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机器人企业研发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调试。戴嘉信 摄
节后复工不久,不少佛山企业选择以新品发布为契机,冲刺“开门红”。
“我们历时3年研发高度仅8.5厘米的全向舵轮,达到了全球最矮水平。”日前,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机器人”)演播厅内,公司董事、副总裁陈洪波面向在场的企业家以及收看发布会直播的全球客商,首次发布“8.5厘米全向无人堆垛叉车”。
当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发展环境的常态,过去一年,国内AGV机器人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利润空间收缩。在此背景下,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向高处求独到”,筑牢护城河、提升竞争力。事实上,除了嘉腾机器人之外,去年,佛山的华数机器人、非夕机器人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巩固了技术领先优势。
除了增强技术竞争力,佛山机器人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市场,发布会结束后,嘉腾机器人管理团队将马上启程赴日本、德国、美国抢订单。
●撰文:华声宇
对内主动筛订单
对外加快“走出去”
嘉腾机器人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每年投入营收总额的10%—15%开展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AGV机器人领域,开发了逾300款细分品类。
陈洪波介绍,新产品“8.5厘米全向无人堆垛叉车”的诞生同样源自公司重要客户的需求——这位客户现在所用的欧标栈板是市场上流通量最多的,达15亿件左右,但这种栈板留给叉车叉臂进入的内空只有10.8厘米高、25厘米宽,考虑到安全、余地、兼容等因素,这就要求叉臂必须更薄、更窄,且可以全向运动。
解决问题的关键零部件是超矮超窄全向舵机,市场上并没有产品能满足这一需求。为此,嘉腾机器人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8.5厘米全向舵轮”,长48.5厘米、宽15厘米、高度仅有8.5厘米,不但能全向运动,载重更是达到了400公斤,且还能自适应不太平坦的地面,是全球最矮最窄的全向舵轮。
以关键零部件为基础,嘉腾机器人还在新产品上配置了高位激光导航雷达、货物编码及货位状态检测技术、SLAM系统等。“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AI赋能,做到机器人产品‘开箱即用’。”陈洪波说。
以新产品拓展高端市场,是嘉腾机器人逆势突围的关键一招。过去一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市场对AGV机器人的需求有所收缩,同质低价竞争现象更加严重。
“同样的订单量,利润却不如从前,为此,我们主动放弃了一些低质量订单。”陈洪波说,公司主动筛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中高端市场中去。今年计划每个季度推出一款新品。
用技术领先的新产品筑起护城河,成为众多佛山机器人企业的共同打法。去年,嘉腾机器人还加大了对托举重量160吨AGV的研发,华数机器人研发出光伏机器人、非夕机器人推出了自适应并联机器人“玄晖”。
国外市场是另一番景象。为适应国际市场环境,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海外设生产基地,对AGV机器人的需求上升。近年来,嘉腾机器人着力扩大海外营收,外销业务比重逐步增加,其位于美国的底特律新工厂已于去年正式投产,今年,嘉腾机器人将重点提升海外工厂的生产性配套服务能力。
按照计划,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在4月举行,这也将是嘉腾机器人第7次参展。陈洪波认为,坚持参加这场世界最前沿技术的交流盛会,是要让世界知道“江湖中有你”,近两个月内,公司管理层还将赴美国参展。
新一轮增资扩产潮
本土产业集群再壮大
新品发布会当日,一批客商走进嘉腾机器人展厅、车间参观。车间内,研发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新设备进行调试。造型、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引得来访客商驻足询问。
龙头企业动作频频,过去一年,佛山机器人集群进一步壮大。
在2月28日举办的“2024年度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上,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介绍,一方面,库卡机器人二期项目全面建成,银星服务机器人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夯实了佛山机器人本体制造的基础,为佛山打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的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赛威(SEW)华南制造基地、奥比中光、科伺智能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项目的落地,补齐了佛山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不足的短板,助力佛山构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0月,顺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重点骨干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布局逐步取得成效。去年,隆深机器人、安川首钢机器人、非夕机器人、同泰升等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场地更换,生产经营面积大幅增长。
另外,华数机器人、登奇机电、凯硕科技等企业,也将在今年一季度搬迁至新的生产基地,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一系列行动,彰显了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佛山机器人企业的硬实力及发展信心。”高辉认为。
据统计,截至当前,佛山机器人行业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它们分布在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占佛山“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2%,是佛山“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单一行业。
继续发力战新产业
让佛山制造基业长青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佛山推动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一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制造业大市,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正式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佛山坚定以制造业当家,以发展战新产业为重要抓手,让产业“基业长青”。
佛山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到4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今年,重在产业转型,沿着装备制造、泛家居等产业链条,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
具体来说,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储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都是佛山重点发力方向。
佛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已在2023年出台,计划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机器人深度应用场景,引导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快速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在机器人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推动佛山机器人产业成体系、上规模、强应用、集群化发展。
再如,新型储能集群方面,佛山去年印发出台了《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目前正在谋划制定《佛山市促进新型储能应用扶持办法》,对新型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项目进行奖补,支持大数据中心、工业园区、充电设施、5G基站、大型医院、商业楼宇、分布式光伏、微电网、工商业企业等终端用户投资建设和运营用户侧储能项目,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拓展全市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