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山涛的入世

日期:02-24
字号:
版面:文化周刊·海风       上一篇    下一篇

    ●董上德

    山涛是竹林七贤的重要成员。他跟阮籍、嵇康义结金兰,曾得到其妻子的赞赏。可以说,所谓竹林七贤的基本盘就是这“竹林三贤”,换言之,没有“竹林三贤”则何来“竹林七贤”?

    山涛在“竹林三贤”里居长,是大哥级人物。他进入后人视野,大概缘于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是,山涛“被绝交”,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阮籍、嵇康过世后,他逐渐入世,而且越入越深,乃至于在西晋初期成为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还亲手扶持嵇康的儿子嵇绍成长为晋朝的忠臣。

    可是,入世的山涛还是给人暗通《老子》《庄子》(下简称《老》《庄》)义理的印象,这就有趣了。

    《世说新语·赏誉》第21则是这样说的: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有人问王衍:“山巨源在清谈的义理方面达到何种程度呢?大概跟哪些人旗鼓相当呢?”王衍答道:“此人当初不肯以善于清谈自居,尽管如此,他的妙处在于,好像不读《老》《庄》,不时听到他的吟咏,其意趣往往跟《老》《庄》的旨趣相合。”

    王衍是山涛的晚辈,他对山涛是有所知,也似乎有所不知。

    据《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这就说得很清楚,山涛本来就熟读《老》《庄》,根本没有“不读老、庄”这回事,王衍是在信口开河。而且,论“清谈”的功力,山涛与嵇、阮等是旗鼓相当的,否则,他们就不会结为“竹林之交”,并以“著忘言之契”为乐。嵇、阮都是眼睛长在额头上的人,能看得起的人不多,而与山涛交好,可见山涛绝非等闲之辈。对于“是谁辈”即是哪一类的人这个问题,王衍没有回答,可能也不好对于山涛一概而论,所以,王衍说的话有点像“外交辞令”,巧妙地闪躲而过。而向王衍提问的人,大概觉得山涛其人、其事均不好理解,才会问王衍,他的发问可是一个真问题。

    若说王衍不懂山涛,也不全是。他起码跟山涛有过直接的接触,多少感受过山涛为人处世的特点和风范,那就是,山涛以“低调”著称,他不爱出风头,为人很“内秀”,《老》《庄》的旨趣化入自己的血脉之中,故而往往不经意间的言谈吟咏也能够流露出他在《老》《庄》“义理”方面的高度造诣,只不过不像某些人处处引用《老》《庄》的语句而已。这大概是王衍所说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的原意。

    话又说回来,深谙《老》《庄》“义理”的山涛与嵇康不同,也与阮籍有别。嵇康压根儿不想做官,阮籍做官也做得吊儿郎当,但山涛可不是,他要么不做官,真要做起官来却做得有板有眼,甚至做得轰轰烈烈,乃至于很较真,不惜跟皇帝“叫板”。换言之,要么不入世,一决定入世为官,则全副身心投入进去,那些《老》《庄》“义理”似乎抛到九霄云外了。

    说起来,王衍是没有彻底理解山涛还是太了解山涛而不便道破,还真不好说,或许是后者。

    (本文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