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画里画外读湾区

日期:02-24
字号:
版面:文化周刊·海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湾区颂》(局部)黄唯理、张仓健、陈灼恺、郭林吉、胡新宇、王楠沂合作

    ●黄唯理

    我是纯粹的湾区人,老家在湾区,成长、工作也在湾区。

    近年,我常常回祖籍地惠阳市大亚湾观海品潮。老家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地方,这与家乡人们拥有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之气质有关。我对湾区题材的创作一直感兴趣,除了釆风每天读报收集资料信息。无论是老家的海岸,多次游走过的珠三角,还是珠江流域的山水都是那样的熟悉与亲切。

    我热爱湾区每一处的海岸、水乡、田园、城市、厂房、山村。我怀念昔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与榕林古村也赞赏今天的建设成就与人居新貌。湾区的历史与现状同样值得我们去品读与表现。

    2010年起我向上级政府部门申报了关于表现广东沿海新貌题材的山水画研究与创作课题,成功申报后我创作了一组命为《山海经》的系列组画並举办汇报展。之后借古籍《山海经》之意,书法自己对岭南山海之情,延续了我的岭南题材新山水画探索与创作。《荔山霞光》《黄金周》《港湾》《大亚湾潮声》《合龙》《大湾晨曦》《云涌珠江》(合作)《南国的风》(合作)……在一幅幅岭南地域湾区题材创作中,展现了我及合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我以为,艺术家要多着力创作表现自己所在地域特点之作品,而且要“笔墨当时代”创作出能感动自己和读者之作。

    艺术家不可无视自己身边的变化和時代气息,更不可能简单套用古法去表现今天的題材,作为画家应捕捉时代的气象,推进艺术语言的创新,为中国画的守正创新、培根铸魂作出个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近二三十年湾区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我们内心仍怀念童年时光的水乡、村舍。但我们既然每天享受着科技进步为我们带来的新貌、便利,那么,我们就应当讴歌当今的辉煌,为时代造像。

    我邀约张仓健、陈灼恺、郭林吉、胡新宇、王楠沂等几位青年画友合作,创作粤港澳大湾区题材的山水画长卷《湾区颂》。这也许是美术界关于全景式大湾区主题美术创作探索的先例。

    我们都有曾在湾区城乡釆风与写生的经历,也一直对湾区题材的创作深感兴趣并一直收集素材和构思。我们认为,要表现出11座城市在湾区中的整体与个性特点,不可用地图式的图解方式,只有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当代艺术表现方式才能艺术地展现出湾区的独特风貌。

    《湾区颂》长卷动笔创作前,我们曾多次进行过集体构思与讨论。在色彩上,我们拟用春天的色彩,诗意化地表现了绿美岭南的生态之美和大湾区城市化的蓬勃气象。通过对比生态与建设、人文与自然、历史与今天的特点,将大湾区的传统与现代时空并置于此幅长卷之中。画中融汇了山川湖海、田园林木的自然景观和城市高楼大厦的繁华,以及港囗、路桥、厂房、商贸、海洋开发等新景象并以此来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为了将以上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采用现代构成的方法,通过融合具有岭南特点的色彩和笔墨绘制此幅长卷,试图让观者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璀璨与辉煌见证大湾区的独特魅力。

    我们同是在大湾区中成长起来的画家,此次创作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的诠释,也充满了我们对大湾区发展的美好憧憬。

    (本文作者为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