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凝聚“她”力量 用心用情当好“娘家人”

日期:03-07
字号:
版面:新兴视窗·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美丽庭院”创建的不断深入推进,新兴县内不少农家小院颜值迎来大提升。

    受访者供图

    2024年新兴县“乡村绿化巾帼行动”暨“美丽庭院”工作推进会召开。受访者供图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村落,形式多样的巾帼宣讲深入人心;从村社巷陌到崭新业态,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从城市建设到乡村振兴,巾帼不让须眉建功立业;从维护妇女权益到呵护儿童成长,巾帼服务温暖人心。

    去年以来,新兴县妇联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紧扣桥梁纽带、得力助手和温暖之家的职能定位,立足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纵深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为新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巾帼力量、贡献巾帼智慧。

    建强阵地 做妇女思想的引路人

    深化“巾帼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凝聚妇女群众思想共识;试点打造“妇女之家”功能提升项目,夯实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基础;通过开展红色书籍宣传、巾帼讲党史快板表演等特色活动,营造社区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促发展,巾帼建功谱新篇。2023年以来,新兴县妇联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强组织、建阵地、抓载体、融服务”入手,激活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柔性“引擎”,有效推动广大妇女成为基层治理的“半边天”。

    为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新兴积极推动妇联组织广泛覆盖、强基增效。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妇联执委,我看行”活动、举办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推动各级妇联执委进班培训,全面提升妇联执委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基层妇联组织融入基层治理机制,充实各类妇女组织力量,推动妇女力量嵌入网格、妇联组织向纵深延伸,向基层扎根。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直、镇级村级妇联组织234个,镇级、村级“四新领域”“妇女之家”205个,同时,以新城镇凤凰村、太平镇禤村为试点打造“妇女之家”功能提升项目,把“妇女之家”打造成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各个领域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女工作新局面。

    阵地拓展了,工作力量如何凝聚起来?新兴县妇联以思想引领凝聚巾帼奋进力量,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妇女,以活动载体吸引妇女。

    “去年以来,我们广泛开展‘巾帼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让党的声音走进妇女姐妹心坎里。”县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组织县妇联机关“巾帼思享会”联学11次;组织支部书记、委员专题讲党课6次;联动组织各级妇联执委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巾帼大宣讲20余场次;积极参与七一“党群连心 幸福邻里”党群服务集市活动,共同缔造凝聚社区“邻里情”;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创新性开展巾帼说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妇女把自身发展融入大局大势。让广大妇女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更加坚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

    鱼渔双授 做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十多年前与丈夫从上海辞职返乡种植蘑菇,经过几年摸索,建立健益菌菇种植基地并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到如今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东成镇东瑶村创业妇女苏健如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奋斗品格。她的成长离不开妇联等部门的倾情浇灌。

    “特别感谢妇联的帮助,在基地发展正缺资金时,是妇联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30万元缓解了我们的资金难题。”苏健如介绍,这笔贴息贷款,解决了基地从传统种植型向科技型农业转型时遇到的资金瓶颈,帮助其扩建了3个菌棚,带动了周边20余个农户成为食用菌种植专业户,提供了就业岗位70余个。

    为助力新兴县实施“百千万工程”,提高妇女创业帮扶服务力度,县妇联通过推动优惠政策、金融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撬动作用,“贷”动全县妇女创业就业,进一步破解妇女创业发展资金难题。2023年,县妇联共为31名创业妇女发放贴息资金22万元,撬动发放贷款31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经验在2023年广东省妇女发展暨“美丽庭院”创建推进工作研讨会上作优秀典型推广。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引导金融“活水”帮助女性创业就业的同时,新兴县妇联积极组织女性开展学习培训,重点面向农村妇女骨干、返乡创业女能手、女大学生等群体,主动链接人社、电商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深化“南粤家政”工程湾区月嫂专项培训,开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项目,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创业“领头雁”,以及知识型、技能型、专业型的就业“女能手”,扶持妇女创业就业。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南粤家政”、电商营销、技能和管理培训23期,参加培训人数3525人。

    通过“鱼渔双授”,以创业带动就业。2023年,新兴县妇联推动广东省明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广东省巾帼创业基地、新兴县云翰食品有限公司获评云浮市巾帼创业基地,带动妇女就业550人次。

    “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环境也要美起来。今年以来,县妇联聚力实施“乡村绿化巾帼行动”,把抓好妇联工作与落实乡村绿化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好“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作为妇联引导妇女参与乡村绿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效载体,推动植绿护绿走进千家万户,掀起共建绿美家园新热潮。

    在县妇联执委、女企业家、巾帼志愿者、美丽庭院户、亲子家庭等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同植幸福树 共建巾帼林”等义务植树活动、“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如今,一棵棵树苗汇聚成一片片“巾帼林”“亲子林”“家庭林”,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勃勃生机。各个“美丽庭院”呈现出颜值大提升的景象:窗明几净,推窗见绿,风微花香,处处皆景……

    强化保障 做妇儿权益的守护者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新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纳入《新兴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点指标规划,努力推动全县儿童事业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儿童友好示范县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着眼于儿童发展,秉持儿童友好理念,让城市温暖童心,让孩子喜爱城市,近年来,新兴县因地制宜打造儿童友好空间,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位于“四馆两中心”的新兴县图书馆,对儿童的关注与关爱在细节处得以彰显,融入“儿童友好”的设计理念打造儿童阅览区,植入VR体验区等现代化技术设备设施,让小读者体验新式阅读的乐趣。“真好玩!”4岁的琪琪和妈妈第一次来到新兴县图书馆时,惊喜地发现了VR观光台,立刻跑过去体验一番。不仅如此,儿童阅览区内还摆满了小圆凳、小矮桌,书架按照儿童身高设计,设置了母婴室……

    从图书馆内充满童趣的儿童阅览区,新兴对儿童的善意和友好可见一斑。如今,儿童友好理念已逐渐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起了教育、引导、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主阵地——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建成或完成升级改造的龙潭湖公园、金台山森林公园、太平凤凰湿地公园、中山公园等都专门设置有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全县199个村(社区)均设有“儿童之家”;对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问题,定制农村客运专线接送学生上下学,采用政府补助和社会捐赠为主、家长承担为辅的办法解决交通费,确保学生正常上下学和交通安全……一个个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活动空间、一项项呵护儿童成长的服务举措,见证了“儿童友好”在新兴的落地落实。就在去年,新兴县被确定为“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县”。

    建设儿童友好示范县,还要强化儿童权益保障,织密兜牢儿童权益保障网。新兴县以儿童优先为原则,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六大方面出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县法院与县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家事调查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并在全县12个乡镇聘任家事调查员,共同开展家事调查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新兴县妇联还依托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新兴站)、新兴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2338妇女热线和“妇女之家”等功能作用,积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并主动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开展联动调处、心理干预、跟踪回访等信息化处置,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指导镇、村(社区)妇联认真开展重点人群关爱服务工作,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妇联执委帮扶机制,定期、多形式对重点人群进行走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矛盾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和恶性社会事件发生。

    优化载体 做家庭文明的倡导者

    走进太平镇河村,盎然春色闯入眼帘,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木环绕。一面面生动形象的“美丽庭院”彩绘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田园山水画展现在眼前。2023年,河村被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成为热门“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游客、群众前来参观。

    “美丽庭院”的打造离不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更离不开文明良好的家风家训。近年来,新兴县妇联以家庭为主阵地,将家风文明融入庭院创建中,积极以“家风美”建设“庭院美”,打造“美丽庭院+家风家训”,建成广东省“美丽庭院”15户,云浮市“美丽庭院”23户,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成为承载家庭幸福、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如何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让青少年更好地健康成长?新兴县妇联给出了答案:一方面,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高标准落实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现199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守护成长 筑梦未来”等“千场家教”进村居活动400多场,覆盖率100%;特邀省、市家教讲师开展家教公益大讲堂活动5场次,线上线下受惠家长8000多人次,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丰富家风宣传系列活动,去年,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开展“传承好家风 奋进新征程”家风巡回展活动共15场次;创新性打造“阅陪伴 悦成长”亲子阅读系列活动,清明节亲子阅读手作、《端午粽米香》亲子绘本故事会等活动7场次,覆盖250余人次,让广大家庭共同体验亲子阅读的快乐,营造书香满怀的和谐氛围。

    家庭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不断涌现。在县妇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活动中,周亚玲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黄伙姐家庭获评广东省百户最美家庭,梁海玲家庭获评云浮市最美家庭,李晓莹、祝沛华家庭等15户家庭被评为2023年新兴县文明家庭。

    ■一线人物

    铿锵玫瑰展风采

    助力高质量发展

    从乡间田野到农家院落,处处活跃着她们的身影;从创业创新到乡村振兴,她们奔走一线;从社会治理到城市发展,她们留下了辛勤的汗水……近年来,在新兴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妇联的坚强领导下,新兴县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团结引领全县广大妇女不懈努力、拼搏奋斗。在推进新兴县高质量发展中,一大批先进妇女个人和集体涌现,贡献出强大的巾帼力量。有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工作者,有女致富带头人,也有扎根基层带动妇女增收致富的女干部,她们是新兴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她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广大女性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绿美新兴生态建设的巾帼风采。

    伍水芹,是簕竹镇大坑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又是乡亲们眼中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自丈夫不幸去世后,伍水芹就独自担起生活的重担,靠着种植竹笋,凭借努力和勤劳,成功养大了三个孩子,还建造了房子。其间,为了扩大竹笋种植规模,伍水芹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如今,她的竹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亩扩大到150亩,年产量达10万斤,年收入也增长至8万元。同时,她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周边妇女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分享和销售支持等服务。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开始从事竹笋种植,增加了家庭收入。

    从10亩地起家,到如今租种逾200亩,从亏损严重到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稔村镇高村正盛农场番石榴产业基地负责人张进琴同样在事业上用勤劳、智慧和汗水绽放着巾帼风采。

    踏足原本没有足够经验的种植业,张进琴深知,技术不精问题是她创业道路上的一大绊脚石。为此,她积极研读各类种植书籍,参加各类农技培训班,认真做笔记。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懈的努力,她种植的番石榴产量和质量都出现极大的好转。为了拓宽产业发展、培育渠道,她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合作路径,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对外推广番石榴。如今,她的番石榴产业基地扩建到超200亩,直接带动受益农户超70户,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实现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销售利润60多万元。

    在新兴,像伍水芹、张进琴一样自强不息、坚韧刚毅,苦干实干、拼出一番作为的女性不在少数。簕竹镇红光上塘村农村妇女练国莲是村里有名的养鸡致富能手,被村民称为“鸡妈妈”。

    在养殖之路上,练国莲历经坎坷,遭受过严重损失,曾负债度日。面对困境,她不屈不挠,边干边学,努力探索新的养殖路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练国莲瞄准了规模化、智能化方向,投入100多万元将全部养殖场改造成半自动化鸡舍。如今,练国莲的鸡舍规模已扩大到10栋,每年养殖的家禽数量达到10万只,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下,新城镇黎源第二垌村“政银企村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云彩也同样抓住了“鸡”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养殖项目,从一个丝毫不懂养殖技术的“小白”历练成为“养鸡高手”。一路上,她勤劳、巧思、求变,在实干中不断总结养殖经验,创新管理。在科学的养殖方法和良好的养殖环境支持下,陈云彩养殖的肉鸡病死率低,品质优良,得到市场的认可。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陈云彩的家庭农场共计投资约400万元,占地总面积约65亩,建设有4栋高效养殖鸡舍,年出栏肉鸡40多万羽,总产值1200万元。

    茶叶铺就致富路。几年前,外来媳妇谢昭丽开始步入茶行业,从读懂茶叶习性到茶叶品质把关再到深度参与茶园管理,她逐渐能够独当一面。以茶为“媒”奏响了巾帼创业奋进曲。作为“90后”的谢昭丽,敢想敢拼,通过瞄准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模式,创新多种形式的茶叶种类,并开展直播带货,为农业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如今,经过不懈努力,她与丈夫夫成立了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企业,每年产量约5万斤成品茶,实现年产值800多万元,让茶叶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在发展茶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同时,谢昭丽还热心公益事业。她表示,作为茶农,不仅要守好茶业,传承好茶产业,同时要向着“输血与造血、利他与反哺”相结合的目标,努力续写乡村振兴的好故事。

    撰文 冯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