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新就业群体有了温暖的“家”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江门观察·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江海区打造新业态司机之家,可提供短暂休息、淋浴洗衣、学习阅读、喝茶看电视等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摄

    “早啊,我是来做义工的,我有三轮车,可以帮忙拉物资。”来自江门市江海区的韩先生是一名拉货司机,看到社区通知征集志愿者后,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来到活动现场;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江海区人社局业务负责人为外卖小哥解读非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

    这是江门市江海区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江海区以“聚新九条”工作措施为抓手,做实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推动其在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中彰显“新”担当,实现“双向奔赴”。

    机制立“新”。江海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和群团组织各负其责、街道兜底管理的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机制,选派行业主管部门一对一结对联系新业态企业党组织,明确8项工作任务和“三个一”工作机制,带动部门资源下沉。

    摸排明“新”。江海区采取两种渠道开展人员摸排:一是开展“拉网式”走访摸排,摸清零散、个体经营的新就业群体人员底册;二是引导自动报备,在新就业群体密集区域张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备案登记表》二维码,鼓励新就业群体扫码备案,并收集他们的服务需求和参与基层治理意向。目前已建立快递物流、网约出行、网络直播、外卖送餐和灵活就业群体5套台账,实现企业经营情况、职工队伍情况、党员队伍情况、出资人情况、党组织情况“五个清”。

    组织聚“新”。江海区将党的组织延伸覆盖到各分支机构、基层网点和合作企业,推动圆通速递合作方、饿了么江海广场站、抖音平台直播孵化企业、餐饮配送企业、物流仓储部门等成立党支部,推动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持续扩大。

    思想强“新”。依托红色驿站、权益保障中心等阵地,江海区设置学习专区,开展政治理论、交通普法、防范诈骗、劳动权益咨询等线下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通线上学习渠道,让新就业群体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阵地暖“新”。在商圈、步行街、银行网点、工业园区等新就业群体聚集地打造12个红色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饮水就餐、图书借阅、免费充电、应急药品等服务,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保障安“新”。为更好保障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江海区成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由司法所、人社所、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设立常驻窗口,相关部门设立轮驻窗口,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轮流值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招聘就业、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劳动仲裁、矛盾调解等专项服务。

    服务惠“新”。该区常态化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如开展新就业群体温暖服务季活动,把一批批防晒解暑、保温取暖、生活日用品等物资送到新就业群体手中。建设青年夜校,为新就业群体青年提供创意美术、电钢琴、短视频拍摄、认知与解压等公益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善治融“新”。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江海区聘任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引导他们在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导等方面发挥“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作用。此外,打造“饿了么暖心送餐车队”“外卖小哥议事会”“圆通速递先锋哨兵”等品牌,引导其在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中贡献力量。

    风采亮“新”。整合16个部门3个街道资源,制定涵盖商家折扣、技能培训、景区门票等内容齐全、群众需求大的激励措施,以服务换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干得好、有劲头。

    南方日报记者 张泳渝

    通讯员 冯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