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致敬闪闪发光的她们

日期:03-12
字号:
版面:梅县视窗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一名法官,我希望女同胞们能够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不断提高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愿女性朋友们生活更精彩,工作更出彩,展现更多巾帼力量。

    ——刘伟梅

    从初出茅庐的卫校学生到经验丰富的大外科科护士长,始终认真负责、热爱学习。

    愿每一位女性朋友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陈秋琴

    和谐相处的秘诀是换位思考。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邻里朋友,也适用于家人。

    祝福所有女性朋友们!愿你们拥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追求梦想,享受幸福人生。

    ——范珍香

    柔肩可担千钧任,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女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作家、军人……她们也是母亲、妻子、女儿、姐妹、朋友……

    2024年3月8日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我国第101个妇女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她们身上,倾听她们的声音,感谢她们的付出。为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记者站联合梅县区妇联推出“致敬闪闪发光的她们”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策划:余红梅 黄韬炜

    采写:许文浩

    梅州市三八红旗手刘伟梅:

    如我在诉 帮助更多人维护合法权益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穿着一件粉色长款外套,说起话来温和娴雅,这是刘伟梅给人的第一印象。

    刘伟梅是梅县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一级法官。去年,她荣获梅县区三八红旗手称号。今年,她被评为梅州市三八红旗手,为其十余年的司法生涯再添一笔荣誉。

    “我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法官”

    刘伟梅对法官这一职业的向往,在她幼时便埋下了种子。“我小时候看电视里的法官判案,感觉法官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特别伟大、神圣。”她深情地说。

    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刘伟梅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后选择了法学专业,一毕业就进入司法行业工作,后来又在深圳大学攻读了法律硕士在职研究生。

    在大学期间,她在东莞法院实习。当时的指导老师是一名资深法官,以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劝她,“法官工作繁忙、压力大,‘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选择职业要慎重。”

    尽管认识到了法官的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但刘伟梅的信念还是不曾动摇——成为法官,手捧天平,以所学所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帮助更多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过长达7年的科班学习,刘伟梅对法学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入,为之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2010年8月,刘伟梅进入梅县区人民法院工作,成为一名法官,终于圆了儿时的梦。

    在梅县区人民法院任职法官的十余年间,刘伟梅处理了上千宗案件,服判息诉率近90%。仅一桩相对复杂点的案件相关材料就可能堆到半米多高,里面包括了立案审批表、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各种证据材料、案件现场勘验材料等。她所承办的案件、撰写的文书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当事人送锦旗肯定。

    对此,刘伟梅诚恳地说:“这一宗宗案件,一份份判决,是我日常工作的缩影,却可能是别人的人生。我能做的就是勤勤勉勉,以‘如我在诉’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一桩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句感谢让所有付出都值得”

    在刘伟梅的办公室里,一面写有“铿锵玫瑰暖人心 铁肩柔情正章法”的锦旗引起了记者注意。刘伟梅表示,这是曾办理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案件当事人为表感谢赠送的。

    原来被告李某驾驶轿车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由陈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陈某及其丈夫余某受伤和车辆损坏。《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陈某被多次送往医院治疗,三次住院共计花费医疗费40多万元。陈某出院后经鉴定其的损伤符合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特征,伤残等级评定为一级。陈某和余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梅县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面对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李某拒不承认事故责任,刘伟梅作为承办法官在庭前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权衡利弊,调解未成功后迅速开庭审理,最后判处李某和保险公司赔偿陈某160多万元,李某赔偿余某7000多元。

    为感谢刘伟梅在案件审理中的耐心、细致与专业,陈某和余某为她送上锦旗致谢。刘伟梅说:“法官工作再苦再累,但有时只需一句感谢,一个肯定的眼神,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审理民事案件,到加入商事审判团队,刘伟梅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当被问到“当了十几年法官,是否会感觉枯燥?”刘伟梅坦诚地笑道:“十几年如一日地审理大量案件,有些枯燥在所难免。但我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案件,对案件始终保持新鲜感,并一直从案件中学习知识提升工作热情。”

    梅县区三八红旗手陈秋琴:

    用情护理 救死扶伤的使命代代传承

    今年是陈秋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第34个年头。从护理学校毕业,到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以下简称“粤东医院”)大外科科护士长,她坚持学习,不断成长,每一步都走得分外踏实。

    心地温柔善良,工作尽职尽责,也许正因这些宝贵品质,她在34年护理生涯中备受病患、同僚的好评,并于今年荣获梅县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因为奶奶,我决定做一名护士”

    34年是一段极长的时间。当被问起34年前,为什么选择做一名护士时,陈秋琴不假思索且坚定地答道:“因为我的奶奶。”

    1987年,彼时的陈秋琴刚刚初中毕业,一场意外决定了她之后数十年的人生走向——奶奶突发昏迷。

    那个年代,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因医院设备问题无法检测出奶奶的具体病因,只能推断是发生了脑血管意外。看着从小疼爱自己的奶奶卧病在床,年幼的陈秋琴心里难受极了。

    还好,走廊上来回奔忙的护士为奶奶输液、插胃管、鼻饲。在护士的精心照料下奶奶的病情得以减轻,陈秋琴开始对护士这份职业升起敬意和向往。

    初中毕业那年,陈秋琴选择就读梅州本地的护理类中专学校。“那时候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基础护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陈秋琴回忆道,那时的学习压力不小,人体内有206块骨头,每一块骨头的名称都必须记住。

    在最初接触解剖课程时,第一次看见人体标本的陈秋琴是有些害怕的。但一想到学成之后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她便努力抛下顾虑,一门心思钻入课业学习。“当时,我们为了多花时间学习,还会把人体模型带回宿舍研究。”

    经过三年的科班学习,毕业后的陈秋琴被分配到粤东医院的前身——梅县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护士。

    科室的“领头雁” 同事的“知心姐”

    从护士到副主任护师,从初出茅庐的卫校学生到经验丰富的大外科科护士长,陈秋琴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热爱学习的工作态度。

    在一次夜间交接班时,严谨、尽责的陈秋琴成功挽救了一名患者的生命。“他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因为交通事故入院。他的头部受伤,情绪不稳定,烦躁时几个人都按不住他。”陈秋琴道。

    医院的夜班交接时间一般是凌晨12点,此时许多病人已经入眠。陈秋琴来到病房例行检查,患者家属看着先前烦躁的患者刚安静下来,以不想打扰其休息为由拒绝陈秋琴的检查。但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陈秋琴坚持检查并发现了异常——患者血压升高、一侧瞳孔散大,马上意识到患者并非睡着而是陷入了昏迷,极有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并出现了脑疝症状。

    陈秋琴立刻报告医生,开展手术,因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及时保住了患者的生命,且恢复良好,没留下后遗症。

    从业30余年,陈秋琴的工作能力不断精进,逐渐成为了科室的“领头雁”。她凭借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积极探索临床护士管理模式的改革,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医护一体化查房制度、推行MDT护理查房等新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不仅如此,陈秋琴还坚持学习。工作后,她通过自学考试提升了学历,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学习新的临床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ERAS理念的外科快速康复综合护理管理模式被提出。为了助力围术期患者快速康复,她将外科快速康复理念深入到临床护理细节中,应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积极探索舒适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当身边的年轻护士遇到工作上的难题,陈秋琴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当她们生活中出现了烦心事,也愿意和陈秋琴讲讲。于是,陈秋琴不仅是科室里的“主心骨”,更成为了同事间的“知心大姐”。现在,她曾一手培养的多位护士也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护士长。

    梅县区“美丽庭院”五星示范户范珍香:

    用心经营 照料“美丽庭院”幸福家庭

    “竹报平安,花开富贵。”对梅县区“美丽庭院”五星示范户范珍香家院子来说,这不仅是一副讨彩头的对联,也是这个院子的真实写照。

    而范珍香正是这一家的女主人。“庭院和家庭一样要用心经营”,除了照料好一座“美丽庭院”,范珍香也经营好了一个大家庭。

    “庭院和家庭一样要用心经营”

    范珍香已经退休,和丈夫叶科一起打造了这座“美丽庭院”。院中,各种树木葱郁,各色鲜花盛开,不难看出范珍香为这个院子花费了诸多心血。

    庭院门口摆着两盆金桔树,碧绿的叶片与橙黄的桔子相间,寓意“吉祥如意”。金桔树旁是一朵朵亮丽春花,艳红的芍药花开夺目,淡黄的雏菊颔首含羞,金黄的桂花芳香扑鼻。

    庭院的外围主要种植果树,范珍香如数家珍:“这一棵是树葡萄,那一棵是鸡蛋果,还有那一棵是莲雾。”当被问起她最钟爱哪一棵树时,范珍香笑着说,是荔枝树。

    “这棵荔枝树的品种是桂味,是我和先生从深圳带回来的。年轻的时候,我们俩在深圳打拼,后来回老家了也把它带着,我和它最有感情。”范珍香表示,每年端午节前后,这棵荔枝树上会结满果子,摘下来的荔枝有几十斤重,家人们都很爱吃。去年这棵荔枝树营养不良、长势不好,可把范珍香心疼坏了,好在之后增加了土壤肥力,范珍香预计,今年的自家种的荔枝会比往年品质更好。

    说起照料果树,范珍香也是一位能手,她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果树除草施肥,肥料主要用的是花生壳磨碎形成的粉末和自家化粪池里的土渣,还会混合在外面买的复合肥一起使用。”

    范珍香有3个女儿,目前大女儿留在身边与父母同住,两个较小的女儿在珠三角打拼。每天早晨,范珍香都要准备好一家6口人的早饭,随后去院子里除草,用铲子铲,用手拔,范珍香的一天也是勤劳的客家妇女的真实写照。

    “和谐相处的秘诀是换位思考”

    在朋友来拜访时,范珍香家附近的邻居也来串门。邻居吴女士告诉记者,“范姨人很热情,乐于助人,和周围街坊邻居都处得来,我们也经常到她家喝茶、闲聊。”不仅如此,在邻居办喜事,接客人时,范珍香一家也会拿出自己的庭院提供临时停车位,“给邻居行个方便,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范珍香说。

    “和谐相处的秘诀是换位思考。”范珍香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邻里朋友,也适用于家人。起初,庭院里有一块菜地,专门种植一家人吃的蔬菜。丈夫叶科喜欢种花,认为庭院里种菜不美观。但范珍香喜欢种菜,认为在庭院里种菜方便也实用。针对这一问题,夫妻双方有过分歧,但最后范珍香做出了让步。

    “虽然现在做饭要多走一些路才能到菜地,但看到这么美的院子,看到老叶他照顾花草时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很满足。”范珍香笑着说。

    像范珍香家这样的美丽庭院、和谐家庭在梅县区还有很多。早在2017年,梅县区启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制定出台《梅县区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梅县区进一步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并向全区389个村(社区)、4486个村民小组下发《美丽庭院宣传手册》,突出群众参与度、产业结合度、文化融入度,全面掀起“美丽庭院”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