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全力谱写广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日期:02-29
字号:
版面: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羊城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2月28日,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民政工作紧密联系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

    笔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广州民政用心用情办好大大小小的为民实事,交出一张亮眼答卷:养老服务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善”暖社区慈善项目获全国表彰;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经验全国推广,福利彩票销量连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发有为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展现民政作为、作出民政贡献。

    民生保障更具温度

    智慧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观测用电量也能赋能社会救助?2023年,广州市民政局联动广州供电局创建“电亮民生”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根据用电智能预警发现在册困难群众用电异常情况,并通过“穗救易”服务平台反馈至当地镇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临时困难并干预。据介绍,这一项目预计覆盖约6万人。

    这是广州社会救助改革的缩影。过去一年,各区结合自身特色,打造社会救助服务“一区一品牌”。在与供电部门共同实施“电亮民生”项目之外,广州还与交通部门协作实施低收入居民公共交通半价优惠项目,打造市、区、镇街、村居社会救助四级“共助空间”,完善分层分类综合社会救助格局,具有羊城特色的社会救助“1+N”服务矩阵正逐步形成。

    “智慧”二字,同样在广州社会救助体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如今,“穗救易”服务项目经智能化、可视化改造,与移动端得以衔接,智能申请、智能核对、智能审核、智能监测、智能服务五位一体的智慧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坚持“人民至上”,特别关心、特别关爱困难群体,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

    ——过去一年,广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力有效,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规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分类救济等救助政策,城乡低保标准连续14年稳中有升,提高至每人每月1238元。

    ——过去一年,广州残疾人福利和流浪救助精准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195元、261元,惠及14.5万残疾人。

    前不久,广州寒潮来袭。当夜晚降临,可以看到不少标注着“救助”字样的车辆行驶在大街小巷。这是广州民政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在持续强化源头治理方面,广州加强滞留人员寻亲送返,推动建立区域协作、政府、社会、家庭联动的治理机制,联合人社部门累计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就业132人,提供各类技能培训396人次。

    “慈善之城”创建成果更为巩固

    畅通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对接渠道

    2023年,全市社区慈善基金增长至1175个,广州乡村振兴慈善全民捐活动认捐款物达1.8亿元;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羊城慈善月”系列主题活动,出台促进慈善信托发展实施意见,开拓慈善发展新路径。

    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多个慈善超市示范点陆续在广州落地生根。对困难群众而言,领取“微心愿”物资如同到超市“选购”,帮扶更有人情味;对普通市民来说,踏入每一座善城暖屋(慈善超市)、购买每一件手作义卖品,都会不由自主地了解人与物背后的暖心故事,让慈善体验更加沉浸、深入人心。

    2024年,广州民政部门将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畅通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对接渠道,推进全市11个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加快推动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深化广州慈善社区发展模式。

    全心呵护“一老一小”

    打造5个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

    胡爷爷是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长者饭堂的常客。年过七旬的他每天都来饭堂现场就餐,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和常来用餐的其他长者结成了好友。“饭堂开放之后生活不但更方便了,也更丰富了。”

    过去一年,广州民政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全心呵护“一老一小”,为千万家庭托起“朝夕美好”。

    如今,走进任何一个村居,都可以看到颐康中心(站)坐落其中。截至目前,广州全市颐康中心(站)283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长者饭堂增至1328家,并新增完成74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社区、居家养老更加便利的同时,在广州,机构养老也迎来新进展。2023年,南沙区试点放开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港澳老年人可申请入住南沙公办养老机构。

    近来,《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过去一年,为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广州率先探索开展养老产业统计调查项目,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2023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和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展规模、达成意向金额再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到,将建设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推动广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会议透露,今年广州市民政局将打造5个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并于年底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2200张。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目前,在广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月2875元。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座席共排查困境儿童44158人次,临时监护困境儿童53名,处置个案95例,开展片区督导94次,实现困境儿童“微心愿”2000多人次;设立爱蕾行动“童心守护”基金并募款200万元。

    专项服务提质增效

    打造30个“花城有囍”户外颁证点

    “过去一年,我们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专项服务水平优化提升。”会上,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广州市民政局始终聚焦社会关切的高频为民服务事项,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如何以科学规范的区划地名管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一年,广州稳妥审慎完成南沙区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变更,新设立港湾街道。与此同时,推进“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助力绿美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

    荔湾区婚姻登记处以猜灯谜方式践行和弘扬现代婚俗新风;天河区婚姻登记处举办元宵灯笼手工DIY活动……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广州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婚俗改革活动。

    会上提到,2023年,广州婚俗改革持续添新增彩,共打造了“花城有囍”户外颁证点30个、“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驿站15个,具有岭南风韵的花都区最美婚姻登记处更是广受好评。

    此外,广州殡葬工作扎实推进,殡葬行业专项整治、殡葬业价格秩序治理等工作持续深化,节地生态安葬率86%居全国前列;福彩销量保持领先,筹集公益金11.54亿元,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提供有力支持。撰文:钱明雅 李国全

    数读

    2023广州民政工作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8元,连续14年稳中有升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195元、261元,惠及14.5万残疾人

    ?全年流浪救助服务1.68万人次,帮助461人成功寻亲

    ?颐康中心(站)283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长者饭堂增至1328家

    ?新增完成74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875元

    ?排查困境儿童3.6万多人次,实现困境儿童“微心愿”2000多人次

    ?开展32个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试点建设

    ?7964个社会组织、2.9万个社区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市持证社工约3.7万人,“双百工程”社工站(点)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400万人次

    ?全年审核报批地名命名(更名、销名)申请290宗、2007个

    2024广州民政发展路线图

    (一)在兜牢兜准底线民生安全上走前列

    ?持续夯实民生保障底线,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高3.5%左右

    ?打造分层分类智慧救助体系,构建社会救助服务“共助空间”

    (二)在持续巩固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上走前列

    ?优化颐康中心(站)“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5个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建设高水平认知症专业评估和居家照护人才队伍,2024年底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2200张

    ?擦亮长者饭堂招牌,力争2024年全市助餐配餐服务人次超1000万

    (三)在推动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

    ?扎实做好困境儿童兜底保障工作,稳步提高孤儿生活保障金、事实无人抚养生活补贴标准3.5%左右

    (四)在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动力上走前列

    ?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提质增效,提高5A社会组织、品牌社会组织数量,年内参与等级评估的社会组织不少于80家,参与品牌社会组织评定不少于20家

    (五)在打造“慈善之城”全国样板上走前列

    ?纵深拓展“慈善之城”创建,推进“慈善+金融”创新发展,促进“阳光慈善”规范发展

    (六)在全面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上走前列

    ?继续做好街路巷命名、设标和标志维护的查缺补漏工作,年内30%以上的村、社区完成专项任务

    (七)在深化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上走前列

    ?探索打造1家示范性婚俗改革“甜蜜小镇”,率先实现婚姻登记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全市100%覆盖

    (八)在创建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走前列

    ?实现节地生态安葬率达90%,新开发墓区和新建公墓的节地生态葬率达100%

    (九)在助力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上走前列

    ?争取首批2—3家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香港特区政府“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

    (十)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带动乡村民政服务提质增效上走前列

    (十一)在数字智慧民政建设上走前列

    (十二)在党建引领“双融双促”创先争优上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