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干二十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资料图片
岭南春早,风帆早航。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广州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之进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高质量发展是多维度的,而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需要创新理论与智慧思想的传播。
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解码营商环境改革“六级跳”,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工作专题培训;从红线女与粤剧、岭南文化之间的关系,英雄花开英雄城到国际视野下的广式生活和广州历史文化表达。
回望2023年到今天,这些不同主题的宣讲会已开展了近九十场,涵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这些贯穿全年的宣讲在广州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背后,正是一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组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队伍。
用智库力量阐释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立体传播党的声音,在一场场宣讲的推动下,党的创新理论正在岭南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南方日报记者 王一晴
“头雁”领飞:激活“雁阵效应”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如何在此基础上扩大开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自信阶段,内涵和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制度建设、体系建构成为突出特点和重大任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研究员在一场宣讲中说道。
聚焦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变化和结构转化,张跃国表示,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改革实践在形式和方法上要有质的提升,未来改革的理论逻辑要进一步明晰,在改革理论与实践创造、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制度转型与制度定型如何统一上,作出合乎逻辑的说明。
深入浅出的语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丰富、翔实、客观的数据,这场宣讲引导了机关、国企、群团组织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形势与挑战。而由张跃国撰写的报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变化与结构转化》,也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了广东省基层理论宣讲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举精神之旗、建精神家园,更需要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
当广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之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智库之责”,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到了每一处前沿阵地。
从组织架构和人员部署便可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用心。
作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一把手”,张跃国同时担任了宣讲团的团长。在大大小小的宣讲会上,经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他到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石井街道等6家单位,提纲挈领地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宣讲解读;
以“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题,他围绕“什么是文化”“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四个方面,为2023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培训班进行了文化传承发展专题辅导讲座……
“头雁”领飞,激活“雁阵效应”。
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组建的宣讲团中,还下设了“社科之声宣讲团”和“青年博士宣讲团”。
在“社科之声宣讲团”,汇聚了一众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院内部门骨干人员。而“青年博士宣讲团”,则由院内青年博士、博士后组成,用青年的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的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的担当践行党的要求。
两个宣讲团各司其职,将理论耕耘在广州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上,思想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识在这里凝聚成无往不胜的力量。
以“智”融入:服务工作大局
以“智”主动融入、积极服务省市工作大局,是宣讲团开展工作的初衷。
在广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热度不减、持续升温,更是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在此情况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晓群作为宣讲团的成员,到雷州市南兴镇开展了乡村振兴培训,以“传统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比较及其治理创新”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演化逻辑,并从传统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属性、功能、法人特征、治理体系等多个维度展开比较。
“新时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应进一步探索产权开放,加快集体经济经营创新,完善农村混合所有制治理机制。”他在培训中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从城口县岚溪村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共享经济,到新发村发展本土特色,构建以观赏玫瑰、食用玫瑰为代表的千亩生态玫瑰园,再到回龙坝村采用多元股权、合股联营……他将自己的调研经验融入到了培训中,让南兴镇近百名镇、村干部在培训中了解其他村镇的做法与经验,从中获益。
胡晓群的做法并不是个例。罗谷松、白国强、柳立子、张苹等宣讲团的成员在精心筹备课题的过程中,都会主动了解、分析所到地方的情况,做好政策与理论的精准传递者、权威解读者、生动诠释者。
从乡村振兴到城中村改造,从营商环境提升到产业发展布局,在服务省市工作大局的过程中,宣讲团的选题已覆盖到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深入宣讲正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引导全院干部学者进一步提高站位、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激励着“智库”工作者们团结奋斗、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一“小”一“大”:回应百姓关切
“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引导理性回归。”在培英中学的课堂上,历史学博士陈桂明向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
他作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青年博士宣讲团”的一员,将自己对中国革命史、广州城市史的研究用进宣讲课堂。
从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宣告成立,到解放战争时期,“暴露的青年干部被送往游击根据地,投入一线战斗,仅侨二师一处就输送了120多名干部”,陈桂明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述了广州青年运动的历史功绩。
通过他的讲解,在座的中学生对“广州青年团”的由来和“中国共青团诞生地”的红色历史有了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这正是宣讲团的成员努力达到的效果。宣讲内容的多样性,更是深入涉及到了社会发展和关注的方方面面。
2023年10月,四川崇州发生黑犬咬伤女童事件,引起了关于社区宠物的管理和整治的新一轮争议。
紧跟时事,宣讲团在2023年11月3日便策划筹办了相关的宣讲,为基层百姓答疑解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胡彦涛前往天河区濂泉社区,为30多位党员和老年人进行了以“以法治方式提升党建能力更好服务社区群众——社区宠物的法治化治理”为主题的社区普法讲座。
从广州网格党建的意义和成效,到广州社区宠物的相关法律规定,胡彦涛细致的讲解,让社区居民掌握了禁养宠物清单,为社区的宠物治理提供了法治依据,这也让社区网格员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处理社区间的宠物纠纷。
既讲清楚是什么,又讲清楚为什么;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办。
借助一场场的宣讲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覃剑、周晓津、刘帷韬等青年博士、博士后们来到基层,联系实际、回应群众关注关切,用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的话语,将理论、文化、政策传播出去,让思想之花绽放岭南土地。
从建设宣讲阵地,到打造宣讲品牌,再到培养宣讲队伍和创新宣讲方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通过对宣讲团的打造,正锚定建设新型城市智库标杆的标高追求,全面融入决策、对接政策,深入研究广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让理论的种子落地生根,让思想在岭南大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