盒,惠及4000多名临床急需的内地和港澳患者

    全年共派遣93名医护人员赴港澳工作交流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全省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增至18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遴选首批“岭南名方”品种3个、孵育品种5个

    新增省名中医80名(目前全省共有396名)

    构建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体系

    广东成为全国第一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省份

    免费为53万名适龄妇女、106万名孕妇提供“两癌”筛查和产前筛查

    2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标至每人每年89元,覆盖全省1.26亿常住人口

    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

    全省执业(助理)医师增至35.9万人、注册护士45.1万人,分别较上一年度提升7.2%、7.1%

    全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培训全科医生3377名(目前全省共有5575名),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2432名

    组织73家三甲医院950余名医师“组团式”帮扶60个县区的113家县级公立医院

    为47家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选聘全职首席专家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