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搂大头狗”火爆网络

日期:03-01
字号:
版面:阳西视窗·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搂大头狗”演员在演出前认真检查道具。

    扎制“大头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手工作业。

    在漫天烟花的映衬下,“搂大头狗”表演更加精彩。

    “搂大头狗”是阳西重要的节庆民俗活动之一。

    阳西“搂大头狗”有着对生活的美好寓意。

    阳西“搂大头狗”是南派舞狮的一种。

    阳西“搂大头狗”是融合杂技、武术、舞蹈、鼓乐的民间艺术活动。

    阳西“搂大头狗”在七贤书院巡演。

    扫码看视频

    山海阳西,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阳西群众在生产劳动之余,也创造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搂大头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日前,一段阳西“搂大头狗”的视频被人民网视频播放,并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转发传播,使这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火爆网络,也“搂”出了海内外。

    作为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阳西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阳西“搂大头狗”是一项融合杂技、武术、舞蹈、鼓乐的民间艺术活动。“搂”是阳西方言,是指手持“大头狗”道具,有规则挥舞、舞动的意思,也是南派舞狮的一种。因其“狮形狗态”、头大如斗,被称为“大头狗”。

    阳西沿海地区多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古时农业、科技、医疗水平落后,于是阳西群众将武术糅合瑞狮与狗的神态,演变成阳西“搂大头狗”独特的搂法与鼓点。通过“搂大头狗”,阳西群众寄托着消除灾害、招财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粮食满仓的美好意愿。

    传统“大头狗”外形大、身形长,狮身用“麻衣”或“羊毛衣”制作而成。“搂大头狗”的身法、步法以武术基础为主,动作形态有“摇尾”“前扑”“咬尾”“抖身”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搂大头狗”一般为双人表演,表演时模仿的是狗的动作神态。演员在表演时辅以锣鼓配乐,鼓点极具地方特色,表演风格喜庆,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阳西是“搂大头狗”的主要发源地,该技艺以阳西为中心,面向全国,辐射到东南亚地区。目前,阳西县河南村是“搂大头狗”表演艺术传承保护重点村。

    近年来,阳西“搂大头狗”代表队前往海内外开展技术交流,曾获得马来西亚马六甲国际高桩舞狮邀请赛金奖、中国广州龙狮文化节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今年春节期间,阳西“搂大头狗”在阳江市巡游,并在阳西县文化广场和七贤书院等景区巡演,还应邀在省内外各地表演,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充分展现了传统非遗年俗文化的魅力,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张文秀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