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光之魔法 点亮湛江

日期:02-29
字号:
版面:湛江观察·视觉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在湛江海边拍摄慢快门照片。宁川河 摄

    军舰光影秀。吴东俊 摄

    孔子文化城。卜少清 摄

    徐闻南极村灯塔。陈妃来 摄

    非遗打铁花。吴东俊 摄

    璀璨油城。邓全科 摄

    你相信光么?当徐闻县角尾乡灯塔骤然发亮,万丈光束射向浩渺夜空,划破大陆最南端的寂寥夜幕,与繁星交相辉映;当北坡人民点亮鱼灯游走村巷,形成一条“光的河流”,在斑斓绚烂的光影中虔诚祈福;当巍峨壮观的军舰变换成炫彩的流光舞台,以舰为纸,光影为笔,描绘湛江这座军港之城的雄浑壮阔……

    光,已经成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的媒介。光,为自然生活、产业科技增光添彩,犹如一根魔法棒,焕发出湛江的城市之辉。

    光之绚烂

    让民俗更富生命力

    正月十五晚,遂溪北坡热闹非凡。全村百姓手举鱼灯,成群结队在小巷穿梭行走。烟花绽放下,色彩斑斓的鱼灯犹如活灵活现的鱼群,在街头巷尾穿梭游弋,仿若神话故事中的“海底龙宫”。

    北坡游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代代相传,从未停歇。当地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元宵佳节,家家户户用竹条砂纸包扎成鲤鱼形状,在鱼腹点上蜡烛或装置LED灯,寄寓“游‘鱼’带水、年年有余”的美好期愿。

    此刻,数十里之外的霞山,正在盛放一场“地上烟花”。匠人师傅将1600℃铁水洒向天际,对准奋力一击,铁水轰然盛开,细微的铁屑在空中燃烧、冷却、降落,万千星星点点冲破黑夜,绽放出漫天华彩,遍地生金,围观游客无不惊叹,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这是一场险中求美的视觉盛宴。“花”与“发”的谐音既娱乐又吉利,“打花打花,越打越发”,寓意着富贵吉祥,于是打铁花成为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而得以流传。

    “夜晚永远是最有节日氛围感的时候。城市街道张灯结彩,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也都有炫彩灯光为伴,置身其中,不自觉地就感觉喜气热闹,心情也跟着大好。”元宵节当晚,在霞山步行街,市民陆先生正开心地给妻子儿女拍照。在灯笼光的映衬之下,妻儿面色红润光泽,洋溢着洋洋喜气,“咔嚓”一声,陆先生将这个幸福瞬间定格。

    光,象征着美好,带给人力量。在民俗中,光更是赋予其生命力,为传统文化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让传统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有光有亮。

    光之闪耀

    彰显城市的向上力量

    夜幕降临,中科炼化厂区依旧灯火通明。在灯光映衬下,巨大的工厂犹如童话里的水晶屋,散发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放眼望去,无数淡黄色灯光璀璨耀眼,筑起一片波光流转的星河。

    自2020年正式投产以来,这个湛江市首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在产业领域熠熠生辉。中科炼化的绝美夜景,让这个矗立于东海岛的巨无霸“铁汉”显露出独有的柔情。

    在海的那头,光绪年间建设的灯楼角默默矗立,孤傲而寂寥,百年来的潮起潮落、世态变迁仿佛由它守护。灯塔的万丈光芒向四面八方散开,透过朦胧光晕清晰可见,银河、星座悬挂夜幕之上,羞赧闪烁。

    湛江三面环海,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富饶的海洋文化将这座城市孕育出独有的滨海风情。海与光的融合,是光靠想象,就足以震撼心灵的视觉奇观。

    1月31日晚,在坡头区海东文化公园区域西侧,退役湛江舰安置处,一场大型海上军舰光影秀正在上演。在漆黑夜幕的映衬下,165号湛江舰向天空射照出炫彩的灯光,一幕幕场景投影于舰体之上,以舰为幕在海面放映着名为“湛江”的大电影。

    据悉,这是国内首个海上军舰演绎秀,主题为《我的名字叫湛江》。此次光影秀依托声、光、电数字多媒体视听技术与舞美机械、3Dmapping投影运用,描绘出湛江这座滨海之城、军港之城、生态之城的雄浑壮阔、铿锵坚毅、博大深邃。

    光有千面,在不同物体、不同场景下,营造了不同的氛围,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产业之光、灯塔之光、军舰之光……这些城市之光不断点缀在市民的万家灯火之中,持续书写湛江的发展故事。

    胡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