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柔肩担重任 巾帼绽芳华

日期:03-06
字号:
版面:遂溪视窗·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国萍慰问困难儿童。

    苏娟。

    陈慧强(左三)与侦查民警共享网上办案信息。

    王月连带着乡亲在江洪镇经营鱼仔生意。

    黄略镇高碧村干部郑金莲(右一)参与文明出行劝导志愿服务。

    编者按:“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活跃在遂溪县各行各业的巾帼力量,在各自工作和生活的领域竞标争先、比学赶超,如铿锵玫瑰傲然绽放。本期选取四个领域的巾帼代表,通过她们的故事,呈现遂溪“半边天”的卓越风采。

    志愿服务

    遂溪县志愿者“领头羊”李国萍、苏娟:

    汇聚微光点亮爱心路

    在遂溪庞大的志愿服务队务中,李国萍、苏娟两位妇女,是大多数志愿者们都知道的一对“双子星”。五年前,63岁的李国萍担任遂溪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在她的带领下,遂溪县志愿者联合会下属涌现出一大批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广东好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苏娟则牵头组织成立遂溪县众成志愿者协会,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家人、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为需要帮助的人出微薄之力,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深得人们敬重。

    发挥余热

    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李国萍任遂溪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后,在她的带领下,遂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挂牌运作;组建8类常备志愿服务队伍、12类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目前,遂溪县在广东i志愿注册的志愿者队伍574支,志愿者51437人。

    广大志愿者们积极开展常态化的政策宣讲、创建文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科普宣传、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助力高考、济困助学、关爱帮扶、敬老爱幼、义务献血、植树造林、送戏下乡、文化支教、630捐款、台风灾后环境清理、助力“百千万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各传统节日时,志愿者们广泛慰问百岁老人、空巢老人、孤儿、残疾人、留守儿童、困境家庭等。据统计,遂溪县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7749场,服务时长1387853小时。

    在李国萍带领的遂溪县志愿者联合会引导下,遂溪县成立了18支“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共410人,实现了全县镇街全覆盖;同时开展技能培训及考证,共250人考取了红十字会救护员证,分布在最基层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了作用。此外,“让留守儿童圆梦起飞”项目培训了5000多名留守儿童,“期颐寿星关爱行动”项目让百岁老人感受到党和社会各界的温暖。

    广施善举

    暖心善举诠释志愿者意义

    苏娟牵头组织成立遂溪县众成志愿者协会,拓宽服务渠道。该协会在县城人流密集的孔子文化城和人民路的两个志愿服务站,每天都有8至12名巾帼志愿者坚守岗位,提供测体温、咨询信息、指引交通等便民服务活动,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办实事10000多件。同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创文服务、交通维护、治安巡逻等主题活动公益活动250多场次。

    苏娟还是遂溪县金声曲艺社的社长。20年前,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她自筹资金购买了乐器、设备等,让老人及曲艺爱好者能聚在一起唱粤剧吟粤曲。近年来,还经常参与组织曲艺社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活动,到乡镇社区20多场次,还保持每周组织曲艺社成员参加三场惠民曲艺演出活动,赢得广大民众的称赞。

    苏娟几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尤其是牵挂着遂溪县文化艺术学校孤儿的成长。每年中秋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苏娟都坚持到校走访慰问,被遂溪县文化艺术学校的孤儿和单亲小朋友敬称为“妈妈”。她还重点资助了13名孤儿。据统计,20多年来,苏娟捐赠给县文化艺术学校的资金及生活物资累计6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耳濡目染中,苏娟的丈夫、儿子,甚至员工、朋友,曾经结对帮扶的孤儿等,也成为乐善好施的社会一员。

    多年以来,苏娟一直行走在平凡的慈善路上,在济困助学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2019年前行善帮扶的“独行侠”,到现在的众成志愿者的“指挥官”,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数不胜数,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政法战线

    遂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警察陈慧强:

    侦破大案要案展女警风采

    从警30多年,遂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巾帼英豪陈慧强,始终牢记入警时的庄严承诺,以实际行动践行刑侦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要侦查破案,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从警以来,陈慧强先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光荣称号,是被公安部、全国妇联合通报表扬的100名成绩突出女民警之一,被广东省委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被广东省公安厅评为第一届新时代南粤刑侦之星,被评为湛江市政法战线英雄模范、湛江市“三打”先进个人、湛江市最美女警、湛江市十佳女警,她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荣获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评为遂溪县、遂溪县公安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刻苦钻研

    当刑侦“尖兵”

    2017年,陈慧强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后,经长达3个多月的深度研判、分析,为禁毒大队打掉特大跨省目标案件提供可靠的情报信息。

    次年,陈慧强被抽调到湛江市公安局扫黑办当线索核查审核组组长期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与全组民警一起,审核全市涉黑恶线索核查报告,办结或初步办结中央扫黑除恶第8督导组下发全部线索156条,办结省厅督转办线索68条,全市该项考核获得全省第六的好成绩。

    在经侦大队任教导员期间,陈慧强主动承担内勤工作,撰写调研文章受表扬;代表县局自编自导反映警察真实生活的微电影《爱在左 责任在右》获奖;编导以案说法微电影《骗你没商量之集资诈骗》,为经侦考核添砖加瓦。

    陈慧强还积极投身到护苗专项工作中,用心、用情呵护被性侵的未成年女童,严厉打击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她参与的“团员行动”专项工作名列全市前茅,解救被贩卖儿童13名,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帮助9个家庭寻回失踪的亲人,圆了团圆梦。

    刑侦工作之外,陈慧强也身体力行,利用各种场合,反复向不同群体,尤其是向妇女、学生群体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向未成年女童宣传预防被性侵知识。

    勤奋专注

    当团队“头雁”

    命案、强奸案等现行案件破案率达100%,打击盗抢专项工作位列全市前列,打掉黑社会组织犯罪1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5个,打掉恶势力团伙42个……近年来,陈慧强参与的一系列行动屡屡斩获佳绩。她参与破获公安部督办的“1·23”特大网络诈骗案,让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深入民心。从2021年4月开始,遂溪县电信诈骗警情数、立案数实现双下降。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陈慧强把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与劳模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进刑侦工作中,以无我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刑侦工作。

    2016年,陈慧强直接参与了“9·11”假冒注册商标案的侦办,梳理、归类、分析各类涉案信息10万余条,成功发起全国集群战役。

    2021年6月,陈慧强经过两天一夜的不眠不休,利用智慧新侦查相关手段,分析研判嫌疑人轨迹,实时为一线抓捕民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最后,涉案的6名嫌疑人全部归案。

    2022年,本土疫情来袭时,陈慧强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办公室为家,带领信息研判组的同事们24小时无缝对接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需求。

    多年来,陈慧强共为战友们申报一等功1人次,二等功5人次,三等功70多人次。同时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积极与经常外出办案的民警家属沟通,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暖警措施落到实处。

    创业致富

    遂溪县江洪镇女企业家王月连:

    带领乡亲共同增收致富

    江洪,一个拥有浓浓渔乡味的渔港小镇,王月连是镇上有口皆碑的杰出妇女代表。她不仅是江洪镇杰出的致富女带头人,勤劳致富,带领当地妇女就业,还敬老孝亲、热心公益,当地人亲热地叫她“月连姐”。

    创业致富

    她依然留守乡镇

    自1983年起,王月连开始经营裁缝生意,带领身边的几个姑娘一起拼搏创业,历时8年之久。在专注生产经营和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她十分关心乡亲的生活,尤其是在做中小学生的衣服时,总是替困难群众考虑,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困难家庭很少的费用。

    1991年,25岁的王月连走进婚姻,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庭。2003年,与丈夫开始着手鱼料生意。由于夫妇两人务实能干,生活也随之变得殷实。不久,王月连的丈夫选择到顺德投资建厂,发展企业,现拥有一家占地2万平方米,内设世界一流生产设备和专业标准厂房的现代化企业——佛山市亿家好公共座椅,其产品畅销于国内30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并且已经走向世界,先后和美国、英国、南非、中东、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

    面对自家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作为企业主要创始人的王月连,却选择留在乡镇。

    直到如今,王月连仍然起早贪黑,亲力亲为,跟员工一起去码头收购打理鱼仔生意。这位以创业和助人为乐的大姐总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目前她在江洪码头经营鱼仔生意,月固定雇佣男工13名,固定月薪4000多元/每人,拥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固定渔船25艘,日均收购鱼料多达100多吨,销至顺德、北海远至南京、山东等地。每天雇佣妇女零工30至40人,鱼货多时,雇佣零工多达60至80人左右,零工的工资按天按件计,人均每天收入有100多元至300元不等,极大带动了当地妇女的就业。

    热心公益

    帮助身边困难者

    尽管日常忙碌于工作,但王月连饮水思源,出生于江洪镇大路村委会后坡塘村的她,不忘娘家人的养育之恩,时常惦记牵挂着娘家的父老乡亲,时常扶困助弱,资助困难村民。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的,王月连都是带回去分给家里需要的父老乡亲。乡亲们打从心底里感激她,拥戴她。

    十几年前,王月连曾无偿资助村里两位越南籍婶婶几千元。此后,又有一位来自越南的寡妇,因丈夫的忽然离世,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原本打算建房的她四处筹借无力。王月连知道情况后,在母亲因病住院需巨额医疗费的情况下,硬是挤出钱来帮助她。另外,王月连对待丈夫家族亲人的帮扶也不遗余力,个人出资50万元资助五保户叔公,盖好了一栋两层楼房,购好家具,解决了这位老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从经营鱼仔生意起,王月连就开始于每年农历的8月15日,持续为娘家的老人送去慰问,赠予每人大米60斤,慰问金200元,以及自营的鱼仔产品,前后资助娘家50多户人家共50多万元用于房屋建设,为建设家乡、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县镇人大代表,王月连对当地的发展格外关注,多次为了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有建设性的项目提案。极力支持乡村建设,在北草村道路建设需大量资金时,她二话不说就捐献了五万多元,为北草村的建设出了一分力。同时,她还热衷于教育事业,近几年来为江洪镇教育的发展建设捐资了数十万元。

    乡村振兴

    黄略镇高碧村干部郑金莲:

    发动“半边天”共建和美家园

    走进遂溪县黄略镇高碧村,开阔的硬底化村道,错落有致的楼房,整洁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灯光篮球场、小公园等一应俱全。村内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庭院内绿树成阴,村道两旁房子绘上了主题鲜明墙绘,点亮乡村幸福生活。

    高碧村如今的和谐美好,离不开一位女村干部的贡献。从2014年起,郑金莲担任高碧村委会委员,后又任高碧村妇联主席。在她倡导下高碧村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团结引导全村妇女为乡村振兴注入巾帼力量,为提升全村美丽和谐注入“半边天”力量。

    发动村民

    出资出力改善环境

    高碧行政村位于遂溪县黄略镇东北部,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湛江市区4公里。全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 1025户,人口5089人,耕地面积4160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甘蔗等农作物。村民主要种植农作物、外出经商或者务工为经济来源。近几年高碧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万元。

    在“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中,郑金莲和村委会同事们积极发动村民自筹100多万元,发动群众拆除旧危房120多间,清理卫生场地死角250多处,投资近800万元,解决了村里所有村民的污水管网问题,投资100多万元统一规划鸡栏,在村外建猪圈,大大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全村范围内道路8公里硬底化建设、村巷大小道路300盏路灯的安装实现全覆盖。还新建面积7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大楼,三层文化大楼,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完善休闲活动场所,新建村内外三个休闲公园及党建宣传阵地,美化亮化了村容村貌,是环境优美宜居省级卫生示范村。

    高碧村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后,郑金莲不定期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法律咨询、爱心帮扶、心理疏导等各类细致入微的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弘扬美德、传递温暖、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构建平安祥和新农村。

    倡导文明

    重教奖学兴产业

    宣教行动中,郑金莲广泛发动妇女力量,定期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通过优化村容村貌和农民公园等资源,实现党建书屋、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大喇叭”的覆盖,使乡村文化站的工作常态化、多样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升良好乡村文化和思想氛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重塑乡规民约,弘扬公序良俗,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改善邻里关系,净化乡村风俗,发展新乡村文化,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新局面。

    2018年,在黄略镇委、镇政府的统一发动倡议下,各村(居)委会的乡贤、爱心人士踊跃加入教育促进会,捐资捐物,通过干群合力,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优秀班级,资助贫困学生,慰问教职工等。高碧村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该村先祖立下“延师教子,诗书传教”的家训,制定了《家诫十条》,建立了良好的家风传统。在郑金莲和村委会同事们的共同发动下,高碧村每年向考上大学、中学的优秀学子奖励金额达到80多万元,树立了重教兴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发展。在郑金莲和村委会同事推动下,高碧村立足本地优势,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共创建了10多家物流运输公司,其中海通物流运输公司,年产值约8000万元、运输车辆200台;和通物流运输公司年产值约3000万元、运输车辆60余台;还有10多家运输公司年产值超1000万元,运输车辆20台以上,物流运输产业蓬勃发展。辖区内还有王桂食品厂和湛江市一品鼎盛饼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产业,带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促进“业兴、民富、人和”。

    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赵少明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