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加快服务转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产业园新建项目建设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坚持制造业当家,梅州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开年以来,梅州两会以及梅州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深化“行政审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改革成为高频句、热点句,且句句不离高质量发展。
从大量的城市发展实践来看,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为支撑。
2021年11月,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开展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以下简称“两个100%”)工作,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力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梅州事好办,振兴力更足。自开展“两个100%”工作以来,梅州坚持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锚定实现“两个100%”目标,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聚焦服务规范化、办事便利性、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方向,围绕政务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同向发力,打响了“梅州事好办”品牌,助力梅州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破题
推动办事方式深刻转变
“在家就可以办事情,方便得很。”打开手机,按照操作指引,市民刘先生用了十来分钟便办好相关事宜。“不用找熟人、托关系,网上办事自己就能搞定。”
不可否认,受“熟人好办事”等传统思路影响,找熟人、托关系成为许多人办事的“首选”,这种行为既破坏了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更滋生了腐败。
如何持续打破不良之风?梅州提出“要把行政审批事项能上网的都上,做到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亮红灯,警告整改”。
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梅州大胆改革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性提出推行“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改革和“穿透式改革”理念,使纷繁复杂的政务服务改革从此有的放矢,使各项创新措施集中在“两个100%”改革中实现系统集成。
以此为突破口,梅州各职能部门树立“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主导优化审批流程,通过强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现“一网”打尽、“一门”纳管、“一厅”整合。
数据统计,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由改革前的13955项增加至17084项,事项可在线申办率由改革前的81.16%提高至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含分厅)率由改革前的87.75%提升至100%,实现了办事从“找熟人”到“找网络”的深刻转变。
“通过网上办、预约办和窗口人员微信、电话预约等,实现企业、群众‘零候办’,无需排队。”丰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说,工作人员还将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快、办好事。
“两个100%”绝不是赶潮流、搞技术,而是倒逼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切入点,对于这一点,梅州拥有清晰的认知和坚实的基础。
作为广东省第一个完成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及对网络进行三级等保测评的地市,梅州率先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机构全覆盖政务外网,基层网络同标准、全畅通,在全省具备示范借鉴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梅州又率先实现省、市政务外网网管平面对接,以及省对梅州市政务外网骨干设备纳管,省可实时连接梅州市设备信息。
当前,梅州市政务外网网络采用“SRv6+SDN”和扁平化组网技术,统一互联网出口,部署网管系统、网安联动系统、互联网出口安全管理系统等,已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
在持续深化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梅州分节点建设和应用方面,梅州还通过拓展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梅州分节点中心门户、需求管理系统、数据资源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汇聚、共享。
“目前,已完成本地9249类近12亿条数据在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梅州分节点的编目、挂接,以及从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回流数据186类近7479万条数据。”梅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支撑市、县84个单位已通过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梅州分节点申请省、市、县级政务数据共5462类,其中文件共1894类、电子证照449类、服务接口2532类、电子地图58类、库表529类共8.4亿条数据。
赋能
推动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在威富通信技术年产值10亿元项目动工仪式上,深圳市威富集团董事长张少林谈起投资缘由,多次提到了梅州营商环境的“两个100%”。
“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最大限度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提高审批效率,让企业家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便民的政务服务和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梅州“两个100%”工作注重构建“体验反馈—优化服务—技术升级”机制,让政务服务与企业群众之间实现双向互动,把企业群众的需求作为政务服务优化升级的工作目标,推动政务服务工作进入正向循环。
实施“两个100%”改革后,梅州企业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高,这些都是有真实数据和案例佐证的。
2023年4月21日上午,梅州市市场监管局与工行梅州分行商事登记服务合作全面启动,标志着梅州市“政银合作”新模式——银行网点商事登记“一站式”服务正式铺开。
当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在工行梅州分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线上办理商事注册登记,现场打印领取营业执照、开立账户等。“非常方便!”张先生点赞道。
此次商事登记“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借助银行机构网点多、渠道广、服务优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多点办、就近办、马上办”服务,切实解决营业执照办理与银行基本账户开立以及相关金融业务“两头跑”的问题。
服务效能提升,梅州不局限在一个点、一个面,以发展思维持续推动“全市通办”,按照便民高效、标准统一、协同互信原则,打破以往属地化办理的传统模式,大力推行“全市通办”。
与此同时,梅州全市投放2413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镇、村100%全覆盖,2023年度上线17项梅州特色服务,年度上线特色服务数、乡村累计万人业务量均排名全省地市第4,持续推进“指尖办”改革,实现“办事预约”“线上取号”“亮码免证办”等掌上办理,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群众办事便捷度大幅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厅的正式启用,把为企业提供的政务服务产品集中在一个“货架”,少跑腿办好事不再难。
按照规划,原本分布于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同楼层的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整合进“一厅”,分设企业开办服务区、涉企“一件事”主题服务窗口、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区、工程建设服务区、企业代办服务区、企业综合服务区、网上办事自助服务区,为企业推出定制式审批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厅提供七大主题服务,实现1954项涉企事项“一站式”办理。
以“开饭店”为例,办理事项涉及市场监管、住建、消防等多个单位,在实施“两个100%”前,至少需要跑3次、提交15份材料、耗费10个工作日,现在只需填写一张表、一次性提交7份材料,经过5个工作日,即可同时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悬挂张贴宣传品许可证和消防验收批文等,办事效率大幅提高,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创新
推动交易成本大幅减少
“仅4天就有18家企业过来办理,申报金额达347万元。”在梅江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工作人员叶章正在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惠企政策兑现窗口的设立,是梅江区持续优化提升大厅涉企服务功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举措。在梅江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厅,不仅开设有企业开办服务区、工程建设服务区、涉企“一件事”主题服务区、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区和企业代办服务区,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理,还提供定制式审批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实现47个部门1954个涉企事项“一次办好”。
毋庸置疑,“两个100%”改革让企业群众办事省时、省力、省钱,有效促进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和地方招商引资,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
如,梅州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推行企业开办“无费市”,实现在梅办企全过程“零收费”,自2022年推行以来,全市共为1.87万家新设立企业免费提供刻章、工商登记材料复印、营业执照作废公告等服务,减免费用近409.5万元,全市企业设立全流程网办率为99.9%,达到全省上游水平。
再如,梅州作为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首批试点地市,在全省率先通过粤商通、粤省事以开屏页和弹窗方式宣传推广招商资源,截至目前,梅州门户招商资源发布数居全省第9,投资意向反馈率暂居全省第1。
2022年8月,梅州市整合出台“1+4+1”产业扶持政策,并将该惠企政策依托线上“粤财扶助”平台“加工”成可供各地企业“一站申报”的政务服务产品,同时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置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专窗,提供政策解析、申请兑现等服务,让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更加精准高效。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底,市内企业通过“粤财扶助”平台一站式申报各类扶持资金6934万元。
2023年4月20日,梅州市印发《梅州市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
《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为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梅州“两个100%”改革鼓励职能部门充分发挥首创精神,聚焦企业关注、群众关心,结合本领域特点,主动创新工作措施,积极优化办理流程。
“聚焦群众关切,依托数字化赋能发展,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公积金服务数字化转型,所有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个人所有事项‘指尖办’,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压减到最快6个工作日。”梅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实现数字人民币全业务场景应用,成为全国首批接入住建部结算平台的地市。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两个100%”改革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要继续推行‘行政审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极简审批’等穿透式改革,下大力气做审批‘减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梅州新春第一会上,“两个100%”被寄予更多任务与目标,以广州为第一标杆,推动梅州市政务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
记者观察
事好办“数”为先
近年来,梅州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首先,梅州建立了完善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了各级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这一平台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还促进了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整体效率。
其次,梅州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梅州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网上办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验。同时,梅州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梅州事好办,“数”为先。为了进一步擦亮“梅州事好办”这一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梅州仍需继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梅州要加快构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提升融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积极融入“数字湾区”。
积极融入“数字湾区”,不仅是梅州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此,要制定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分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大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
二是要“一件接着一件干”。面对数字湾区建设的新机遇,梅州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
2月5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23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梅州市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完成千兆城市总结评估工作,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为梅州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政府注入新的动力。
需要清晰地看到,梅州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较多短板,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保持定力,一件接着一件干,牢固树立改革、服务、数据思维,高站位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服务效能,努力营造便民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同时,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上,以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用融合发展、数字化的思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大脑和利用平台经济模式,以扩大梅州实体经济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