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增加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日期:03-12
字号:
版面:惠州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博罗县柏塘镇石岗村在茶园里种植了许多紫花风铃木,打造茶园美景。

    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通过绿美乡村打造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许多百年古树得到很好的保护。

    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发动驻村乡贤和村民参加植树活动。

    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2023年种植了1400多颗树。

    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扎实推进、连续“首次发现”8种野生动植物、城乡植绿护绿行动不断深化……作为省内首批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近年来,惠州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让绿色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聚力开展绿美惠州生态建设,突出抓全域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今年,是全省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的行动之年,惠州将如何继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3月5日,“高质量发展看惠州”——“绿美惠州”媒体调研行启动。跟随采访团,记者深入乡村基层,实地走访了惠州各地在实施“绿美惠州”生态建设过程中进展成效,探寻惠州增加“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生动实践。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厚植底色

    春日里掀起植绿增绿大行动

    春节后,万物复苏,南粤暖风吹绿大地,唤醒了惠州人民踏春植树的热情。2月21日,惠州全市绿美乡村工作部署推进会举行,吹响了惠州今春植树造林、乡村绿化的号角。连日来,惠州城乡各地抢抓“植树黄金季”,掀起了一波植绿增绿大行动。

    在惠东县安墩镇,当地大力组织各村“两委”干部、护林员、志愿者等,沿着安墩河沿岸和村口路边、河边,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仅仅一天时间内,安墩累计设置了25处植树点、动员386人参与,共同将1250余株树栽种,推动全镇环境提“颜”增“质”。

    在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当地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车水茅庐的道路旁边,因地制宜栽种下观赏树、花草等,同时组织党员和村民在农宅庭院栽种绿植盆栽,让村民树立起“绿美我家才能绿美大家”的意识。今年,河南岸已累计完成超过2000株乔木、20000棵灌木和6000余平方米草坪种植,成果喜人。

    植树种绿,大力推动国土绿化建设,极大提升可生态环境质量,还让惠州的“绿色家底”更加殷实。

    作为广东最早一批森林城市,惠州一直以来重视绿色生态,注重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据统计,惠州目前拥有古树名木13105株,总量居全省第一。过去一年,惠州完成了林分优化提升16.99万亩、完成率118%;森林抚育提升17.85万亩,完成率121%,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

    今年以来,惠州不断加大督促力度,强化绿美建设工作落实,将全市77个示范村种植规划落地上图、落实管护人员,严格绿化工作任务时间节点,采取“白+黑”工作模式,推动绿化美化工作高质量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今,惠州全市已种植乔木13.4万株,占总任务32.97万株的40.6%,77个示范村已全面完成乡村绿化种植工作。根据计划,惠州将在植树节前后完成全市1043个行政村的绿美绿化任务。

    3月8日,2024年惠州第1号林长动员令发布,要求全市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持续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擦亮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动员令同时提出,今年惠州将重点抓好“1+5+50”典型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同步带动第二批典型县镇村培育单位绿化美化,要求每个行政村新增种植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亩,每个社区新增种植原则上不少于150棵。具备用地条件的典型村种植数量不少于1000棵,其他的村不少于100棵。

    由绿到美

    让美丽乡村环境更加舒适

    从房前屋后垃圾遍地、池塘浑浊污水横流,到环境绿意盎然、鲜花点缀,绿美乡村增加的不仅仅是绿色,也让村民生活居住的环境更加舒适、安全、卫生和健康,让乡村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用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见聪的话说,“虽然我们没有‘穿名牌服装’,但村里也要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让环境整洁成为村民习惯”。

    位于国家5A级景区——罗浮山脚下的松树岗村,是博罗首批新农村示范片及“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域之一,并先后斩获全国绿色村庄、广东省名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名片。

    “以前村里拥有很多松树,这也是我们村的名称由来。”朱见聪说,曾有一场病害让村里的松树几乎全部伐除,也导致有段时间村内环境变得脏乱差。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村内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植树复绿,慢慢地改变了昔日面貌。

    如今,松树岗村每年都会定时对村内植树种花,从村口到各家村宅,沿路鲜花紧簇、绿树成阴,成了罗浮山下一座鸟语花香的网红乡村。

    距离松树岗村几十公里外的柏塘镇石岗村,又是一处被绿意笼罩的美丽乡村。正值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的盛花期,走在石岗村的沿河绿道,独松河安静流淌,岸边鲜花绽放,树木生机勃勃,这里是村民休闲散步的一片新区域。

    “绿道以前是泥路,岸边杂草丛生,河沟淤泥积塞,还影响了两岸的农田灌溉。”石岗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杨展凤说。为了将这处管护不到位的小河道修复,2021年底开始,村里实施了3.6公里的休闲绿道建设,并围绕“一河两岸”开展绿化美化。如今,这条村内绿道已种植大约1000棵树,包括风铃木、三角梅、凤凰木等。

    石岗村也是柏塘镇的一处茶叶生产基地,村里正计划在茶山上种紫花风铃木、垂柳等景观绿植,“我们希望游客来到石岗村,能一边采茶,一边观赏鲜花盛开、柳絮飘飞的美景。”杨展凤说。

    如今,得益于蓝天碧水、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乡贤人才在回流,在惠州乡村不断上演“雁归来”的故事。

    在龙门县城西村,乡贤陈海强在外打拼多年后选择返乡,作为设计师的他联合村里的建筑工匠,成立城西工匠协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并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配合支持下,盘活了村里接近空心的村小组,重新修葺了11栋农宅,并精心设计乡村道路、街头景观和“四小园”等,打造出了一片既符合流行文化、又保留了乡土风情的“世外桃源”。

    目前,这处集合了农业科普园、特色民宿、乡村书吧、工匠馆、餐厅、咖啡馆等功能区域为一体的全新村落已对外开放,陈海强将其命名为“百果里”。“我希望这里不仅是一处乡村或景区,更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陈海强充满期待地说。

    添绿增金

    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这个春天,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党总支书记刘红兰很忙。春节期间,村内花开遍野,四面八方前来逛村、赏景的游客如织,为了组织村委会和村民做好旅游服务,刘红兰几乎没有休息;而就在上周,在妇女节到来前,墨园村又接连迎来了好几拨春游团队,为了做好服务和宣传,刘红兰骑着小电驴来回穿梭村中,做好接待服务。

    墨园村是一处风景秀美、宜居宜业的农业型村落,也是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此前,这里还仅仅“徒有虚名”,虽然村内农业、文化资源丰富,但并未得到有效整合。这几年,墨园村重新梳理了家底,盘活了一大片曾经不起眼的、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绿树、鲜花和景观,将破旧的小村落里里外外翻新,全新的乡村美景很快走红网络。

    不过,如何将“含绿量”变为“含金量”,却是一道难题。“去年底,我们以村集体的方式,探索成立了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对产业资源统一策划、开发、运营、管理。”刘红兰说,春节前,由该公司打造的首批文旅项目“上新”,项目包括咖啡营地、茶野小馆、稻田小火车等。

    令刘红兰没想到的是,这些项目的出现,立刻便有了效果。“今年春节期间,这些项目为村集体带来超16万元的收益,已超过去年全年1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刘红兰说。接下来,墨园将通过美村、趣村、育村、强村系列行动,提升乡村美感、开展深度研学寻宝计划、培育招募合伙人、打造强村文旅产业,努力实现强村富民。

    探索村企合作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可以说,墨园村用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乡村绿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除了推动镇村绿美经济发展,惠州还在着力推动特色林业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惠州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实际,突出“地道南药”发展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目前惠州正积极推动博罗沉香、惠东绿奇楠沉香、博罗艾草、博罗金线莲、惠州猴耳环等产品地理标识的申报,启动和开展了沉香品牌建设推广系列活动。各县区也根据各自特点,利用资源优势,突出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将积极争取和利用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森林+’新业态,促进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读绿美

    2023年,惠州全市林业一、三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26.9亿元

    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6.99万亩完成率118%

    森林抚育提升17.85万亩完成率121%

    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

    全市新增古树名木2220株总量达13105株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建设古树公园1个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7株完成率125%

    ■相关

    惠州发布2024年第1号林长令

    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提质增效

    3月5日,惠州发布“关于全力推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工作动员令”,也是惠州市2024年第1号林长令,提出深入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持续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擦亮惠州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动员令提出,惠州将持续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表率作用,开展“千村共建党建林”“社区共建主题林”等活动,充分利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行动基金”,发动社会力量开展认种认捐认养,让全民义务植树在惠州大地蓬勃开展。2024年,每个行政村新增种植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亩,每个社区新增种植原则上不少于150棵。具备用地条件的典型村种植数量不少于1000棵,其他的村不少于100棵。

    在深入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工作方面,动员令提出,将深入推动森林“四库”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力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提质增效,有效促进保护地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大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等。

    具体来说,惠州将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重点,深入开展乡村“四旁”“五边”绿化行动,重点抓好“1+5+50”典型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同步带动第二批典型县镇村培育单位绿化美化;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侧,以及河道、湖泊、水库等水边森林景观品质提升;推进古树公园建设,及时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着力发展沉香、猴耳环等中草药,油茶、竹子等经济林种植,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