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
日期:03-08
薛立伟
根据市委的部署,佛山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到4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作为科技部门,推动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我们重任在肩。
对于佛山而言,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佛山的根基所在,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科技赋能。从另一方面来说,佛山产业链完备,配套齐全,科技只有服务产业发展才有生命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佛山全市科技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其中,季华实验室累计对外争取国家、省级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超29亿元;仙湖在第三批省实验室验收考核中评为优秀,获省2.9亿元奖补。同时,蓝橙实验室获批建设,实现佛山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我们还持续健全完善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引导研发机构科学布局、提质增效。从全市来看,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正加快提质增效,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持续集聚创新要素。目前,8家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平台累计培育和引进各级创新创业团队207个、科技型企业359家,服务企业超3500家,研究院及所孵化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1500件,累计销售超33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创造生力军迸发新活力。构建完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梯队,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带动产业集聚汇势。其中,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提档晋级行动,全市加快打造“草灌乔林”梯次培育生态。深入落实《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提档晋级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努力打造“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为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夯基固本。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二。
踏破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新的一年,佛山高企数量要争取达到1.1万家。在2023年10300家的基础上,2024年通过数须达4010家(其中新认定700家,到期后重新认定3310家)。
我们还将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佛山企事业单位与粤港澳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和推进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引入来自高校的“源头活水”,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同时,打造“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科技创新生态,坚持开放协作,搭建科技创新的“朋友圈”“资源群”“协调站”,发挥好国资国企关键牵引作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促进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力度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广东省及大湾区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建设。建立科技板块的新购仪器查重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利用,出台管理办法。
推动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企业引才主体作用,让企业成为人才集聚“主阵地”,同时不断营造创新人才良好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中试方面的工作。2月18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2月19日召开的佛山市政府全体会议均提出,“把佛山打造成为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的天堂”。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各区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全产业布局,推动科研机构、龙头骨干企业主体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提供概念验证、样品打磨、中小试制程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逐步形成覆盖高端装备、新型储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链条、高能级概念验证、中试体系。
蓝图已经绘就、路径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落实。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佛山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应用型科技领域奋勇争先,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聚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智造佛山,答好高质量发展科技答卷。
(作者系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