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荣
岭南春来早,更有早行人。在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上,火炬高新区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向“新”而行。
作为中山创新“主引擎”,以及高成长企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地,火炬高新区应发挥优势特色,率先打造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是火炬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最大优势。
看创新,国家级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创新团队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培育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8名。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开花,“政产学研”加速融合。
看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突破千亿大关,光电信息产业汇聚近70家龙头高新企业,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入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前五十强,全省排名第三。超300家工业企业开展数智化转型,纬创资通成为珠西都市圈首家“灯塔工厂”,“火炬智造”优势正不断凸显。
科技创新没有止境,产业提质没有尽头。
对火炬高新区而言,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至关重要。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企业去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最新政策,火炬高新区鼓励企业组建实验室,对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员、有研发设备、有研发机构的“四有”科技企业实施备案制,经评审并达到绩效要求的光电企业实验室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政策,火炬高新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涵盖各类企业的全链条全周期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打造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外,火炬高新区落还瞄准现代化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归根结底,新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日,火炬高新区举办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动工仪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比翼齐飞”,投资总额位列全市第一。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火炬高新区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实施制造业五年提升计划,加速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资源集聚,强化技术研发和总部经济,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强化新能源、合成生物、超高清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迎春出发、时不我待,向前奔跑、向上攀登,赢得春的暖意、洒满春的阳光,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蓬勃葳蕤、热气腾腾的火炬高新区,有信心、有决心、有底气,一定会在创新大道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