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经济大市佛山,新的发展棋局已然布下,所有的安排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要达4万亿元。
这是跻身工业3万亿强市后,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佛山力量的积极之举,更是佛山紧跟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加快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划——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高规格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下午,佛山就迅速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亮出了上述新目标。这一天,佛山把主会场“搬到”项目工地,集中开工1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
伴随挖掘机隆隆的作业声,全市新春抢跑拼经济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各区、镇(街道)密集召开“新春第一会”,释放发展新动向。全市的上下一心,让佛山新棋局的全貌被细细勾勒,清晰地展现人前。
●南方日报记者 何帆燕
迈向“工业4万亿”
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
通盘观察佛山的新棋局,不难发现,这座经济大市正将勇挑大梁、敢于担当的精神付诸于实践、成行于当下。它以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将关乎全局胜负的棋眼,落在了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上。
“佛山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新目标,是用7年时间、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至4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的视频表态发言,透露了接下来佛山的布局和安排。
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国内仅有深圳、苏州等极个别城市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创新能力强,且产业以高端制造与第三产业为主。
反观佛山,目前仍存在传统产业占比高,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大等问题。这意味着,要实现新跨越,佛山必须告别路径依赖,来一场系统性的变革,在变中求进,在变中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此,佛山已谋划好了。它将在三个“重”上下功夫:一是重在产业转型,佛山将沿着装备制造、泛家居等产业链条,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二是重在动能转换,佛山将提升36个各类实验室创新能力,努力在氢氨融合、碳碳材料、激光数控机床等新赛道上跑得快一点:三是重在成果转化,具体来说,就是布局五大中试、十大转化平台,推进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产业化,实施璀璨行动,裂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谋变已悄然开始。
2月18日集中开工的123个项目中,有不少与数字化改造、智能化生产有关。朝着“打造数字化绿色工厂”目标打造的仕诚数字化膜材成套生产线装备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当天的不少项目都来自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领域产业领域。像位于顺德区的佛山科陆储能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科陆储能在国内产值最大、产品线最丰富的研发生产基地,是佛山产业向“新”的重要力量。
佛山市市长白涛谈到,接下来,佛山将在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入库,努力在一季度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同时在高效能强化服务保障上出实效,最大限度缩流程、减环节、降成本、提效率。
可以预见,接下来,契合佛山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成果转化需求的重大项目,在佛山的落地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它们在佛山会越来越吃香。
主动挑大梁
经济大区展现大担当
经济大市挑大梁,归根到底要把重点任务分解到经济大区上。去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佛山五区全部上榜。五个经济大区的进取,让佛山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所有市辖区均入选的城市。
当下,虽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挑战,佛山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未减。透过“新春第一会”可以看到,面向2024年,佛山的五个经济大区已主动承担起了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发展的重任。
禅城明确提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使命不变,“佛山之心”的定位不变;城市经济的本色不变;全域高质量的追求不变。新的一年,“佛山之心”将奋跃向上、勇攀新高,力争实现GDP增长6%左右。
南海则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力争今年GDP增长6%左右,为佛山巩固经济大市优势贡献南海力量。
顺德提出,以“飞龙顺势起,直上九万里”的龙腾之势,主动挑起经济大区的大梁,力争GDP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锁定“进”这一关键字,高明提出,全区上下要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动工、佛山西进计划、“百千万工程”三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以高明高质量之“进”为佛山现代化建设大局增光添彩。
三水提出,把握动力转换器、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大发展的酝酿期叠加机遇,全力落实佛山北向战略,力争GDP增长6%左右,勇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就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而言,经济大区勇挑大梁,是责任,更是担当。从数据能看出,佛山五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均定得很高,顺德是“力争5.5%”,禅城、南海、高明、三水的目标更定在了“6%左右”。考虑到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目标的难度不小,各区要如何踮踮脚、够得着?答案或许藏在镇街里。
对照更高标准
镇街主动向上攀登
先来看禅城的答案。
聚焦“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重大跨越”目标,在新的一年,禅城提出,要抓“头号工程”支撑全域跃升,落细落实市委“十大行动”,全力加速“禅西中心化”,全域冲刺“千亿镇街”,全面深化“乡村CEO”“国集联动”等改革。
在佛山,禅城的答案很有代表性,因为它直接点到了镇街。作为一座以镇域经济闻名全国的城市,镇街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城市向上向新的主战场。
要知道,挑大梁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是在“稳”与“进”、“破”与“立”中,加速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培育新的增长点,找到向上向新的动力与空间。一座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市、区的优势、镇(街道)的特点、村(社区)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这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佛山镇域经济应为之奋斗的未来。
知重负重、担责尽责。从狮山、北滘、桂城、里水等多个镇街的部署可以看出,各地正在依托自身发展定位,对照更高标准,扛起更高要求,主动向上攀登。
如,桂城便成为了佛山的第一个全域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的镇街。其“新春第一会”释放了一个信号:总部经济将成为桂城冲刺千亿的关键抓手,以及跻身千亿俱乐部之后最重要的产业形态,为此,它将以最大的决心开展一系列行动,为佛山的制造业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都说大镇有担当,经济就充满希望。当一个个越来越“新”的佛山镇街走入人们视野,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正加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