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48年“老厝边”的邻里情谊

日期:03-07
字号:
版面:汕头观察·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蔡乐筠(右)和王琴(左)。受访者供图

    在汕头市金平区大华街道竟长社区,人们时常能看到年逾八旬的蔡乐筠陪同百岁老人王琴一同散步的身影,一束束暖阳投射在两位老人身上,照亮了这段已维系48年的邻里情谊。

    岁月无痕,人间有爱。数十年来,蔡乐筠坚持照料独居老人王琴,邻里之间不离不弃守望相助,在社区传为一段佳话,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传递给下一代,影响着更多人向善向上,尊老敬老。近年来,蔡乐筠相继荣获“汕头好人”“广东好人”称号。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汕宣

    邻里守望 暖心照料

    指针拨回20世纪70年代。1975年,蔡乐筠搬到汕头市大华路竟长社区一处公租房,与王琴夫妇成了邻居。在之后的48年里,两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在简单平凡的邻里生活中结下深厚的情谊,成为人们眼中的“金厝边、银亲戚”。

    1998年,王琴的丈夫离世,由于王琴年事已高、膝下无子,生活和精神上顿时失去了依托。尽管社区居委会及时了解到她的困难,为她申请了补贴,得以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但王琴依然无法解开心结,时常在家中落泪。

    见此情形,身为邻居的蔡乐筠时常在生活上帮助她,从情感上开导她,希望她能走出这个人生低谷。蔡乐筠经常到王琴家中聊聊家长里短,带着她一同到公园散步,还邀请她到家中吃饭,与自己的女儿、外孙共享天伦之乐。

    “我们是多年的邻居,感情比亲人还亲,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当被问起如此热心照顾王琴的缘由,蔡乐筠这么回答道。

    年岁渐长,王琴的听力逐年下降,蔡乐筠经常敲门、按门铃喊她过来吃饭,她都听不见。担心老人独自一人在家出意外,有次蔡乐筠在门口敲了半个小时,直到老人开门。“老人耳聋,我跟她说话都要很大声。有时候还是听不清,我就会跟她比手势,虽然有点困难,但也挺有意思的。”蔡乐筠说。

    以平凡行动诠释人间大爱。蔡乐筠用无私的奉献照亮了邻居王琴的晚年生活,更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为社区居民树起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新标杆。

    蔡乐筠与王琴的感人故事在邻里间广为传颂,她们老帮老、邻帮邻,让社区萦绕着一股暖意。邻居洪树绮感慨道:“蔡阿姨母女对王琴老人真的太好了,老人生活得很开心。她们无私地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这种尊老爱老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不是母女 胜似母女

    买菜做饭、清洁卫生、互诉心声……几十年来,在蔡乐筠的帮助和陪伴下,王琴渐渐走出情绪低谷。不知不觉中,王琴把蔡乐筠当成女儿,蔡乐筠也成为王琴真心信赖的人。“不是母女,胜似母女。”这是许多街坊邻居给出的评价。

    2005年,蔡乐筠的丈夫不幸离世,没有了丈夫的陪伴和照顾,她更加体会到孤寡老人的感受。同时,蔡乐筠的母亲早逝,她便把对母亲的爱默默地倾注在王琴老人身上。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这叫缘分,我20岁时妈妈就去世了,却和王奶奶相处40多年,平时生活接触就产生感情,没有亲情也有感情。”对于这份感情,蔡乐筠向记者说道。

    当远嫁他乡的女儿想要将她接到外地照顾时,蔡乐筠想到被自己视为母亲的王琴老人,便毅然决定留下。买菜、做饭、洗碗、洗衣……蔡乐筠主动承担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然而,看似简单的家务和日常所需,对于身患高血压、高血糖等老年病且生活困难的蔡乐筠来说,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2020年9月,年近百岁的王琴不慎摔倒,幸亏蔡乐筠及时发现,与周围邻居合力送到医院才没有造成太大伤害。此时,对于年近八旬的蔡乐筠来说,照顾卧床不起的王琴实在有点力不从心,为了不耽搁照看,她便联系到王琴的远房亲戚过来一同帮忙。但她并无因此丢下重担,而是仍一如既往尽己所能照看王琴老人。

    就这样,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春去秋来,日复一日,蔡乐筠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悉心照顾比自己大20岁的邻居。“王琴老人和我们一起吃饭10多年了,自然看成一家人了。”平凡之中见真情,面对48年的默默付出,蔡乐筠如是说。

    多年来,蔡乐筠把照看王琴当作对母亲的尽孝,没有怨言,不求回报,用简单质朴的行动播撒着爱,诠释着孝,传递着“善良、孝顺、友爱”的精神。

    播种好人精神 树立文明新风

    “我奶奶是一个勤劳热心的人,任何事情她总是默默地做着……”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上午,一场“听好人故事 学助人精神”主题活动在汕头市大华路第二小学举行。“广东好人”蔡乐筠老人的孙子吴洪羽讲述自己奶奶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

    自从蔡乐筠老人获得“广东好人”称号后,在大华二小4年级就读的吴洪羽深受感染,成了奶奶先进事迹的“代言人”,常常向身边的同学老师讲述奶奶的感人举动。吴洪羽说,虽然奶奶已经80岁了,但她仍然默默照顾着百岁邻居。

    宣讲会结束后,金平区文明办、街道与社区负责人、学校师生代表以及街道巾帼志愿者一齐来到蔡乐筠老人家中慰问蔡乐筠和王琴。在老人家中,大家与老人坐在一起交流、谈心,并送去关怀和祝福。孩子们纷纷提问,“奶奶,您照顾邻居这么久,不辛苦吗?”“我只是力所能及帮助他人。”老人看着小朋友稚嫩的脸庞,脸上露出了温馨的笑容,“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还会坚持照顾她。”

    活动当天,除了慰问,学生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还帮助蔡乐筠及王琴老人打扫卫生、擦拭桌椅家居、清倒垃圾。

    大华街道“大华邻里家”志愿者李照东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依托大华邻里家服务机制,弘扬蔡乐筠老人的好人好事,以及她助人为乐的精神,继续在街道以及社区的辖区内弘扬向上向善的邻里氛围。

    大华二小的学生石欣宁说:“许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一起弘扬社会风尚,一起传递爱心。”

    蔡乐筠的孝老爱亲的善举也影响着家人,她的女儿及外孙也一直关心帮助王琴。“从小时候起,老姆就像我奶奶一样,我们就像一家人一起生活。我也非常支持我妈妈照顾老姆,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蔡乐筠的女儿洪洁珊说。

    汕头是一座好人之城,崇德向善成为城市精神。如今,文明的种子正在播撒、生根发芽。蔡乐筠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讲述着守望邻里的故事,为他人树立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榜样,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