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后的惠州中山公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惠州第一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自惠州中山公园(惠州府城遗址公园)升级改造后开园以来,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众多,他们热衷于在社交平台分享晒图,这里已然成为新晋“网红”景点。
事实上,作为惠州历史最为悠久的“第一公园”,中山公园还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发生地,园内现存有“天下为公”牌坊、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先生像、周恩来演讲处、廖仲恺纪念碑等文物遗迹,它们见证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一砖一瓦都是曾经的光辉印记。
南方日报记者 糜朝霞
“第一公园”改名中山公园
三月惠州,春暖花开。升级改造后的中山公园,古树林立,花圃焕然一新,最抢眼的是中山纪念堂两侧开得正盛的两株木棉树,与高大伟岸的孙中山铜像相得益彰,肃穆感油然而生。
市民何先生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到中山公园参观,“我们除了参观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让孩子了解惠州的前世今生,还让孩子知晓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革命故事,探究孙中山、周恩来与惠州的历史渊源,意义非凡。”游客何先生直言不虚此行。
打开惠州历史的城门,聆听岭南名郡的回响,必定绕不开中山公园。虽是“弹丸之地”,占地面积仅3万平方米,中山公园却是惠州城市的“原点”,自隋代起,这里便是州、府治所在地,文脉绵延千余年,未曾断绝,可谓惠州历史文化的“聚宝盆”。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惠州丰湖亦名西湖》一文将中山公园的地理优势一语道尽——东接明清古城墙和东江,西倚北门直街和惠州西湖。因古代多梌木,这里也称“梌山”。
曾为惠州“第一公园”,缘何改名中山公园?这要从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说起,惠州与孙中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近代以来,惠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辛亥革命前夕,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组织领导了十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远的武装起义,其中两次发生在惠州,即1900年的三洲田起义和1907年的七女湖起义。其中,郑士良领导的三洲田起义又称“庚子首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和打响的反清革命第一枪。
1923年7月,为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反动势力,孙中山赴东江前线督师,收复博罗,并调集兵力围攻惠州城,后又多次赴惠州梅湖、飞鹅岭诸阵地视察,部署攻击守城敌军。但惠州城城垣建筑牢固,号称“固若金汤”,最终未能被攻克。
为缅怀纪念孙中山,传承孙中山在惠州留下的革命精神,1928年,惠州将第一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沿用至今,是广东省三大中山公园之一,成为弘扬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近百年来,惠州对中山公园的保护利用一直在持续,1937年建成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宽36.6米、高16.5米,1978年7月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7年重修。1986年冬,惠州又在中山公园内竖起孙中山铜像和“天下为公”牌坊。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惠州中山公园近期重新开园,“天下为公”牌坊依旧气势轩昂,中山纪念堂也得到重新开放,孙中山先生与惠州的故事在这里久久回荡。
新增“周恩来演讲处”纪念碑
始建于清同治末年的望野亭,在去年被修缮一新,成为中山公园的一抹亮色。这座临江而立的琉璃瓦、葫芦顶的六角凉亭煞是好看,游客们或静坐休憩,或驻足远眺,或拍照打卡。
作为惠州赓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现实样板,在中山公园望野亭旁今年新增了“周恩来演讲处”纪念碑。
碑上刻文将其背后的统战故事娓娓道来——1925年,为讨伐陈炯明军阀势力,国民革命军进行两次东征,主战场就在惠州。当年10月,在省城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配合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城。
东征的过程,就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过程。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作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带领同志们制定一系列政治工作条例和鲜明的宣传组织计划,并亲临战斗一线指挥,以一批共产党人、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东征军将士纪律严明、身先士卒,攻克了自宋朝以来号称“天堑”的惠州古城。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征攻克惠州城后,在梌山惠州第一公园望野亭前广场,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和追悼攻惠阵亡将士大会,东征革命军领导人蒋介石、周恩来参加大会并讲话。
周恩来同志在大会上发表的演说词极大鼓舞士气,影响深远,当时的演说场景还以黑白照片的形式保留至今。这次大会作为国民革命军东征的重要会议被载入史册,而默默见证了这段国民革命军东征史的“望野亭”成为重要的实物资料,1978年被公布为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中山公园不仅是浓缩惠州千年简史的展示厅,更是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惠州第一公园”。诸多游客在“周恩来演讲处”纪念碑前久久伫立,凝神思考,仿佛在想象周恩来在这里慷慨陈词、激情演讲的壮观场景。
在中山公园的不远处,惠城区桥西北门渡口所左侧的五眼桥,是东征时期攻克惠州的主战场之一,为纪念东征军在攻克惠州城战斗中牺牲的241名官兵,惠州人民在一片静谧树荫中建起一座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年清明时节,来自不同单位的干部群众来到这里默哀追思、敬献花束,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东征这段革命记忆在惠州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相关
3个文化地标
成热门打卡点
近期,惠州新增的3个文化地标——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水东街县(区)非遗馆、西湖东坡文化主题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开展City Walk,颇为热闹。
惠州市中山公园在此次升级改造中新建了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并多了一个身份——惠州府城遗址公园。
“千年古城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从这里掀开一角,岭东文明的密码以新姿态呈现世人面前。”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兼顾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惠州府城历史轴线的完整厚重,建成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展陈以遗址本体为核心,分为隋井、府衙、名郡三个单元,展示惠州府衙的历史意义和惠州的文化脉络。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和考古处一级调研员何斌表示,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的建成开放,不仅是惠州文化、文物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省内除广州南越王宫外,第一次由地级市率先探索实践将考古遗址与展览馆相结合的遗址创新活化利用方式,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意义,也为市民、游客在假期休闲打卡提供一个好去处。
位于水东街的县(区)非遗馆,设置了惠城区东平窑主题馆、惠东非遗馆、龙门非遗馆3个主题馆,进一步活化非遗资源和打造特色品牌,为市民群众提供游玩场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非遗馆通过展览展演、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和手信展销等形式,分别展示惠东渔歌、疍家船屋、盖子狮和龙门农民画、舞火狗、虎头花灯、东平窑等极具县区特色的非遗文化魅力,方便市民游客了解惠州非遗、爱上惠州非遗。
坐落于惠州西湖景区的东坡文化主题馆,主要以“平生功业在惠州”为主题展示东坡在惠州的为民实事,以“不妨诗酒乐年华”为主题展示东坡缘何“不辞长作岭南人”。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惠州将修缮保护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一批民居民宅,引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构建千年府城文旅廊道、环西湖博物馆群落和“小而美”文创空间群落,打好“一湖两江双城四街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