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心镇盐仓村的甘薯种植基地里,人们在田垄间劳作。受访者供图
犁田机发出轰鸣,无人机洒下水雾……春回大地,草木返青。在茂名市电白区的田间地头,人们不误农时,积极投入春耕备耕生产,处处一派繁忙。
与此同时,电白区也大力开展查荒灭荒,派出5个工作组深入各镇村加强撂荒地巡查排查,动员各镇街切实开展整治专项行动,鼓励群众结合春耕备耕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争取把撂荒田变成丰收田。
在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中,许多重新“活起来”的撂荒地,生出新绿,收获“丰”景,一派生机盎然。
●邓建青 王全明
坡心镇
甘薯标准化种植开出“产业花”
潘州大道东侧,坡心镇盐仓村的甘薯种植基地里,一道道覆好膜的田垄整齐排列,嫩绿的番薯苗迎风摇曳,在春风中透出勃勃生机。
这200余亩的田地,此前因灌溉难、排水难、进出难等问题,成了一片撂荒地。多年荒废下,土壤严重板结化,田地杂草丛生。去年以来,坡心镇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积极盘活撂荒地。在坡心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驻村第一书记雷海燕把“整治下盐仓村200余亩撂荒地”作为第一书记项目,致力于改造成为甘薯种植基地,以推动撂荒地实现华丽转身。
“目前基地投入资金将近3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策资金,企业投资和村集体出资。”雷海燕介绍,盐仓村通过引入广东象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村集体合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特色种植项目落地,实施规模化种植、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目前,基地第一期已种植烟薯25、人参薯两个优良品种共120亩。
“每亩种植约4600株苗,预计每次每亩可收割2万株苗,每造至少可以割两次苗。销售上,预计3月中旬就可以销苗,每株苗售价约0.15元,4个月左右就会有成品薯的收获。”广东象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海清介绍,目前种植基地建设顺利,前期每亩地投入约4000元,预计第一造每亩地大概有8000—10000元的收益。
随着甘薯种植基地雏形初现,当地村干部算了一笔经济账,“预计2024年盐仓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长一倍。”据介绍,甘薯种植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加工甘薯3万吨以上,可为周边村民提供优质两种甘薯苗3500万条以上,还可提供种植、加工、包装、电商、研发等大量就业岗位,实现撂荒耕地整治复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的三赢。
“第二期,会在基地西侧建设甘薯烘干加工仓储中心、甘薯脱毒育苗繁育中心、看护房、农机具房、晾晒广场等农业设施。第三期,则会扩大东侧的种植区域,将现有的种植农田整合至500亩左右,发展规模化生产。”雷海燕表示,盐仓村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标准化甘薯种植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观珠镇
紫圆茄种植产业链逐渐完善
分拣、装箱、过秤、打包装、装车……早上8时,观珠镇合利村果蔬种植示范基地里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田地里,村民正在忙于采摘茄子,一条条个头饱满、颜色亮紫的紫圆茄很快就装满了一桶。
这片围绕着山间的田地原本是撂荒地,如今,田里种植的紫圆茄成为当地的拳头农作物之一。
种植业难,撂荒地复耕复种更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及珠海市对口茂名市乡村振兴驻电白区观珠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合利村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撂荒地利用起来发展特色农业,于2022年初建成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目前种植茄子近200亩,木瓜100余亩。
今年,茄子迎来大丰收,半人高的紫圆茄苗长势旺盛,繁茂的枝叶间,大的、小的,圆滚滚、紫油油的茄子挂满枝头。“目前茄子迎来采摘高峰期,每天采摘1.8万斤以上,主要销往湖南省。”合利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东江说,本季茄子已外运50多车,每车约1.8万斤,目前销售近100万斤,销售额超百万元。
茄子采摘季预计可持续到5月,每天需要采摘工人10名,此外还带动了育苗、包装、运输、农资等一系列产业,创造近100个就业岗位,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我每天工资是120元,一般下午四点就收工回家了。”正在田间采摘茄子的谢姨笑呵呵地说,她去年12月开始来采摘茄子,既增加了收入,也方便打理家庭事务。
据统计,合利村果蔬种植示范基地自2022年运作以来,已发放务工工资13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零散农户种植茄子100多亩、辣椒近1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双提升。
撂荒地复耕复种取得成效,合利村有更大目标。“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以公司+基地+市场的直销模式,联动了马踏、沙朗、霞洞、林头约镇发展紫圆茄种植共约400亩,今年高峰期一天发货超10万斤,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何映红表示,合利村委希望推动临近村委会的撂荒复耕地种植茄子、辣椒,预计可包销约2000亩产量。
电海街道
广藿香种植带来好“钱”景
早春时节,走进茂名市电白区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旁的藿香种植基地,连片的藿香长势喜人,一株株广藿香苗绿意盎然,村民头戴草帽在田间劳作,一幅忙碌的春日“农作图”映入眼帘。
据了解,广藿香又称土藿香,是岭南特色中药材之一。广藿香可全株入药,其味辛、性温,可解表去暑、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种植广藿香可实现当年种当年收,一般是干品收购,市场需求量大,收购价格稳定。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电海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稳步持续增收。其中,在“特”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调节,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合同加服务的生产链,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寻找致富新路。
安乐村委会这片约35亩的藿香种植基地在不久前还是一块闲置地。如何将其用好、用活,一度成为村委会的难题。今年,经与街道办商议后,安乐村委会决定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对闲置地进行联合开发,将其改造成种植基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经协商,安乐村委会与广东中和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中和公司为安乐村委会提供广藿香苗,并在种植技术、种子化肥等方面提供支持。中和公司还承诺,等藿香成熟后,按照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进行回收。这个种产销一体的供销模式,保证了藿香销售渠道及收益,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经初步计算,一年可增收20多万元。
“原来我们种植农作物就是凭经验,现在有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更有保障了。”在藿香种植基地劳作的黄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