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拼经济 抓项目 促发展

日期:03-01
字号:
版面:蕉岭视窗       上一篇    下一篇

    广福园区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提升园区承载力、要素保障力,全力打造融湾入海桥头堡。丘林强 摄

    蕉岭县盛塔水泥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已建成两条水泥包装袋国家标准生产线。汪敬淼 摄

    蕉岭县携手番禺区举行2024年“春暖梅州”暨“蕉岭—番禺”劳务对接现场招聘会。丘林强 摄

    在广东供销天业(蕉岭)冷链物流产业园冷冻库前运输车不停进出,一片繁忙景象。丘林强 摄

    “蕉岭将以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为统领,坚持‘三个突出’,争当‘三个示范’,加快建设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在2月20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蕉岭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刘鸿涛的表态发言掷地有声、鼓舞人心。

    “新春第一会”是今年发展的“风向标”,更吹响了踔厉奋发的“冲锋号”。省、市、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向全社会释放了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为蕉岭高质量发展起笔。蕉岭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抢开新局,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打响新春奋进的“发令枪”。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徐志宝

    定目标亮实招

    推动发展蓝图转变“实景画”

    2月21日,蕉岭县召开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新战鼓”。大会上,关心、支持蕉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绘就奋进新蓝图。8个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县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蕉华园区代表、广福园区代表、企业经营者和科技界代表等纷纷承诺亮诺,亮出硬招实招,以奋斗之姿、实干之态,与全县人民一起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大潮。

    “2024年蕉华园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加快建设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工作部署,做足招商引资,做实基础设施,做大产业平台,做优营商环境,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双强,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县政府党组成员、蕉华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丘建安在大会上的表态铿锵有力,传递出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广福园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钟光庆也表示,新的一年广福园区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为抓手,提升园区承载力、要素保障力、运营竞争力和资源拉动力,全力打造融湾入海桥头堡。

    “新的一年,塔牌集团将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广东塔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明表示,将继续推进现代科技与传统水泥产业的融合,全面提升传统水泥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生物科技项目建设,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公司自2022年10月成立以来,已建成两条水泥包装袋国家标准生产线,于去年6月正式投产,达到年产量水泥袋约6000万条、产值约5000万元,并有效拉动解决就业50多人。”谈起公司未来的发展,蕉岭县盛塔水泥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传聪言语间充满了坚定与自信。“2024年,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突出技术创新引领,围绕绿色建材产业延链强链所需,采用最先进全自动化设备,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蕉岭县争当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示范贡献企业力量。”赖传聪说。

    去年2月14日,蕉岭县召开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建设动员大会,以时不我待之姿吹响全县上下奋进高质量发展、积极融湾入海的号角。过去一年,该县抢抓“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入海重大机遇,GDP增长7.6%,增速全市第二,实现年初亮诺目标。蕉岭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1镇6村入选典型镇村,3个镇入选市“百千万工程”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实现“百千万工程”良好开局、走在前列。一系列成绩,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蕉岭经济发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时隔一年,蕉岭县再度召开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释放举全县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里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以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为统领,坚定肩负起省市赋予的在省际交界打造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的使命,紧扣融湾入海、规划先行、环境提升、产业振兴、改革创新、艺塑乡村,以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蕉岭正以强烈的实干精神,坚定信心谋发展、齐心协力抓发展、心无旁骛促发展,以“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和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的实干担当,全力跑出蕉岭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奋力在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

    抓项目建平台

    铆足干劲奋战龙年“开门红”

    近日,记者来到广东供销天业(蕉岭)冷链物流产业园,一大早看见冻库前运输车不停地进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裹上厚厚的防寒服进入冷库。只见货架上摆放着一箱箱果汁,每个箱子上都贴着写有货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原产地、重量等信息的标签。

    作为2023年县重点项目之一的广东供销天业(蕉岭)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期项目建设,正式投入运营,有效填补了蕉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和大型冷链物流基地的空白。

    一边重点项目传来投入运营的好消息,另一边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紧张快干、加速推进的热闹场面,寿乡处处澎湃着建设的热潮、奋进的强音。

    在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白芨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建设现场,建筑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加紧施工,抢抓进度。“目前在建的是公司的研发生产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底开工建设后进展很顺利,计划今年5月份竣工。”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总办负责人钟晓滨说道。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建筑面积约38869平方米,建成后主要生产白芨牙膏,项目建设内容包含生产车间、原辅材料车间、包装车间等3栋框架结构标准厂房。作为全产业链补充建设项目,将推动白芨产业向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主体建筑有3栋,1号厂房作为生产车间,配备有多台数字化智能设备,生产白芨牙膏和青瓜胡萝卜果蔬汁,可以生产牙膏3万支,果蔬汁2万瓶。”钟晓滨向记者介绍道,2号厂房是物流与配送中心,3号厂房是研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最大吞吐量是每个月10万吨到50万吨,研发中心将研发白芨的产业应用如白芨多肽等。

    重点项目势如破竹节节突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方向明晰。如今,蕉岭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立足优势而不满足于优势,推进工业立县、工业强县,聚焦特色、融合、集聚发展,构建绿色建材、资源经济“双百亿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三驾马车”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工业、农文旅等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走好旧动能提升与新链条塑造之路。

    过去一年,一批融湾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在蕉岭逐步落地实施,初步形成一批融湾发展试点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蕉岭经验”,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作为梅州苏区融湾入海“策源地”“先手棋”“见证者”,蕉岭先行先试规划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蕉岭片区),被省市确定为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在用地、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蕉岭共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14.6亿元,比增31%。在各种利好的加持下,蕉岭一步一步把融湾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蕉岭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刘鸿涛表示,2024年蕉岭将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争当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示范,“建强主平台,推进广福省级特色产业园、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及高铁、货运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融湾入海桥头堡。再造新支柱,力争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今年落地。培育新业态,建设食品产业园,争创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引人才聚人才

    促进人才和发展同频共振

    “你好,想找什么类型的工作?我们企业岗位多、待遇好,可以先了解一下我们企业。”……2月20日,蕉岭县携手番禺区在蕉岭(南沙)体育馆举行2024年“春暖梅州”暨“蕉岭—番禺”劳务对接现场招聘会。来自蕉岭本地的20家企业和广州番禺的15家重点企业到场纳才,共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吸引了1200多名人才进场求职洽谈,其中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66人,现场录用99人。

    据悉,此次现场招聘会由梅州蕉岭县和广州市番禺区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蕉岭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番禺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共同承办。招聘会以“春风送岗百千万 勠力同心促发展”为主题,为蕉岭、番禺两地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高质量供需平台。招聘岗位涵盖证券、保险、电商、化工、餐饮、教育、服装、电子、通信、农业、传媒、家政、建材等行业,涉及生产操作工、家政服务员、外贸业务、设计师、工程师和金融规划师等多个工种。

    “这是我们县首次和番禺区合作举行招聘会,主要是为了抢抓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积极吸纳春节返乡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群体在蕉岭、番禺工作,解决蕉岭群众就业问题,为蕉岭和番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要素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助推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蕉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丘明生表示,接下来将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进一步深化蕉岭、番禺两地合作,高频次、多渠道组织开展好各类用工服务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用工服务。

    招聘会是蕉岭县高效推进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该县聚焦“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建设,在人才的“引、育、用、留”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实蕉岭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据统计,2023年蕉岭县共发放人才落户奖33人,引进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34人,带动引进各类人才1591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600多个(次)。培育农技人员431人,高素质农民90人。聘请14名县级“产业村长”,覆盖8个镇,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组建了教育领域10名省级“三名”工作室培养对象。聘请21名学科专家、安排15名执业医师服务基层。遴选了8个团队33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8个镇,推进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蕉岭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蕉岭县将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在产业人才引进培育、科创人才培养发展、推动人才入县下乡、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和人才工作体系建设等方面抓实见效,锻造一支致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队伍。

    声音

    共话“高质量”

    开创新局面

    近期,省、市、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吹响了新的一年蕉岭加快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号角。社会各界代表围绕各自领域展开讨论,广泛凝聚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蕉城镇党委书记 王裕胜:

    重点引进与蕉岭县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好项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普惠性优惠政策宣传;结合丝苗米、蜜蜂产业园的实际,帮助引进科技资源,开展联合科研技术攻关,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转化与产业化。

    广福镇党委书记 陈国政:

    在做强实体经济上下功夫,抓好广福园区征地拆迁的“六月攻坚”工作,确保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地推进。坚持“外引内培”开展招商引资,全力培育壮大“四上”企业;在绿美生态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积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造林,全面提升广福绿美生态环境;在和美乡村上下功夫,全域推广“六事”乡村治理模式,深化拓展“党建+全科网格+积分管理”方式,提升完善“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积极绘就绿韵和美广福新画卷。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古远基:

    支持传统产业延链强链,做大特色产业,把广福园区平台建设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校机构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

    县科工商务局局长 钟渊元:

    今年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力争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增长10%,社消零增长7%的目标。一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聚焦工业强县,推动北部广福重钙产业园、南部蕉华食品产业园力争在今年落地。三是聚焦强链延链补链,狠抓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助推全县高质量发展。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涂政平:

    出台相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向前发展;整合各镇的资源,形成加工、仓储、物流完整发展的产业链;加强与院校合作,引进高素质人才。

    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剑锋:

    我们计划在健康类的食品继续投入一条生产线。2024年会投入2亿元,用于厂房建设、固定投资,还有人才引进这一方面,科研的经费还有研发设备,研发口腔系列的产品、护理系列的产品、消化系统的产品,通过一些院校合作做一些白芨胶囊,瞄准东欧国际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