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投资与项目共进 奏响建设“奋进曲”

日期:03-01
字号:
版面:东莞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虎门镇持续建设并新增一批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建设热度。虎门宣供图

    百利食品生产线。黄政正 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走进滨海湾新区,塔吊林立旋转,机器轰鸣声奏响新一年重大项目建设“奋进曲”。聚力2024“投资年”,滨海湾将重点推动OPPO、小天才、科兴科学园等项目一期竣工投产,vivo智慧终端总部开工新建,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超35亿元。

    龙年伊始,东莞新春“第一会”发出动员令,2024年,东莞将“拼”字当头,勇挑大梁,迎难而上,不断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底色,以“投资年”为主题,以扩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攻坚指令一出,莞邑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东莞各镇街纷纷结合各自情况描绘发展新蓝图,深入推进“投资年”攻坚计划,积极在抓项目建设投产、挖掘优质项目,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加强招商等方面全面发力,全面掀起动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热潮,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撰文:何明强 张珊珊

    吴碧彤 朱晋

    统筹:何明强

    冲刺“开门红” 项目建设加速跑

    开局就奔跑,起步即冲刺。春节刚过,在位于广深高速长安出口处,乌沙裕鑫研发中心项目工地一片忙碌,施工机械和建筑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展现了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建筑主体已拔地而起。

    “项目建设各方正在抢抓建设节点,全力冲刺工程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工程主体建设,早日投入使用,为社区乃至长安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乌沙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改造投资约4亿元,当前,项目各方正在抢抓建设实效,确保投资落地,争取将其打造成精品工程和示范项目。

    2024年是东莞的“投资年”,东莞市正全力以赴稳投资,紧盯“项目、空间、效率”,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乌沙裕鑫研发中心是东莞市长安镇推动“投资年”攻坚任务的一个缩影。

    作为东莞的经济重镇,长安镇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大力实施“投资年”行动,坚持项目为王、空间赋能、效率优先,2024年力争完成固定投资105亿元。

    其中,长安镇积极扩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推动日信、艾尔玛、中业联测优特、新华智造等4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促OPPO研发总部首期、华茂、联冠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

    镇域经济挑大梁,奋战首季“开门红”。2024年,虎门镇将在促投资上持续发力,积极落实全市“投资年”部署,持续建设并新增一批重大项目,保持项目投资建设的热度,拉长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周期,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50亿元。

    为此,虎门将推动深达威科技智能制造总部、广东极天羽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东莞丰地服装快反智造中心等22项市重大项目加快动工建设,全力为10项储备项目动工创造条件,力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紧盯“投资年”攻坚,塘厦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好拼项目促投资攻坚战。

    “坚守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生命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塘厦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塘厦将推动极目、金龙、知音、阳天、凯华等已动工项目加快投资步伐,确保超额完成90亿元的重大项目投资任务。2024年,塘厦镇将力争得辉达电声、三友联众、电将军储能、利路通连接器、杰帅智能、简单医疗、星河生物、千岛金属等项目年内新开工。

    2月23日,东莞市公布《2024年重大项目计划》,初步安排市重大建设项目780个,总投资79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6亿元;安排市重大预备项目126个,估算总投资1219亿元。其中,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展现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无限前景。

    作为东莞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沿,今年,总投资近29亿元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将迎来新开工,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对高性能中子散射的要求。

    同样选址松山湖科学城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也将于今年开建,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40亩,将建设极紫外阿秒光源等五类阿秒光源,并根据这些光源的应用对象建设相关研究平台。

    人勤春来早,莞邑处处新。一个个优质项目加速开工建设,正在成为加速城市产业蝶变的新动能,东莞各镇街、园区正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姿态,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培育新动能 空间拓展再升级

    在威远岛板块西北部,滨海湾新区首个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中交滨海湾科创智造园首期地块已经腾挪一空,项目正加紧开展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首期厂房主体结构封顶。

    中交滨海湾科创智造园总投资19亿元,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企业总部、中型生产空间、研发中试车间、共享实验室、产业孵化器等多重产业空间。

    近年来,滨海湾掀起一场场土地资源再配置的空间革命,以大空间承载大平台、大项目,推动产业变革与城市变革。

    目前,威远岛已整备8000多亩的土地,为1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谋划提供了空间支撑,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今年,滨海湾将重点探索“集中连片+产业社区”“政府主导+国企实施”模式,打造三大示范产业空间;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深江铁路、市轨道2号线三期等重点项目所涉及1500多亩的土地整备;加快研究确定沙角电厂“土地共建”,盘活滨海一线超6600亩的连片土地资源。

    实际上,从获批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到推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10个标准化产业片区,再到高标准建设60个现代化产业园区,近年来,东莞“空间升级”的探索和努力从未停止。

    驱车从广深高速道滘口驶出,仅5分钟车程便来到万江新村社区。在该社区西面,18栋7层楼高的新型工业厂房与配套用房整齐排列,格外引人注目。毗邻的市重大项目联纲光电总部研发制造产业中心,几栋现代化的厂房即将封顶。不远处,另一个市重大项目振亮科技总部及研发中心正在建设……

    作为东莞2023年规划的60个现代化产业园中的“先头兵”,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区已成为当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新引擎。

    奋力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争创东莞“首善之区”。作为东莞“强心战略”的重要载体,今年,南城街道紧盯“黄金双轴”南城段城市更新,加快推进19宗城市更新项目。其将谋划推进石鼓社区亚创“三旧”改造项目、蛤地社区草塘工业区目、水濂彭洞现代化产业园区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表示,今年将持续深化“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提速建设黄金双轴两侧项目,加快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全年GDP突破700亿元。

    近年来,长安镇依托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全力打造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了强劲有力的产业战略支点。今年,长安镇明确提出,推动南北中心双向发力的发展思路,长期制约长安发展的空间格局将一步拉开,南部城市副中心正在由蓝图走向现实。

    空间变革,带来环境跃升,高品质连片产业空间已是各镇街、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伴随着项目落地建设成形,长安镇南部副中心正在形成聚便捷交通、先进产业、优质公共医疗教育文化供给、品质居住环境等为一身的新型城市板块。

    随着一片片土地被盘活,一批新建筑、新场景正逐步显现,东莞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提质“优服务” 促经济行稳致远

    2月22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将于3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着力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在法治框架下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制度。条例的颁布,再次向外界彰显东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强烈信号。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梧桐树”,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2023年,东莞发布《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学习广深、对标广深,从六大方面推出25条政策,推动“办事+审批”“服务+环境”实现跃升,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城市软环境竞争力,更好地推动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优不优,政务服务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围绕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东莞不少镇街开展企业“一站式”服务专窗,为企业审批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23年,虎门设立企业服务专区护航企业发展,该企业服务专区以满足市场主体政务服务需求为导向,汇聚政府相关部门惠企资源,面向辖区所有企业提供办事接待、政策咨询、洽谈交流、帮办代办、联动协调业务部门等“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使企业办事从“找多部门”转变为“找一个专区”,从企业多跑转变为部门“代跑”。

    值得一提的是,专区窗口设有企业直通车信箱,企业可通过直通车信箱、热线电话和服务邮箱多渠道反馈诉求,工作人员将汇总相关信息形成台账,及时沟通解决企业困难。对于重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由镇领导班子牵头协调解决。同时,该项服务还延伸到社区,企业到社区也可获得答疑解惑、问题解决服务。

    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计划落户虎门寻求更大发展,需要抓紧时间筹建总部大楼,得益于虎门镇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区的专职小组服务,总部大楼很快完成报建审批顺利开工建设,为企业加快投产奠定了基础。

    虎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虎门企业服务专区的设立,进一步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与政府直接对话的绿色通道,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使他们心无旁骛地生产经营,进而推动虎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企业营商的便利化,目前,东莞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打通了准入准营服务链条,将“一照通行”改革贯穿企业新设、变更、退出等全生命周期,实现了15个部门150个审批事项的“证照一网通办”。平均核算下来,企业申请材料精简了50%,办事的时间压缩了近70%,平均每一户的企业跑动减少了大概2—3次。

    营商环境,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企万店。不久前,一场“莞家代办,益企服务”政企沙龙会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行,其间,水乡莞家代办服务团队与刚落户的高展光电总部智造基地项目、佰特照明数字智造总部项目签订了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协议。这就意味着,代办服务团队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项目报建流程计划作进一步细化、梳理和规划,让企业不再为审批流程劳心费神,加快推进项目开工。

    重大项目代办服务,是打造“高效水乡”的生动实践。过去一年来,从加中生物等多个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到“审前服务平台”上线、住房公积金业务进驻等,东莞水乡功能区打出一套“组合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店小二”姿态做好政务服务,实现从群众到企业都纷纷夸赞营商环境更“称心”。

    数据显示,2023年水乡莞家代办服务团队已累计服务赣锋锂电项目、东莞数字湾区智造中心项目、建文生物科技项目、友华新材料增资扩产项目等34个工程建设项目,服务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达259亿元,累计服务次数378次,累计服务时间28435分钟,有效推动了重大项目预审、秒批、即建。

    近年来,东莞市各个镇街园区在重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等方面先行先试,进行了多方面积极探索。

    其中,厚街镇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低成本招商园区奖励办法,用真招、实招为企业降低租赁厂房成本,吸引优质企业落地,目前已累计统筹低成本园区77万平方米;道滘镇全力推动服务“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提效率”,助力总投资3亿元的高展光电总部智造基地项目,实现从洽谈到“拿地动工”仅用100天。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东莞各镇聚焦“投资年”,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未来,东莞的营商环境还将更好,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更加澎湃。

    ■延伸

    水乡新能源产业

    实现厚积薄发

    刚刚过去的春节,在东莞水乡功能区打拼的徐彬没有返回安徽老家,而是选择在莞过年,这与他节前满满当当的出差之旅有关。在为期十日的欧洲之旅,拿下不少海外订单,为2024年开了个好头,更是为接下来几年扩张海外市场明晰了方向。

    徐彬是东莞市鹏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鹏威能源”)CEO,1月27日临近春节,就在大多数人开始筹备回家过年时,他带上销售、研发团队一起飞往欧洲,为拓展业务市场做准备。

    位于水乡功能区道滘镇的鹏威能源,是一家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群的综合性高科技公司。这几年随着海外储能的发展,更加专注于家庭储能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海外销售。

    在徐彬看来,2024年是公司发展的最关键之年,将加大拓展海外市场。“科技产品落地,往往需要技术的沉淀,前期要多花功夫。加上海外销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2023年我们迎来了新的产品扩张期,2024年将会是爆发期。”他解释道。

    临近年关,徐彬先后抵达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法国,一边拜访客户,一边考察市场、了解销售渠道。他们与合作伙伴在2024年甚至是未来3年的产品规划和安排,都趁着这次会面基本敲定了。“从卖产品、品牌的建立、销售渠道的建立、售后的安排等,一整套的东西都谈得很细致。”他认为,欧洲的家庭能源消费市场广阔,包括光伏储能和绿色节能产品等,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鹏威能源的家庭储能产品已取得德国、英国、丹麦、法国、罗马尼亚共5个国家的认证,正在争取意大利的认证,致力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一头忙着扩张市场,另一头,徐彬正筹划扩张生产。2024年,他希望能与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合作,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实现扩产。

    当前,位于水乡功能区的东莞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处于厚积薄发之势。根据《东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重担围绕储能电池制造、氢储能、电池综合利用等领域,打造新型储能电池生产、电池综合利用集聚区”。种种迹象在徐彬看来,公司根植东莞本土发展,政策不错,前景可期。他的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广大投资者对水乡这片热土的信心。

    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水乡管委会新签约项目完成协议投资额50亿元,引进企业总部5宗,10亿元以上项目1宗;2023年1—12月,水乡功能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0.0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近半比重,总额120.94亿元;制造业投资118.70亿元,增长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